题记:夜幕低垂,灯火熹微,心潮起伏,好梦难违。 耐心等待,春风自来,天道酬勤,步步可为。 时光如梭,人心未老,坚守初心,壮志不悖。 成功大路,永在脚下,坚定信念,永远相随。
七律·成功需要在自律中等待
飘飞柳絮春风里,遥望前程梦可期。
岁月匆匆花易落,前程漫漫志无移。
潮升潮落海天阔,云卷云舒龙马驰。
等待功成磨利剑,前行坚稳莫迟疑。
人生最高级的自律就是等待
一部热播剧《繁花》,好评如潮,让人观后静思,有一点令人吃惊:这部剧有着漫长的制作工期。
在王家卫的操刀下,这部剧光拍摄就拍了三年,整体制作更长达六年。
每个镜头都要反复拍摄,每个细节都要来回斟酌。
演员,工作人员的默默等待,最终才将这部艺术品呈现在观众面前。
如同竹子破土前的潜藏,如同蟒蛇出击前的蛰伏。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需要或多或少的等待。真正的等待不是坐以待毙,束手就擒。而是要我们静下心来,耐住性子,慢慢耕耘生活。
人到中年,凡事急心不可。所有的等待,终换来生命的繁花满树。
一、在等待中沉淀,升级自己
有这样一个热门问题:“所有的等待,都是有意义的吗?”
底下的高赞回答写道:“等待的目的不只是获得一个满意的结果,而是在等待中找到自我。”
在一场旅途的出发之前,我们不仅要准备好行囊,更要准备好自己。
所有的机遇,终究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学会在等待中沉淀,打磨自己的内心与技能。等到风浪翻涌而起时,便可乘风而上,自在轻盈。
诗人汪国真的前半生,是在等待中度过的。小时候的他,没有什么上学的机会。年仅15岁时,他便进了工厂,成了一名工人。热爱文学的他,一直想追求自己的诗人理想。但他也懂得,前路漫漫,一切都没法很快实现。因此,汪国真学会了等待,学会了默默提升自己。
当下班后工友们都围在一起打牌喝酒时,汪国真选择了一个人坐在角落,认真读书。
在当时,国内外的文学作品,并不好获得。汪国真却愿意四处奔忙,只为借来,一睹为快。后来,汪国真尝试自己去创作诗歌。
可没有什么写作基础的他,无疑四处碰壁。可汪国真却不骄不躁,他只是继续等待着。去读书,去创作,去不知疲倦地修改。得益于等待,汪国真一次次调整写法,更新风格。最终他创作出了《学会等待》、《热爱生命》等一批打动人心的诗歌,实现了曾经的梦想。
就像汪国真在《学会等待》中写的那样:“河上没有桥还可以等待结冰,走过漫长的黑夜便是黎明。”生命不怕晚一点,慢一点。怕的是急功近利,迷失初心。
狂风会卷走靠运气得来的华丽表象,吹不走的是靠自己练习得来的能力。
余生,请学会在等待中,给自己多点些技能点。去读书,去运动,去见识世界。所有在灰暗中蛰伏的时光,终将星光熠熠。
二、在等待中觉察,优化路径
心理学家曾针对一群打篮球的学生,进行了实验。他们将学生分成了三组。第一组学生在20天里一直练习实际投篮。第二组学生在这20天里不做任何训练。而第三组学生被要求每天做20分钟想象中的投篮,然后再实际去投。
如果不中,就先在想象中纠正动作。结果,心理学家们发现,第三组的学生的成绩进步是最大的。
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布利斯定理”。意思是在正式做事前,等待一会儿,思考一会儿。后面做事的效率,就会得到极大提高。
当今社会,一切看起来都是飞速的。人们总是顾不上思考,来不及看清局势。他们草草地去行动,结果却陷入僵局。
人生,不差这思考的几分钟。学会在做事前等待,做事时才能事半功倍。
在一档体能竞技综艺中,选手被要求靠自己砸冰,从被冰墙堵住的房间里出来。好多选手,面对困境,无比紧张。他们想都不想,便开始从冰墙中间疯狂地砸。结果砸了半天,他们才发现,这么砸越来越难发力,效果也非常差。而有的选手选择在砸冰前,先等待一会儿,仔细观察冰墙。
他们发现,冰墙越中间,越往下的地方因为重力缘故冻得越紧,越没有缝隙。在冰墙的两个上角,沿着缝隙砸,才是明智之举。于是,看清状况的他们,砸冰效率非常高。比赛的结果显而易见,在砸冰前等待观察的选手,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如果给我1小时解答一道问题,我会花55分钟弄清楚这道题到在问什么。一旦清楚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在行动之前,请给自己一个等待之机。去观察,去琢磨,去进行一个简单的构想。确定好正确的路径,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在等待中治愈,稳定情绪
在一次采访中,有记者问作家毕淑敏:“你是如何度过人生的低谷期的?”毕淑敏回答道:“安静地等待。”
人活在世,总会经历些至暗时刻。在此其中,我们承受着过去的苦痛,当下的困顿,以及未来的迷茫。身陷沉沦,最好的选择,不是妄自行动。潜龙勿用,静静等待,才能守到云开月明。
在电视剧《温柔壳》中,王子文饰演的觉晓正在经历一生中的艰难时刻。面对打击,觉晓伤痕累累,深陷抑郁。越挣扎,却陷得越深 。越想快点走出困境,反而只得到更多伤害。
在认识到了同有心理疾病的男孩戴春后,觉晓学会了“等待”。她学会了让情绪平静地穿过自己的身体。学会以温柔的姿态静待人生的风波平息。不逼迫自己行动起来的人生,慢慢疗愈。
在等待黎明的日子里,觉晓和戴春为彼此注入了受用一生的爱与希望。最终,他们走出了绝望,收获了幸福。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在面对情绪非常差的艰难时刻,越是对抗,痛苦反而越强烈。在2017年的一次心理学研究中,受试者被建议进行森林疗法。就是在森林中静静等待着,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
让泉水的叮咚声,树叶的香味,清风的触感,自由地“流”入躯体。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受试者的情绪状况,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之后,他们也有了更强的走出困境的能力。
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应当让灵魂休息一下,养一养它的尘世奔波所受的伤,然后再去奔波。 ”
阴冷的日子里,我们的身上,留下了太多伤疤。此时的自律,应该是慢慢养伤,好好休息。而不是非要出去奔跑,把伤口越撕越大。
世间的一切,都有它合适的时机。与其硬要和暴风雨拼个两败俱伤,不如学会等待片刻后的雨过天晴。
这是个讲究“快”的时代。人们都期盼着凡事越快越好。
可王家卫却用《繁花》证明了:好的作品,永远值得等待。艺术创作如此,我们的生活亦是如此。
正如作家巴尔扎克所言:“所谓强者是既有意志,又能等待时机。善于等待的人,一切都会及时来到。”
那些点滴的小成就,那些发着光的小幸福。世间有那么多美好,只要我们愿意等待。
人到中年,请顶置自己的等待力吧。在等待中沉淀自己,觉察世界,治愈伤口。请相信,驻足在山脚下的你,一定能等来山峰上升起的热烈朝阳。
2024.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