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作者】尹建莉
【进度】第289-344页
【摘要】
1.一张画只有好看不好看,没有对或者错,你可以大胆的使用各种颜色,河流可以是粉色的,只要你喜欢她,可以是任何颜色的。
2.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事实却是孩子的双腿在起跑线上就被捆得开始发麻了。
3.启蒙教育可以让孩子成为人才,而不合适的“提前学习”,只能让孩子变得平庸无才。
4.暴力作业有三种,一是数量大,二是惩罚性,三是恶意评价。
5.用繁重的作业把孩子的肢体固定在板凳上,固定在书桌前,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的内心会起一种化学变化会生成一种叫“厌学”的物质。
6.干涉只能激化孩子玩游戏的无度,孩子需要的是自己学会控制,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孩子自己在各种各样的时间分配中,体会各种各样的感觉。
7.家长和孩子最好不要形成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这种关系建立的时间越长越牢固,孩子的自觉性就越差。
8.童年不会重复,吃过的药会在体内留下痕迹,被贴上“多动症”的标签,也会在心里留下痕迹。
9.儿童生理缺陷和精神病患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
10.如果说真有一种药能治孩子的毛病,那么“减少干预”和自“自由的气氛”,应该是最好的两片药。
反思:
1.孩子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不能用大人认知里的条条框框去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这样会使孩子失去兴趣,失去信心,感到迷茫。
2.我们对孩子有太多的限制,孩子基本是圈养模式,像囚鸟一样,失去了自由,不能给孩子有放飞自我的天空。
3.启蒙教育要符合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思维增长规律,过度的提前教育会让家长觉得孩子进步很快的假象,但这样急功近利会导致孩子厌学。
4.厌学是一种慢性疾病,可以摧毁孩子的上进心,打压他们的积极性,更有甚者会引起家庭亲子冲突等。
5.繁重的作业也会压垮孩子的学习的动力,专家认为,孩子们写生字,每个字写三遍,效果最好。学习也是学习三遍,最好的学习是预习-学习-复习,如此循环。
6.过多的干预和控制,孩子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和叛逆,不能好好规划时间分配等。我们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会去学习,学会管理时间,学会分配任务,学会在游戏和学习中的权衡。
7.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家长觉得的,家长觉得孩子冷,家长觉得孩子饿,家长觉得孩子不听话等,在无形中给孩子贴上了一些不平等的标签,是孩子在家长面前不自信,在外人面前很自卑。
8.教育不是管制,我们要减少干预孩子,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