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87版红楼梦出版30周年纪念日。回想30年前初看红楼梦时情景,很多往事涌上心头。
其实我最早读红楼梦时,是文革前,刚刚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家书架上有一套直排版的红楼梦。因为不习惯看直排版,回行的时候,找得费劲,看了几眼就放下了。
结果有一次我在我们家的书架里,发现了一副我母亲早年画的水粉画”史湘云醉卧大观园”。
就A4那么大的一张纸上,史湘云身穿一条粉色长裙,手拿一把扇子,半躺半侧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周围有一些树木和一些灌木林环绕着。史湘云面色微醺,双眼微闭。好一个书香门第的女子,憨态可掬令人怜爱。
且不说我有多么惊讶,我母亲竟有如此才华。能画这么漂亮的水粉画。更重要的是,红楼梦里竟然有如此美丽的女子。
于是,从那时开始,红楼梦就成了我经常读的一本书。虽不甚理解,那个年月也不方便交流。只能和母亲交流。母亲对红楼梦的理解和分析,对我有很大的影响。
文革期间,我们家被抄家。家里的全部家当2/3是书。莎士比亚全集,鲁迅全集,高尔基全集等等,1/3是生活用品。全都被抄走。红楼梦也不见了。
后来我不记得是从哪里搞到了一本横排版的红楼梦。
好像是我们院子里一个大爷,从废品收购站捡回来的。夹在胳膊肘下往家走,被我碰到院子里了。我以为大爷拿的是什么书呢?要过来一看竟然是红楼梦。
我大吃一惊。问大爷你也在看红楼梦?大爷说他不识字,不知道什么书。捡回来撕下纸,用来卷烟卷用。正好被我碰上了。就直接跟大爷要了过来。
我都想了,如果大爷不给,我可以借过来,哪怕动手抄一本红楼梦呢。我都愿意啊!没想到大爷挺痛快,说你喜欢就给你。我再去捡一本来。抽烟什么纸都行。
我拿到这本红楼梦,满脸发光,如获至宝!
于是,在文革后期时,我们一边学习毛选,读毛主席诗词,读老三篇。一边看红楼梦和另外一些书。
大约是1968年到1969年的时候,我们在准备到农村去等分配的时候。天天都在家里看红楼梦。为了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以及各种各样的人物的关系。
我还曾经画了一个红楼梦人物关系图。有点像今天的思维导图。把有名有姓的421人。尽可能勾勒出来。除了血缘关系外,还有各房里的丫头婆子小厮。我勾勒的是大致,不那么完整。可是费的心血非同寻常。
因为这个图可以成为一个读红楼梦的工具。谁是谁家的血脉。谁是谁的姑表姨表的关系。等等。把人物关系理顺了,故事情节的演变发展,看上去就不是云里雾里了。
当时我在做这个图的时候,好多同学和身边的朋友都说好。我也成了朋友眼中,那个最爱读书的人。因为我天天读红楼梦,不由自主的就天天和身边的人讲红楼梦里的故事。
记得有一天,饭后我又说起了红楼梦。并发起了一个话题。红楼梦里,你最喜欢谁?当时有我爸妈妹妹,有我表姐,还有我同学。
有人说喜欢平儿,平儿生性平和,善解人意。既能扛得住凤姐的泼辣,又能抵得住贾链的低俗和龌龊。还能处理好和他们俩的关系。一个丫环竟有如此的人品和才能,真正是非同寻常。
有人说她喜欢鸳鸯。鸳鸯不仅忠心耿耿尽心尽责服侍贾母。在遇到贾赦要娶小的事情上,以死抗争。慢不要说当小的,就是现在太太去了,你八抬大轿让我当正的我都不会去(大意)。鸳鸯早看穿了贾赦的荒淫无耻的本性。就是剪了头发立马当姑子去,也绝不嫁人。一个贾府的丫鬟,竟有这样品性和见识也确确实实非同寻常。
还有人说喜欢袭人。袭人为人和气,处事稳重。服侍谁,心里便有谁。服侍宝玉,一个心眼全在宝玉身上。虽然她长得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灵巧的,但是对宝玉细致入微的服侍,贴心贴肺的照顾,那是有目共睹的。她谏言王夫人,把宝玉移出大观园,免得口舌是非。这话说到了王夫人的心里。不仅让自己更靠近了贾府一步,也让心胸狭窄的王夫人放了心。
当时有两个人的回答,让我至今记忆尤新。
一个是我爸爸。他说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心眼子小的吓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其实满纸都是婆婆妈妈家长里短鸡鸣狗盗之事。没有一件正经事。全都不忙正事,不没落才怪呢!(捂嘴)
还有一个是我的妹妹东红。她那时还在小学。没有读过红楼梦。天天看我折腾红楼梦,天天听我讲红楼梦。
有人问她,东红,你喜欢谁?东红微微一笑,羞涩的说,我喜欢贾宝玉。(捂嘴)
于是众人哄然大笑。小嘎巴豆子还喜欢贾宝玉。
这时我母亲出来打圆场说,贾宝玉有什么不能喜欢的?笑什么笑?我就喜欢东红,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读红楼梦的日子真是难忘。
紧接着我们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下乡运动。下乡三年没有读过红楼梦。就把工具图,那张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的纸,记不得放到哪里去了。
我那呕心沥血的红楼梦工具图下落不明了三年后,有一天突然想起来,我那张纸哪里去?早都没有下文了。当时是同学借走了,还是去抄了?还是怎么回事?我竟然忘得一干二净。
读小说的时候,有些段落我是反复看。看的有滋有味。但是说到底,更多的也还是看热闹。
里面的诗词歌赋以及各种典故,基本上是不太明白。当时也没有地方查资料。但是我对红楼梦的主要人物的刻画印象非常深刻。
贾宝玉说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看见女儿就清爽,看见男人便觉得浊臭逼人。”
林黛玉这是一个被曹雪芹倾注了极大心血的人物。她聪明绝顶,才华横溢。但是又多愁善感。没有财产,没有父母。虽然和宝玉有着烈焰一般的爱情,却没有着落。清高孤傲是保护自己的盔甲。同时又陷入了深深的自怨自怜自卑的情结中。既不自信,也不相信宝玉的爱情。常常疑心重重。不断的窥视宝玉的行为,不断的试探他,折磨他,一旦宝玉被折磨的痛了,伤了,傻了,哭了,病了,表白了。她高兴了,放心了,笑了。但是一转身旧愁未去,新忧又来。虽然锦食玉衣,但是心底一片悲凉。她在葬花辞中吟唱,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剑霜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所以林黛玉注定是薄命的。在薛宝钗出阁成大礼的当天晚上,焚诗稿,断痴情。香消玉殒。
还有那向来争议较多的人物薛宝钗。她容貌美丽,举止娴雅。和所有人的关系都相处的不远不近,不温不火。
但是和贾母这个贾府最高领导者在一起的时候,“凡是老太太喜欢的我都喜欢”!
非同寻常的成长环境(父亲早亡,哥哥不成器,母亲体弱,她从小就被当大人一样的用)和极高的情商让她获得了贾府上上下下的赞赏。
可是她的内心世界却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在滴翠亭听到两个小丫头的对话,瞬间便使出“金蝉脱壳”法,嫁祸于林黛玉。这种本能的明哲保身的生活理念被红楼梦展示的淋漓尽致。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出版。编剧罗群,导演王扶林。当时光聘请的红学家做顾问的,就有87位之多。拍摄时间长达三年。宁是把一群不是专业演员出身的年轻人,打造成了一群从大观园里走出来的人。
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出版,让全国红楼梦的爱好者欣喜若狂。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本红楼梦。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于是好评如潮,差评也如潮。但是30年过去了,那个版本的确是红楼梦有史以来,最好的版本。最接近原著的一部作品。
我记得当时我自己不仅追着剧情,一集不拉的看。后来还买了全本录像带。有空就看。有时还在办公室和同事讨论某集的某个细节如何长短。有些片段反复欣赏,反复观摩。常常半夜三更不睡觉,常常熬油点灯看红楼。
我甚至觉得如果让曹雪芹自己看看电视剧红楼梦,恐怕也找不到比这群人更像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人了。他们已经活在了我们几代人的心中。
记得是在87版红楼梦之后,又有一部电影红楼梦出现了。这在当时轰动一时。但是却反应寥寥。
我记得那时我还在报社上班。早上安排了一下工作,就到报社对面的十月礼堂去看电影。偌大的电影院竟然空空荡荡。
红楼梦的电影竟然没有人看?这是怎么回事?2个半小时的整场电影,看完也不过三五个观众。看了什么?故事情节是什么?谁演的贾宝玉林黛玉都不记得了。唯独刘晓庆演的王熙凤,印象深刻。满篇下来,哪有什么王熙凤?分明就是刘晓庆自己的一番表演。令人万分的遗憾。真把个好端端的红楼梦给糟蹋了。
越剧《红楼梦》最初是由徐进编剧,于1958年2月18日至3月31日首期公演于上海舞台。
据说当时演出盛况空前。连演54场,场场爆满。
首演后又赴北京、香港以及朝鲜、越南等国演出,受到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赞扬。
1959年,上海越剧院又将它作为庆祝建国十周年的献礼剧目重点排演。
1960年去香港演出时,角色做了适当的调整,金采风饰王熙凤、吕瑞英饰薛宝钗。
1962年,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和香港金声影业公司将该剧摄制成戏曲艺术片,岑范导演,由徐玉兰、王文娟主演。
该剧于文革后1978年重新放映,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国内地的观众人数就达12亿人次,成就了中国戏曲史、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这是王文娟饰演的林黛玉。
徐玉兰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夜之间风靡全国。1999年上海越剧院又在上海大剧院内排演了新版越剧《红楼梦》。
后在2000年改编成了电视剧。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越剧版的红楼梦。 钱惠丽主演的贾宝玉。人称钱惠丽版。在叙事方式上结构紧凑,画面唯美。人物性格基本符合原著。
一本红楼梦,让多少代人如醉如痴。
风月情浓不可忘,千古痴心可梦回?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一部包罗万象的200年前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它还将继续在人类文学史上散发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