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信上帮公司人事发了一条招聘信息,招聘本科毕业,年轻男性。询问的人络绎不绝,而且都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骑驴找马,这很正常,毕竟谁都不想冒失业的风险。
几乎所有人都会问工作轻松吗?要不要加班?我都耐心地解释,需跟着车间生产走,加班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加班都会按国家规定补足加班工资。能学到很多东西,很能锻炼人。
几乎所有人在听到加班比较多时,都打退堂鼓了。我终于相信“钱多,事少,离家近”是每位求职者的箴言。
二十几岁时的“钱多,事少,离家近”真的能支撑我们整个人生吗?或者说的近一点,能安然渡过整个青春吗?
如果你是公务员,我就不说什么了,毕竟是头悬梁,锥刺股,拼搏好几次,才从成千上万人中拼杀出来的。就算二十几岁就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看着报纸,那也是在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基层动态。其实,现实远没那么安逸。我们没有那么拼的过去。
如果我们恰巧还有李刚一样的爹,马云一样的爸爸,王思聪一样的老公,那确实可以像《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离婚前一样,对生活尽情的“作”。可是,我们也没有。
虽然,老天也没有给我们一个像樊胜美那样累赘的原生家庭。但是,平心而论,我们的人生还没有安逸到可以度年如日,安心舒适。
我们在职业上的规划确实可以定为“钱多,事少,离家近”,甚至可以不再工作,但那不是二十几岁时的目标。
我有一段很痛苦的工作经历,只有半年时间,却差点使我抑郁。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甚至找不到人生目标,我不敢再找工作,不敢再接触更多的人。直到现在,我还心有余悸。而那份工作,确是很多小姑娘羡慕的(大型企业总经理秘书),是一个“事少,离家近”的工作,虽然,钱并不多,但是听到的评价是“工作轻松,而且是大公司,稳定呀”。
后来我选择了跟那份工作截然相反的另一份工作,小公司的外贸业务员,我喜欢小公司的那份工作,虽然老板娘每天都催着我去车间帮忙打包产品,但是在想方设法查找目标客户,与客户取得联系,接到业务时,我觉得加班加点是值得的。最后,因为社保等问题,我跟老板娘谈崩了。我不再愿意去这样的小公司,不是我不愿意这样忙碌的工作,而是小型私企对员工福利的克扣,业务量和工资报酬的不匹配,导致我对小型私企的失望。
这让我想到马云的那句话“如果一个员工走了,只有两个原因,钱没到位,心受委屈了”,而那时的我,正好双重打击。
现在的我,不再年轻,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我还是不愿意做“钱多,事少”的工作。越到中年,越有危机感。最近出现的“华为35岁大限”,似乎正好印证了“钱多,事少”的人会产生的焦虑。
这种焦虑是二十几岁时该有的,却在三十几岁出现,等到这种焦虑过后,也许是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要是调整不好,目标不明确,可能会是很长一段时间的抑郁。
所以,在二十几岁,精力充沛,敢打敢冲时,就不要选择安逸,“钱多,事少,离家近”,葬送的可能不仅是你的青春,也许是整个人生。然而,让我很心急的是,我遇到的一些年轻人,他们做着“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还缺少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