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母亲最美的戒指

作者:李勇

母亲一生节俭,一辈子没有戴过首饰。非要找出一件装饰品,那就是常年环套在手指上的——顶针。

一枚小小的铁箍环绕了母亲的整个青春岁月。母亲说,小时候家里穷,早早的就学会了做针线活。每逢集市,姥姥便会带着一摞摞的鞋垫到集市去卖,贴补家用。白天上学,晚上母亲就和姥姥、小姨一起纳鞋垫。昏暗的煤油灯下,母亲羸弱的身躯镇定自如,顶针依附在纤细的手指上,顶着坚硬的钢针穿过一层又一层的粗布,将厚厚的碎布紧密地缝合在一起,也揉进了一年四季轮回更替的如水流年。

和父亲结婚后,日子仍像揉皱的纸张一样,紧巴巴的。印象中,母亲一年四季都在劳碌,白天在田里和男人一样摸爬滚打,晚上还要为一家人缝缝补补。最难忘记的就是母亲给我缝补鞋帮的场景。

男孩子成天疯跑,穿的鞋子经常帮坏底薄,母亲却从不责怪我。每每吃过晚饭,母亲便系上围裙,开始补鞋帮。母亲从笸箩里取出顶针套在手上,娴熟地穿针引线,左手将棉鞋抵在腿上,右手将针尖扎入鞋帮,顶针顶住钢针末端,拇指与食指捏住穿入鞋窠的钢针,用力一牵,钢针引着麻线在身前滑出一道弧线。缝补一阵,母亲将钢针在鬓角边头发上蹭蹭,继续俯下身子劳作。一针一针,像一个勤勤恳恳播种的农民,一行行、一列列,密密麻麻地书写着生活的诗行,缝补着对孩子的爱恋。

成千上万次的牵扯拉拽、抵顶刺透,一家人有了带着补丁却可暖身的衣衫,有了针脚密密却可登山踏雪的棉鞋,有了一床床虽然粗糙却暖人的被褥。一个小小的顶针,在艰苦的条件下承载着生活的希望,寄托着母亲无限的坚韧。

生活渐好,针线也悄悄退出了生活的舞台,母亲却不舍摘下手上的顶针,为孙子缝制褥垫,为外孙女缝补沙包,手到擒来,事必躬亲。我们都怕母亲劳累,抢母亲手中的手工活。可一到农闲时节,母亲还是将洗干净的袜子、套袖托在手里,照例套上顶针缝补着。

七十多岁的老人,本可以安享晚年,可是母亲还像年轻人一样忙忙碌碌地劳作。冬季无事,母亲坐在热乎的炕头上,还会和过往一样纫针引线、缝缝补补。

细细端量顶针,锃亮闪光,上面密布着或深或浅、或大或小的针眼。透过针眼,折射着母亲在如水的光阴里无惧艰辛的坚强。

母亲的戒指就是这枚小小的顶针,伴随母亲一生的顶针,退出生活,却定格在心里。这枚最美的戒指,连缀着细碎的光阴,环绕着母亲的手指,从未曾离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我的记忆中,顶针是每个家庭妇女做女红不可或缺的一件工具。母亲的顶针是黄铜的,样子像戒指,但比戒指宽,上面...
    静和居士阅读 4,511评论 0 2
  • 遥远的记忆中,母亲在灯光下做针线活,她的某根手指闪着光亮,那是母亲带着戒指——顶针,缝衣、补缀、绣花、纳鞋……这沉...
    青衫明珂度春陌阅读 3,184评论 0 2
  • (1) 旧时的妇女,不会做点针线活,是会被...
    周世恩阅读 5,346评论 3 3
  • 我洗脸的时候,妻子隔着卫生间的拉门,严谨的说,还隔着从客厅的沙发到卫生间之间四米半多一点的距离,喊我到客厅里吃草莓...
    修瑞牧野草堂阅读 3,240评论 0 0
  • 假使,在那个年龄,我能够早一些学会温柔,学会不逞强,是不是,现在会对世界更慈悲。 娘胎里两次阴错阳差被检查出是男娃...
    虾籽鲞鱼阅读 4,249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