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关雎》是《诗经•国风》的第一篇,“冠三百篇之首”。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闻一多说:“关雎,女子采荇菜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
诗中的“君子”,在封建社会初期君主政权下,是对各级君主子弟的统称。可见他是贵族。
周王朝对品德高尚,行为举止符合礼仪规范的贵族男子统称为“君子”。
《关雎》是一首3000年前青年男女的恋歌,稍微保守些说这是一首贵族青年的恋歌。
那时的青年男子会对什么样的女子一见倾心?他们的恋情进展如何?男子最终能否抱得美人归呢?
01.青年男子对“窈窕淑女”一见倾心
暮春三月,雎鸠鸟雌雄和鸣的声音,牵动了青年男子择偶的心绪。
宋代朱熹《诗集传》有言:“雎鸠,水鸟。状如凫鷖,生有定偶,常并游。”
那么,青年男子会对什么样的女子一见倾心?
汉代杨雄《方言》写道:“美心为窈,美容为窕。”
这位女子不仅貌美如花,而且内心善良美好,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的女子,男子见了,要不想追求她都非常困难,她才是青年男子的理想配偶。
那么,诗中这位“窈窕淑女”,她的外貌到底有多美呢?她是否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甚至婷婷袅袅的曼妙身姿,让人禁不住浮想联翩。
可惜,接下来的诗句中没有对女子的外貌描写,而是把思绪引领到现实场景中,诗句重章叠唱“窈窕淑女”在河边不停地采荇菜,辛勤地劳作: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荇菜,按照现代植物学分类,属于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莕菜(《唐本草》,金莲子(《本草纲目》),北方人俗称黄花儿菜,是池塘、溪流中习见的水生植物。自古以来除供食用外,又作药用,其药效为消渴、利小便。”
原来,诗中反复地咏唱女子辛勤采摘荇菜的劳动场景,正是突显“窈窕淑女”内心美好的一面。看来,《关雎》侧重表现女子内心的善良美好尤重于美貌,“窈窕淑女”才是君子的理想配偶。
02.“求之不得”是一种失恋的体验
爱情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青年男子对采荇菜的“窈窕淑女”一见倾心,日夜思念着她,却不得诉说他的爱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君子没能追求到心仪的淑女,于是日日夜夜地思念她,以至彻夜难眠,翻来覆去睡不着。恰如司马相如《凤求凰》曰:“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类似相思难耐的苦情,在《诗经•采葛》中也有表达: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现代恋歌也有类似的曲词:
为你朝思暮想,为你日夜牵挂
三言两语又怎能够表达。
为你朝思暮想,为你日夜牵挂
只字片纸又怎能够表达。
男子“求之不得”,于是开始了漫长的痛苦思念。“诗仙”李白对此也深有体会,一首《秋风词》写到: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走入相思门,才知道相思竟然如此痛苦。长相思带来长久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地折磨人心。潇洒飘逸的李白不禁感慨道:如果早知思念的痛苦如此牵绊人心,还不如当初就没有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