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里,没父亲。有话只能写给天国里的父亲。在人们的印象中,父亲是严肃与严厉的象征。我却完全没有这样的感觉。在我的记忆中,父亲魏宗柱是慈祥、爱书和节俭的。他就像一片绿叶,只知奉献,不求回报。对家人对亲友是这样,对工作对职业更是如此。父亲年轻时本有多种人生机遇,可他偏偏选择了教书,而且一干就是一辈子。在他的影响下,我和二哥也走上了三尺讲台。二哥虽说后来改行做了报业,可好多人还是喊他老师。父亲的性格尽管有些急躁,可他从不对学生对家人发脾气。他常说,爱学生爱家人才是应有的本分。
人的强大不在于外表有多么标新立异,而在于信念的坚定和心地的善良。父母养育了我们兄弟四个,吃过的苦无法用语言描述。早年间父亲长年在外教书,母亲和我们在家。由于我们还没成年,家里缺乏劳力,村里的个别势利眼常找茬欺负我们。爸爸听说后不仅没有找上门去理论,还微笑着对我们说,这样的人只有这个水平和境界,叫我们不要去计较,把眼光看远一点。后来,我们相继走出村野,离开家乡,几乎把那人都忘了。那人病入膏肓,弥留之际,父亲带着礼物去看他。那人激动不已,拉着父亲的手连连称谢,眼里满是愧疚的泪珠。父亲以德报怨,彰显的是人格的魅力和内在的素养。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仿佛春天的太阳,能融解坚冰,以柔弱之躯化解尖锐的矛盾。
父亲的境界和素养除了环境的熏陶,更来自于爱书,爱读书。父亲教了一辈子书,也爱了一辈子书,读了一辈子书。他不仅自己读书,也让我们学会了读书。以前工资低,父亲买书时却毫不犹豫,那种坚决与果敢我至今都佩服不已。在我们念小学时,父亲就花巨资为我们订阅了《人民日报》和《儿童时代》等报刊。那时的邮递员像衙门里的人,慢慢吞吞把邮件送到时,报纸早已成了历史报了。我们看过的书报,父亲都要用细索子把它们装订成一本一本的码好。那时的书非常稀少,比粮食都金贵。父亲可以把东西借给周围邻居,但从不借书。有一次一个小孩把我们的书弄坏了,爸爸大为光火。我从未见爸爸发过那么大的火。
父亲买书不惜花巨资,个人生活却异常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父亲过早很少到外面去,都是在家热剩菜剩饭吃。父亲上街都是步行,即使买了东西也很少打车。父亲晚年体弱多病,经常住医院。无论到哪儿,他都自己带着凉开水。起初我们有些不解,后来才慢慢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省吃俭用,可每逢捐款他都会解囊相助。对于亲友,父亲能帮绝不含糊。父亲很少给孙子压岁钱,可给孙子买书却又大方得让我们吃惊。一直到去世前,父亲也没买过一件象样的羽绒服。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慈祥,善良,爱书,节俭,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父亲虽只是一介书生,可在我心中,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干净的人,一个心中只有他人只知奉献的人,一个地位卑微品格却高尚的人。父亲,是我永远的楷模,永远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