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超市买饭,看到了窝窝头,顺便买了一个,这是我小时候经常吃的。
以前我们北方人的主食就是窝窝头,它是用玉米面和黄豆面做的,那时候加点黄豆面就是不错的,一般人家是没有的。刚出锅的时候金黄黄,香喷喷的,看着就令人食欲大增。
吃饭的时候百度了一下窝窝头的来历,发现了一个典故:窝窝头,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庚子年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前夕,慈禧太后带着一千余人仓皇逃往西安。途中,西太后感到饥饿难忍,疲乏不堪。太监们四处搜寻,好容易从一个没有逃跑的村民家中找到一个凉窝窝头,献给了太后。慈禧拿起窝窝头狼吞虎咽吃了下去,顿感浑身舒服,一直到晚上都没觉饿。后来她回味起来,觉得这个窝窝头比御膳房的珍馐美味不知香甜多少倍。在御驾回銮以后,便命令御膳房为她做窝窝头吃。御膳房厨师仿照民间窝窝头的样子,用细玉米面、黄豆面、白糖、桂花加温水搅拌,一斤面捏成一百个小窝头,蒸熟以后金黄闪光,形似宝塔,吃在嘴里甜香可口,别有风味,受到了慈禧的称赞,小窝窝头也随之成了清宫中的有名小吃。
今天吃的窝窝头一点都没有感觉到小时候的味道。不知道是我变了,还是食物本身的原因。也许是小时候穷,缺吃少穿的原因,觉得什么都好吃吧?
总之现在感觉吃什么都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好想回到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