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香稠》——“我的乡愁”系列之二

《乡愁,香稠》

2

潘家桥·奉新港



我老家所在的新场杨辉叫“潘家桥”的自然宅村,是个毫不起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江南水乡村落。

——“……在”发音“……嘞喇”、“……嘞啷”、“……嘞嗨”、“……喇啷”、“……喇嗨”等,如“所在”发音“所嘞喇”等。

——“潘家桥”发音“沛嘎轿”。

——“宅村”发音“撒蹭”,叫“宅子”发音“撒子”。

——“眼”发音“念”。

——“江”发音“港”。

——“江南水乡”发音“港馁思乡”。

——“村落”发音“蹭牢”。

很久以前,至少千年以上,这里海水涨落、芦苇摇曳、野鹤起舞。七百年前,这里已积沙成陆,昔日的滩涂,经过筑堤围波、暴晒熬煮,成了盛产良盐的胜地。姓氏各异的八方百姓因盐陆陆续续从各自家乡聚拢过来、安顿下来,劳作,生息,繁衍。七百年后的今天,曾经的白花花的盐世界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镇域的黛瓦白墙老街、郊外的绿树繁花金穗,还有满世界的洋房靓车、欢声笑语。

——“很久”叫“老里八早”发音“老里掰早”、“老早”、“老早子”等。

——“滩涂”发音“态肚”。

——“晒”发音“嗦”。

——“盐”发音“移”。

——“百姓”发音“霸姓”。

——“今天”叫“今朝”。

——关于这样的“天”,新场当地原住民都有不一样的叫法,包括,“昨天”叫“昨日”发音“梭捏”、“昨日子”发音“梭捏子”等,“前天”叫“个二子”发音“个泥子”、“个日子”发音“个捏子”等,“大前天”叫“撒个日子”发音“撒个捏子”等,“明天”叫“明朝”、“明朝滴”、“明朝子”等,“后天”叫“后天子”发音“后体子”等。

——“白”发音“拔”。

——“花”发音“获”。

——“白墙”发音“拔烊”。

——“街”发音“嘎”。

——“外”发音“阿”。

——“绿”发音“络”。

——“……树”发音“……语”,如“桃树”发音“桃语”。

——“房”发音“王”。

——“欢”发音“挥”。

——“语”发音“女”。

这个宅村所以叫“潘家桥”,是因为宅村里有一座叫“潘家桥”的石板桥。这座在当时的沪上农村大地上比较常见的“三段式”三跨平石桥,两边的一段都为斜坡,中间一段“躺平”,段与段之间的拼接处,底下都有粗壮的方形石柱支撑着,直插河床,桥面都由两条长长的、厚厚的石块合拼成,看似狭窄、光秃秃的没有栏杆,却非常的牢固、稳当。石板桥把因河而隔的两岸连接了起来,是当地百姓安全、便捷的走家串户、入宅出村的必经之路。

——作为桥梁的量词“座”发音“速”,就叫“顶”,如“一座桥”发音“噎速轿”,叫“一顶桥”发音“噎顶轿”。

——“两边”叫“两面掰掰”发音“两米掰掰”。

——“中间”叫“半当中间”发音“备当中盖”、“当中间”发音“当中盖”、“当中间里”发音“当中盖里”、“贴当中”等。

——“斜坡”叫“斜披势”发音“侠披思”。

——“看”发音“窥”。

——“狭窄”、“窄”都可以发音“孩”。

——“岸”发音类似“焊”的短促音,叫“浜海头”发音“浜海豆”。

石板桥之所以叫“潘”家桥,是因为这个宅村的原住民以潘姓为首、得势,也见证了“潘”姓作为当地曾经的最早、最大族群一枝独秀、君临天下般的存在。历史上,潘氏家族在此地的鹤立鸡群可见一斑。

——“所以”、“之所以”都叫“告牢”。

——“石板桥”发音“撒掰轿”。

——“小小的”叫“小悠悠”、“小咂咂”、“小儿拔泥”等。

——“走家串户”发音“择嘎催伍”。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已从江苏省划归上海市十年有余的南汇县新场地方政府,为更好的发挥区域内外水上交通运输优势,方便当地百姓陆上、水道出行便捷,进一步规整农田设施,解除汛期洪涝后患,于是就在该地区已有的纵横交错、杂乱无序的河浜、沟渠的地貌上,或挖深、挖宽,或填平、接通,开挖出了一条南北向的连接奉贤奉城与南汇新场的水上大动脉,“奉新港”。

——本文提到的“上世纪”,全部指“二十世纪”。

——“县”发音“悦”。

——“更”叫“好好叫”。

——“运输”发音“用虚”。

——“区域”发音“区唷”,叫“世界”发音“思嘎”、“绞圈”发音“搞缺”等。

——“方便”发音“方比”。

——“汛期”发音“汛季”。

——“于是”也可以叫“告牢”。

——“横”发音“旺”。

——“杂”发音“撒”。

——“乱”发音“瑞”。

——“河”叫“湖”发音“武”。

——“河浜”叫“湖浜”发音“武浜”,还可以叫“沟头”发音“沟豆”,恰好在宅村附近流过的话,还可以叫“宅河”发音“撒武”:河道、河流。实际上,我们从小得到的知识里说得很明白,“河”是长条形的,“湖”是圆圈状的,两者区别很大。也许在当地从来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湖”吧,根本没有“河”、“湖”之分,只要看到这样的地方,不管形状是长的、短的、宽的、窄的、圆的、方的抑或不规则的,统统叫作“湖”,实际上呢,却全是“河”。不过也好,这么一来,倒也不用去为分辨到底是“河”还是“湖”而浪费脑细胞了,省心又省事。

——“宽”发音“窥”。

——“北”发音“拨”。

这条区域内最大的河道,正好从潘家桥宅村中央地带穿过,把整个宅村一划而成东、西两大块。潘家宅、宋家宅、徐家宅、路家宅等,或独立成块,或交错相融,星落在河的西岸。黄家宅、俞家宅、王家宅、陆家宅等,或交错相融,或独立成块,云散在河的东岸。原来的石板桥被一座三米宽、桥面北侧上方安放着一排栏杆的水泥拱桥所替代。

——“带”发音“打”。

——“穿过”发音“催顾”。

——“河的西岸”叫“河西滩”叫“湖西态”发音“武西态”。

——“河的东岸”叫“河东滩”叫“湖东滩”发音“武东态”。

——“排”发音“拔”。

——“水泥拱桥”发音“思泥拱轿”。

水泥拱桥东西向高高的横跨在奉新港上,把因河道而分割为东、西两大区域的自然宅村又连通了起来,过往的大大小小船只都能从桥底下自由的来回穿行。这座水泥拱桥仍沿用了石板桥的名号,“潘家桥”。

——“船”发音“腮”。

——“自由”发音“私由”。

而曾经鹤立鸡群、傲视群雄的潘家,到我爷爷的爷爷、我的“太里太”一代时,家道早已中落、雄风不在了,“金凤凰”已成为“老母鸡”、“落汤鸡”了。

——“太里太”发音“他里他”或“她里她”:高祖父。“太里太”这个称呼同样适用于“高祖母”。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混淆,“高祖母”的“太里太”,书面也可以写成“女太里太”,以区别男的“太里太”。当然,涉及的可能性非常小概率,您自己看着办吧。

——“雄风”发音“勇轰”。

——“老母鸡”发音“老哺鸡”、“落汤鸡”,都指风光不现、已过鼎盛期。




3

“生”风凉·寻开心



从我能记事开始,除了冬天和下雨天,从黄昏到深夜,潘家桥的桥面上、两端桥墩的斜坡上,永远是人头济济,就连桥下的拱形水泥支撑架上也时常难以清静、不得安宁。

——“冬天”叫“冷天”发音“浪体”。

——“和”发音“伍”。

——“下雨”叫“落雨”发音“牢雨”。

——“黄昏”发音“王昏”,叫“黄昏头”发音“王昏豆”。

——“桥面”发音“轿米”。

——“两端”发音“两兑”,叫“两头两脑”发音“两豆两脑”、“两发开”发音“两发剋”等。

——“桥墩”发音“轿蹬”。

——“难”发音“奈”。

每年晚冬的寒意一散尽,只要没有下雨的迹象,桥东岸、桥西岸的男女老少便早早的吃好晚饭,各自或腋下夹着或直接手里拎着小板凳,不约而同、毫无二心的紧赶慢赶,齐刷刷地聚拢到潘家桥上,纳凉,聊天。大家三五成群的各据一方,谈天说地、东拉西扯,大事小道、家长里短,各自为战、互不干扰,此起彼伏、异常热闹,好一幅夜色朦胧、大桥淌水、人影绰约、情绪释放的纳凉逍遥图啊。

——“晚”,主要有两种叫法。一叫“暗”发音“嗳”,二叫“夜”发音“哑”,有时可以通用,如“今天你来了完了”,可以说成“今朝侬来诶嘞”,也可以说成“今朝侬来哑嘞”,意思一样。有时因特定的说法就不能混说,否则词不达意容易误解甚至不知所云,如“晚上”只能说成“夜头”发音“哑豆”,千万不能说成“暗头”发音“嗳豆”。

——“男”发音“馁”。

——“吃”发音“丘”。在当地原住民口中,“吃”还有一种比较粗俗的叫法是“草记”,且大都针对他人的“吃”来说的。鉴于欠文明,能不用就不要用了,呵呵。

——“晚饭”叫“夜饭”发音“哑饭”。在当时的新场农村,绝大多数家庭的晚饭都是稀粥加中午乃至前几天的残羹冷炙热热后对付过去的,和如今到了晚上一家人才团团圆圆吃顿丰盛加热闹的晚宴截然相反,叫“哑”算是实至名归吧。

——“各自”发音“高私”。

——“腋下”叫“夹造牢”发音“盖造牢”。

——“手”发音“舍”。

——“同”发音“洞”。——“紧赶慢赶”叫“抽抖抽抖”:不分神、不间断的移动双脚向前走。

——“纳凉”叫“乘风凉”发音“生风凉”。“生”出“风凉”来,蛮有道理的嘛。

——“聊天”发音“聊体”,叫“扯卵蛋”发音“擦瑞呆”、“嘎讪湖”发音“嘎赛武”、“白话”发音“拔我”、“白话话”发音“拔我我”、“讲闲话”发音“纲爱我”、“闲扯扯”发音“爱擦擦”等等。

——“干扰”发音“跪扰”。

——“热闹”发音“捏闹”,叫“闹热”发音“闹捏”、“闹猛”发音“闹茫”、“热络”发音“捏牢”等。

——“图”发音“肚”。

这样的场景,一直要从年头的初春持续到年底的深秋,盛夏时节更是人头攒动。倒是真正要过桥的行人有时会难以下脚。伴随着一连串的“帮帮忙,让一让”,左摇右晃、闪展腾挪一番,方能走到对面。

——“这样”叫“咯能”、“咯能样子”。

——“春”发音“岑”。

——“左摇右晃”发音“组摇右晃”,叫“摇桩摆桩”发音“摇奘拔奘”、“歪歪岔岔”发音“罚罚岔岔”等。

——“对面”叫“对过”发音“对顾”。

胆子大的小伙子们就直接在南侧没有栏杆的桥面边沿坐下来,任由双脚在空中晃荡。还有的家伙干脆爬到大桥下方的拱形水泥支撑架上,或坐着,或躺着,或趴着,施展着各自的攀爬、静坐之绝活,还不时露出天不怕地不怕、舍我其谁的气魄。危险?别担心,多少年了,从没看到过、听说过哪个倒霉的家伙从桥上跌落到河里的。

——“干脆”发音“跪脆”,叫“爽气”发音“桑气”、“呱喇松脆”等。

——那么,为人做事“不干脆”怎么说?就叫“不爽气”发音“勿桑气”、“疙里疙瘩”、“扭扭茫茫”等。

——“怕”发音“婆”。

——“气魄”发音“气帕”。

——“危险”发音“围细”,叫“危险吧喇”发音“围细吧喇”、“碍障障”等。也可以说“讨厌”发音“讨移”的,说“讨厌”,主要是表达有“麻烦”了之意。

——“多少”叫“几化”发音“几获”、“几好”等。

——“倒霉”叫“促霉头”发音“促霉豆”、“霉头促”发音“霉豆促”、“霉头促兮兮”发音“霉豆促兮兮”等。当地原住民形容人“倒霉”,有一句非常经典的短语,叫“霉头促到哈尔滨”发音“霉豆促到哈尔滨”。请千万千万注意,这句短语绝没有说某地坏话的意思。其实,也就是一个说法而已,不针对任何人、任何地方。它的出处,估计是两处相距特别遥远、根本不可能有交集却依然碰上了,以表示遇上了特别不如意、特别不幸运、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当然,如果说成“霉头促到北冰洋”也未尝不可,至少没有额外的麻烦不是。

有些老头老太还会带上一把土灰色、半新旧、圆圈状的蒲扇聚到桥上,本意用来招些凉风,顺带着驱赶蚊子。其实,高耸的拱桥四面空旷、通透,除了阵阵嘈杂、缕缕清风,啥都没有,拿着的蒲扇成了一种摆设。不知为啥,他们第二天来照拿不误。也许,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吧。

——“圆圈”发音“悦缺”。

——“蒲扇”:一种用蒲葵叶子制作的扇子。那个年代的当地农村各家各户,蒲扇是驱赶蚊子的标配工具,基本上家家都有那么一把两把的,只是新旧的区别。而像圆纸扇、刺绣扇乃至不同材质的折扇等等,就都属于附庸风雅的时髦货,装门面而已,不但价格贵还不经用,对种地的农家而言,实在是中看不中用的玩意,极少拥有的。

——“顺”发音“森”。

——“蚊子”发音“门子”。

偶有一条燃烧柴油的铁驳船远远的从前方“啪啪啪”开过来,接近、穿过、驶离潘家桥,桥上、船上,东岸、西岸,现场的人们不管认识与否,都少不了一阵骚动和互动。那时,哪有比这更有情趣又不用花钱、不怕寻仇的节目供你娱乐、撒野的呢?这免费送上门的桥段,不玩白不玩呀。

——“铁驳船”发音“铁包腮”,叫“机帆船”发音“机弯腮”、“轮船”发音“棱腮”等。

——“那时”叫“咯息辰光”发音“咯息森光”、“碍息辰光”发音“碍息森光”等。

——“你”叫“侬”。

——“玩”发音“迈”。在有些词语里,“玩”还可以发音“歪”,如“把玩”可发音为“把迈”,也可以发音为“把歪”;如“玩笑”发音“歪笑”,但没听到过发音为“迈笑”的。

此刻的潘家桥,上下,前后,左右,除了直接参与瞪眼、斗嘴的,剩下的几乎全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主。很快,以桥为活动中心,机器轰鸣声、浪涌岸边声、水拍桥墩声、叫嚷呼喊声、对骂互掐声混杂在一起。我刚唱罢你登场,你没停口我张嘴,好不热闹。

——“嘴”发音“子”。

——“快”发音“跨”。

——“很快”叫“一歇歇”发音“噎歇歇”、“一出档”发音“噎策档”、“眼睛一眨”发音“念睛噎涩”等等。

——“拍”发音“趴”。

——“骂”发音“魔”,叫“炒血”、“炒睬”、“骂山门”发音“魔赛门”等等。

——“混”发音“稳”。

——“唱”发音“仓”。

——“口”发音“可”。

不少血气方刚、有气没处撒、有力没处用的家伙,晚上来到此地,除了消磨时间,本就想凑凑热闹、找找乐子。倘若看到相安无事、风平浪静,心里指不定在默默祈祷着,“还等啥,可以‘开张’了”,迫切期待能立马有人主动挑起事端,和正经过的船上的陌生人互掐对骂起来。能如愿的话,自己还可以瞅准时机“亲口”参与进去,也就不枉来此一趟了。唉,这是啥心理啊。如此,张牙舞爪、脸红脖子粗、唾沫星子满天飞一番,反正只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伤不着自己,还能落个为乡亲仗义执言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力”发音“烈”或“遛”。

——“晚上”叫“夜头”发音“哑豆”,还可以叫“夜跨”发音“哑跨”、“夜里厢”发音“哑里厢”等。

——“时间”发音“私季”,叫“辰光”发音“森光”。

——“凑凑热闹”发音“凑凑捏闹”,还可以叫“凑凑闹热”发音“凑凑闹捏”、“凑凑闹猛”发音“凑凑闹茫”、“轧轧热闹”发音“嘎嘎捏闹”、“轧轧闹热”发音“嘎嘎闹捏”、“轧轧闹猛”发音“嘎嘎闹茫”、“轧忙凑闹热”发音“嘎忙凑闹捏”、“轧忙头里凑热闹”发音“嘎忙豆里凑捏闹”等等。

——“找找乐子”叫“寻寻开心”发音“行行剋心”。

——“可以”发音“苦以”。

——“挑起事端”发音“挑起私兑”,叫“撒火搔痒”发音“撒服搔痒”、“起头发脑”发音“起豆发脑”等。

——“自己”叫“自家”发音“私嘎”。

——“准”发音“诊”。

——“唾沫”叫“馋吐”发音“腮吐”。

——“言”发音“意”。

恰好有刚从家里、朋友处喝酒告一段落的哥们,一路摇摇晃晃过来,他的酒劲正“上头”呢。得,借此机会撒撒酒疯、散散酒气吧。遇上个别不识时务的船员甚至船老大站在甲板上不依不饶,那场面就更热闹了。

——“恰好”发音“哈好”。

——“喝酒”叫“吃酒”发音“丘酒”、“吃老酒”发音“丘老酒”、“咪老酒”、“弹老三”发音“怠老赛”等。

——“段落”发音“兑牢”。

——“摇摇晃晃”叫“摇摇摆摆”发音“摇摇把把”、“摇桩摆桩”发音“摇奘把奘”、“荡发荡发”等,在喝醉酒等特殊情况下走路步子杂乱、站立不稳的“摇摇晃晃”,叫“蹩脚无样”发音“比甲无样”、“脚一只高一只低”发音“甲噎匝高噎匝低”等。

——“上头”发音“桑豆”:因过量饮酒而头晕脑胀着。“上……”发音“桑……”,如“上手”发音“桑舍”等。

——“不识时务”叫“拎不清”发音“拎勿清”、“不落凯”发音“勿牢凯”、“拎大不清”发音“拎大勿清”、“不拎世面”发音“勿拎思米”、“吃不出咸淡”发音“丘勿策爱呆”等。

这不,我们这位仁兄灌在肚子里的七八两“土烧”积蓄的能量,正为怎么将身体里朝外面一阵紧似一阵的上蹿下跳找个缺口发着愁呢,还是难得的为乡里乡亲慷慨激昂、“伸张正义”一回哦。此时此刻的他,就别提多神气了,简直就是全过程的理直气壮、英气勃发、势不可挡,妥妥的“乱世出英雄”啊!

——“肚子”叫“肚皮”发音“肚壁”。

——“土烧”:一种质次价低的高度白酒。

——“身体里朝外面一阵紧似一阵的上蹿下跳”叫“拱发拱发”。

——“愁”发音“舍”。

——“神气”叫“老腻”、“老价”发音“老嘎”、“老卵”发音“老瑞”、“神气劳逸”、“神气活劳逸”等。

——“全过程”发音“席顾神”。“全……”发音“席……”,如“全部”发音“席部”、“全身心”发音“席身心”等。

路过的船啊人呀早没影了,他也骂痛快了,脑袋也不迷糊了,如同得胜的大将军,中气十足、很是潇洒地向四周摇摆着双手,“回去了,回去了!回去睡觉了!”可以预见,他今晚睡的这一觉,注定是格外的舒坦、香甜。

——“迷糊”叫“摸黑隆冬”发音“冒赫隆冬”等。

——“十足”发音“涩作”。

——“回去”发音“围起”,还可以叫“回转去”发音“围醉起”。

“潘家桥”,在潘家桥宅村老百姓眼里、心中,早已不仅仅是一座供行人来往的桥了。它俨然成了一个休闲、交流甚至泄愤的最佳去处。还像是一位不离不弃的老伙计、老相好,一天不碰下头,晚上这觉啊,就是没法睡得安心、踏实。

——“最佳”叫“一只鼎”发音“噎匝鼎”、“乓乓响”等。

——“碰”发音“浜”。

在最近几年的乡村振兴大潮中,历经风霜雨雪已呈现出陈旧破损模样、不堪重负疲态的潘家桥,被当地政府作了改头换面的抬高、增宽、加固、修缮,面貌重又焕然一新。为了过往行人、车辆的安全,两边也都竖起了一根挨着一根、方方正正的水泥立柱加数排金属管子相连的围栏。一眼望去,不但光鲜坚固,更是威武雄壮。

——“风”发音“轰”。关于“风”,当地原住民形容“风很大”的一句短语,已成为热门戏曲节目的经典台词,那就是“风大得不得了”发音“轰肚莱侠喇”。这句话很能检验你的当地口语水平哦,一旦说得不怎么地道,就明白无误、不打自招地透露出你不是本地的人,嘻嘻。

——“霜”发音“桑”。

——“雪”发音“歇”。

——说到各类天气、气候,当地原住民的叫法同样别具一格,这里说上几个吧。除前文提到的“下雨”叫“落雨”发音“牢雨”外,还有像“刮风”叫“刮轰”;“闪电”叫“打浩息”发音“当浩息”、“打获息”发音“当获息戏”;“打雷”发音“当雷”叫“雷响”;“雾天”叫“雾露天”发音“无路体”,有“雾”了,的确“无路”可走了,太严丝合缝了;“晴天”叫“天好”发音“体好”;“阴天”叫“阴水天”发音“阴思体”;“闷热天”叫“吓死天”发音“喝死体”,天热口干舌燥,喝死不偿命啊;“寒冷”叫“冰冷”发音“冰郎”、“冰阴”、“冷嗖嗖”发音“郎嗖嗖”、“冷冰冰”发音“郎冰冰”、“冷叨叨”、“阴叨叨”、“冰冰阴”、“风缩缩”发音“轰缩缩”、“冷阴冻”发音“郎阴冻”,等等。

——“陈旧”叫“老古八气”发音“老古掰气”。

——“改头换面”发音“改豆委米”。

——“安全”发音“安逸”。“……全”发音“……逸”,如“周全”发音“周逸”、“完全”发音“完逸”等。

——“挨”发音“阿”。

——“数”发音“素”。

唯一不怎么如意的是,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除了三三两两匆匆路过的行人、急急驶过的小“毛驴”,再也看不到凑成堆、或坐或站的身影,听不到天马行空、肆无忌惮的谈天说地、吹牛打屁的声响了。

——“白天”叫“日里晌”发音“捏里厢”。

——“匆匆”叫“急急忙忙”发音“结结忙忙”等。

——“急”发音“接”。

——此处的“毛驴”专指电动自行车、燃油摩托车之类的轻便交通工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794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050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58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861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0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898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3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617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077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49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83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99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2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4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3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74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9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