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后重建阶段,因为无力扶养,母亲将年仅八岁的昭广寄养到佐贺乡下的外婆家,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一间破烂茅屋!在那物质匮乏的日子里,乐观的外婆却总有神奇的办法让生活过下去,始终让家里洋溢着笑声和温暖……
这位超级阿嬷用她的人生智慧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能力跟我们所拥有的物质没有关系。我们为了幸福走向物质,是我们走错了方向,误解了幸福的模样。
“穷有两种,穷得消沉和穷得开朗。我门家是穷的开朗。做有钱人很辛苦,要吃好东西要去旅行,忙死了。穷人习惯穿脏衣服,淋了雨,坐在地上,摔跤也无所谓。啊,贫穷真好”。阿嬷笑眯眯的说。
阿嬷出门时,一定要在腰间绑着绳子,“光走路什么事也不做,多可惜。绑着磁铁走,上面就能沾着钉子和废铁,不费什么事就能赚到外快”“不捡起掉在路上的东西,要遭老天惩罚的”“只有可以捡来的东西,没有应该扔掉的东西。”
阿嬷家门前有一条小河,阿嬷在河中央放了根木棒。木棒可以拦住树枝和小木块,晒干后可以当柴烧。阿嬷家的上游有一个蔬菜批发市场,尾部开叉的萝卜,畸形的小黄瓜,外表难看或有伤的水果等卖不出去的蔬果就会扔在河里被木棒挡住,成为阿嬷家的主要蔬果供给来源。阿嬷总是看着河里想“今天有什么呢”然后决定今天做什么吃。阿嬷只说这个超市唯一的缺点就是即使今天想要吃小黄瓜也不一定能吃到,因为全凭河水供应。
当小昭广把成绩单拿给外婆并小声说:“对不起,阿嬷,都是一分或两分。”
“不要紧,不要紧,这些加起来就有5分了。”
“啊,成绩也可以加起来吗?”
“人生就是总和力!”阿嬷断然回答。
阿嬷对小昭广唯一的要求就是微笑。“要带着笑容好好跟人打招呼,穷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你一笑,旁边的人也跟着笑了”。没有人会对在艰苦境遇中还能笑着努力的人恶语相向。因此阿嬷才会那么在意,任何时候都要带着笑容打招呼。
有时也会出现一些糟糕透顶的事情,可阿嬷的做法却昭广记忆犹新。因为调皮小昭广弄坏了学校的黑板,阿嬷出钱买了新的赔给学校,也没有因此指责昭广。但阿嬷坚持把坏的带回家,然后把黑板当留言板用。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怎样埋怨,发火都于事无补,想办法收拾残局,以开朗的态度面对所谓的不幸,那么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就连小偷到阿嬷家来偷鸡,阿嬷不但不生气,还咯咯大笑“这真是个笨小偷啊,竟然偷了只最老的鸡!
当我们陷入物质的泥潭,焦虑不安,纠结多与少时,阿嬷慈祥的看着我们,用她的一生告诉我们,有和无才是人生的大境界。
只要能道声“再会”,就是幸福。如果能说“改天见”就更加幸福;要是能说“好久不见”,就更加,更加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