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两周多了,我班有3名学生陆陆续续请假不来上学。深究其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沉迷于玩手机,受不了学校规章制度的束缚。
“烂尾娃”这个词,其实是源自于“烂尾楼”。暂且称这些孩子为“烂尾”娃吧,他们出生的时候一家人都高高兴兴,可孩子长到几岁后就缺乏良好的行为引导,疏于管教,孩子自然也没长成预期的样子。
其实这些“烂尾”娃的背后都有“烂尾”的家长。就拿小A说吧,开学第一天,他就请假不来,我给家长打电话,家长回我:我也管不了他,他想上学就上,不上就算了......
我简直无语了,第二天小A主动到校。
他慵懒地对我说:“老师,我早上起不来,晚自习也不能上”。
“哦,那你意思是你睡醒了来学校,下午第三节课下课了就走?”
他得意的说:“老师,我就是这个意思”
我坚决的说:“那肯定不行,这是学校不是商场,学校有作息时间规定,不可能给你一个人开后门的”。
他翻了翻白眼说:“那我就不上了”。
我耐心询问:“不上学你干嘛去呢?”
他回:“我去快递站打工,我家长也愿意然让我去”。
第三天,我把他家长和他请到学校,谈论他上学话题,他家长态度明确告诉我:“这孩子不是上学的料,跟着我干活,我也放心......”
任凭我怎么说,家长依然重复“我管不了”,小A更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向我宣告:老师,上学也行,我得来去自由,否则我就不上了。
我想不如先这样,让他体验下生活的艰辛,说不定哪天能回心转意再回到校园呢。
小B同学,第一周到校3天嫌教室里太热,以热的头晕为由请假回家了。第二周来了1天,以“肠胃炎”为由又请假回家了。
此后,就索性不来上学了,给他家长打电话。他妈妈跟我说,“他4年级的时候患上强迫症,一直在服药,不能对他要求严格了,否则他会暴躁不安。在家里,我们都是顺着他,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得了,又一个“烂尾”的家长,作为老师我表示同情,但我不理解家长的纵容和娇惯。
小C同学,第二周的时候在校园隐蔽角落里抽烟,被学生会干部逮到,此后就请假不来上课了。
她的基础还行,只要态度端正,绝对有逆袭的可能。于是我苦口婆心的劝她,跟家长讲道理。终于上周五那天到校上课了,为此我还暗暗自喜。
可今天早上,她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她不想来上学了。咋回事?好不容易看到她有一点点转变怎么想放弃了?
让小C接电话,面对我的疑问,C同学说:“老师,你别劝我了,我就是不想上了,没意思。”
我在电话里急的不行,不停的放大她的优点。可她妈妈却说:“老师,你也别费心了,不上就不上吧,我下午把她的书拿回家来,你看她这么犟,我根本管不了......”
挂了电话,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了深深的挫败感,无力感。我的力量如此渺小,我的语言如此苍白,我对教育的热爱被沉沉的锤了一把。
这三名同学背后的“烂尾”家长,就像孩子成长路上提前熄灭的灯。他们或是早早卸下管教的责任,把“管不了”挂在嘴边,让孩子在任性里迷失方向;或是用“过度保护”当作借口,把纵容当关爱,让孩子失去了面对规则与挫折的勇气;更或是轻易放弃了教育的希望,用“不上就不上”的妥协,掐灭了孩子本可能燃起的向上的火苗。
作为老师,我能做的是一次次伸出手,可当家长不愿递来哪怕一点助力,我终究撑不起孩子们沉甸甸的未来。或许我改变不了他们已经“烂尾”的过往,可我依然不想撤走教室里空着的座位。
我就想万一哪天,这些孩子想回头时,能知道还有老师在原地等着他们。
屏幕前智慧的你说我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