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张老师的线上课程;家长善思课堂,我们第一部分的课程就是学会观察孩子,关注孩子当下正在做的事情。这是我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
首先我们要把这个概念弄清楚,什么是观察?
观察:就是一种有目的、又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指的是看、听等感知行为,“察”即分析思考。观察不止是视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融其它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而且观察包含着积极地思维活动,因此称为知觉的高级形式。
我们观察孩子,就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孩子,和孩子建立更好的亲密关系,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有的家长可能就会说了,这有啥难的,直接看着孩子不就行了吗?那肯定不会这么简单的。
你一边拿着手机,一边看着孩子。和你全情投入的观察孩子那是不一样地。
在观察孩子之前,我们家长需要明确我们的行为和心态已经为观察做好了前提准备。行为上,放下手头的的一切正在做的事情,尤其一边是玩手机,手机,手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边陪孩子。当然有紧急事情除外,有时候陪孩子时,我们可能用手机在工作,需要处理一些紧急的事情,前提是和孩子交代一下,孩子不会不理解的。心态上杜绝“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这一点,我的感触很深,我家二宝时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妈妈,妈妈,你听见我叫你了吗?”自己老走神,神游,从而忽略了孩子。
接下来,我们需要认真观察孩子了,观察也分为客观事实的观察、主观观点的观察。如何区分这两种观察,我们用一个小例子来分析一下。
主观观点的观察
小亮今天晚上又不想写作业了,催促了他几次,就是不听,一直在那玩玩具,最终在我的督促下,终于很不情愿的耷拉着脑袋,打着哈欠去写作业
客观事实的观察
小亮今天晚上写作业之前,一直在玩玩具,提醒了几次,最后耷拉着脑袋、打着哈欠去写作业了
从上面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又,不想,催促、不听,不情愿”这些词汇都是我们的主观观点的判断 。我们已经先入为主的认为孩子不喜欢写作业,这样我们就无法看到孩子其他的需求。可能孩子只是想在多玩一会儿,对这个玩具还没玩够,或者是今天的作业有点难,孩子有点儿畏怯……
尽量去摒弃这样的主观观点,当我们放下了我们的主观观点,用更客观的,事实的描述去观察孩子,才能真正看到孩子,认识孩子,明确孩子的真实需求。通过我们长期的,细致的真实的观察会让我们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解决我们和孩子之间的问题,从而让孩子长成他自己的样子,而不是我们希望他长成什么样子。
同时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要放下我们的主观,用客观的方式观察孩子是一个很艰难的事情,而且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需要我们刻意练习,才能改变旧有的习惯。
当我们观察孩子的时候,我们具体观察什么呢?我们需要观察孩子正在做什么,孩子正在说什么,孩子正在想什么?孩子的表情和情绪是怎样的?孩子此时对什么感兴趣?孩子为什么会对这个感兴趣?越真实越好,越具体越好。
就让我们在每一次观察孩子,记录下来的时候,努力让自己去一点一点的带着觉知去改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