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浮生六记》

7月20看完《浮生六记》译文部分,古文功底一般,心怯,所以在译文结束时写写感受,是不一样的吧。

《浮生六记》是广为人知的一本书了吧,沈复的自传体,随笔?

买来时期望值很高,所以一鼓作气看完自己也不觉得有多惊讶。但事实上,有些部分不会再看第二遍了。

沈复是一个很潇洒的人,真正意义上的潇洒。

家贫典衣沽酒,行酒作乐高歌赋诗。

身无进项客居异地,游遍深山大河,曲径深禅。

伉俪情深约定“今世不能,期以来世”,也能安然宿居花艇,称之“生平快事”。

“半年一觉扬帮梦,赢得花船薄幸名”这一段确实令人费解,沈复陈芸两人年少夫妻,耳鬓厮磨相敬如宾,在一起的时光永远充满意趣。

感动是真的感动,遗憾也是真的遗憾,跨越时空的理念不合也是我不再翻“闺房记乐”这一部分的原因。

看多了两人的日常对话与生活模式,真的无法接受任何形式的背叛与分离。

但“闲情记趣”这一部分是非常有意思的,撇去已经预示到的遭遇,两人的生活其实平淡而精彩。

沈复好酒,与朋友相约郊外苦于酒食不能尽兴,陈芸精心谋划,雇来馄饨摊子温酒热菜,这是来自清朝时期的“野餐”,机敏和心性我是惊叹的。

如果我事先知道《浮生六记》里面有大量关于游记的文字,我可能就不会那么果断下单,结果打脸了。

一向不喜欢看游记,看别人写风景其实相当没意思,仅有的几首写景古诗是我对游记最好的印象了,但沈复不一样。

他以他的视角,写边边角角,写禅院、写遗迹、写园亭、写秀峰写古树,都是我喜欢的那一种意境,可以代入,可以感同身受,VR体验感十足。

“人生坎坷何为乎来哉?往往皆自作孽耳”。“坎坷记愁”是看得最难过的一部分。

沈复是一个有才干有情趣的人,对生活一定是有追求的,但有记载的几十年,始终寄人篱居四下流浪,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工作与职位。

甚至在陈芸重病的情况下,也迫于家庭压力双双离家,工作一月后被裁,靠卖字画贴补家用。

到后来,妻子父亲儿子相继离世,与弟弟心生嫌隙,沈复便与家里断绝来往,回到与陈芸最后分别的地方,继续以卖画为生。这一段是沈复最重要的人生经历,他自己对这个部分却是一笔带过,常人无法想象这一时期他的心路历程。

拮据而无望的生活沈复过了很多年。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看完才能体会的《浮生六记》的深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浮生六记》沈复 摘抄:1、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看那秋...
    耿耿于怀28阅读 11,271评论 0 39
  • 沈复,生活在清代乾隆和嘉庆年间。他于1763年生于苏州一个传统的文人家庭,父亲在江浙地区官宦之家做幕僚,家境小康。...
    万溪阅读 7,265评论 0 5
  • 初阅《浮生六记》时,是在去年夏天时,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内容情节很动人,沈复他笔下的妻子情深意笃,却又颠沛流离的...
    万溪阅读 7,880评论 1 4
  • 如果说第一卷让人体会到的是快乐和美好,那第三卷《坎坷记愁》,便是世事的无常和生活的艰辛。这本书之所以能被世人推...
    万溪阅读 6,328评论 5 7
  • 很多年没有写文字了,这两天新注册了简书,想着要写点东西,却不知从何写起,刚好整理邮箱,发现一篇高二时的作文,也就是...
    时光不是逆时针阅读 1,639评论 7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