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人的大通铺
学生们住的地方像两个大仓库,每个仓库里整整齐齐两排大通铺,一个挨一个,挤紧点的话可以住五六十个人,初中住校也是通铺,只能住七八个人,这次太过瘾了,我们全班十八个男生住一排,另外那个班住另一排,三十多个小伙子睡两张大床的结果,就是宿舍秒变幼儿园,一时之间热闹非凡……
整理好自己的床铺,搭好蚊帐之后已经是晌午了,带队老师通知大家吃午饭。于是浩浩荡荡的蚂蚁大军鱼贯出门直奔饭堂,敲盆打碗儿好不热闹。饭菜简单而新鲜:香喷喷的白米饭,木耳炒鸡蛋、白菜炖肉还有鲜掉下巴的炖鳎目鱼!美了美了,但怎么没有青菜?大师傅人很厚道,出来跟同学们道歉:海边缺青菜,鱼管够儿!哈哈,有鱼吃还要哪门子青菜?
午餐吃撑了,下午劳动才有劲儿!
深秋的午后,万里无云,海边的阳光直射在脸上,烫得仿佛要起水泡。偶尔有微微的海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
稻田里水已经干涸了,地面裂开龟甲般的纹路,脚踩上去还有软软下陷的感觉。大片的水稻已经被前面来过的学长们割完了,一垅一垅地铺在田里,一眼望不到尽头。
我们两个班在带队老师指挥下分配了任务,5人一个小组,负责一垅稻的捆扎工作。农场的师傅给大家做捆扎示范,先拿一把带穗的稻子,分成两股,中间打结作为腰绳儿,环绕一周后勒紧。互拧两箍后,腰绳儿留短的部分折成尖角儿插进腰绳下面固定。这个动作并不难,各组马上开始了行动。
很多同学都是农村娃,多少都干过农活儿。个别的没怎么干过,但至少见得多了,所以学起来并不困难,不过一旦开始工作,就会发现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有多大!我才捆了五捆儿,手指头已经痛得不行了,劈了一个指甲,只能带上劳保手套继续干。组里有三个女生,难不成让人看笑话?
丰收的稻穗沉甸甸的,三个女孩儿负责收集成一捆的数量,两个男孩儿负责捆扎,再堆码成垛,等待车辆拉回晒场脱粒、晒谷。不一会儿我们所有人身上都被汗水湿透了,脸上扑了一层灰黑,被汗水冲出道道沟壑,同学们偶尔停下小憩一会儿,喝着绿豆汤,互相打趣儿,却也没有了追逐的力气。然后,在带队老师们的鼓励下,站起来继续……
太阳中午落山了,回首望去,原本乱糟糟躺倒的一片片,已经变成了整齐的一垛垛,同学们开始整队回农场,看着经历了半天的劳动后,彼此灰头土脸,明显晒黑的样子,不知每个人心里都在想什么?
第一次集体劳动,我们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应该不仅是一身酸痛、满手血泡,还有收获和成长的喜悦吧!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纯属扯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