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最进,飞机失事的事故,一直让我内心很难过。

飞机,最为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很少发生意外,但一旦发生意外,就是全军覆没,所有人没有生还的希望!

又正好即将迎来清明节放假,这一周的心理课,我选择了生命教育的主题。

青春期的孩子,各自有各自的烦恼,却又有着发自内心的叛逆,而所有问题背后,都有一个并不完美的原生家庭。

课程从飞机失事导入,虽然是陌生人,我们却为他们担忧,为他们举行各种形式的祭奠活动。引用了人民日报的视频,还在教室默哀了一分钟,我观察到,很多同学都湿了眼眶。情感,开始触碰到他们内心里的那根弦。

随着课程的推进,同学们逐渐进入了预设的场景,假如,我们是飞机上的一员,我们会有什么经历呢?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一起梳理了整个死亡后又重生的过程。

绝大部分同学,在已经知道生活是这么艰难的情况下,依然会决然地选择重新回归人间,活着的意义,在于我们“活过、经历过、一起奋斗过”,此生不为自己留下遗憾!

不过,让我有些心酸的是,有几位同学死后就不愿意再活过来了,觉得这就是解脱,现实的苦,承受不住的艰辛,不愿再重新经历一回!

看到这些答案的时候,我莫名地心痛,这不是我的孩子,却胜似我的孩子,他们都是孩子,却要在最美的年华里经历不能承受的痛。

然而,我能做的,只是在课堂上尽可能地给他们输入积极的因素,其他,根本的症结,我完全没有能力解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