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就是书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问。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这也是我见过对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被很多人推崇为育儿圣经,甚至信誓旦旦一定要带孩子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碰到了秋雨大师,肯定想向大师请教关于读书行路的经验。只要假期一到,各种关于读书、行路的心得、照片会充斥在朋友圈中。一般的情况是,父母带着孩子,来到各大风景名胜区,爬山涉水,一幅幅美景美画将主人公映衬得文人气质氛围浓厚起来。是否读了万卷书,是否行了万里路,其中任务完成情况,其中成效成绩也只有自己知道。

从孔子周游列国到徐霞客游记,在中国文化里,在浩瀚的文化历史潮流中,学与行是密不可分的,读书与行路造就了很多大师、名人和巨星,也成全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读书学习观。古往今来,没有哪个时代,没有哪个阶层是不重视读书的,特别是时至今日,读书是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孩子可以淘气、可以顽皮、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要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父母啥都可以做,只要孩子读书,即使自己再苦再累也愿意。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需求也越来越大,素质教育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带孩子走出去,游览大好河山,开拓视野、陶冶性情、激发动能,成为很多家长的选择。时下流行的各种游学、微留学、研学活动成为假期教育市场的新宠就是最好的例子。家长都认为,孩子平时在学校学习挺累的,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都安排的满满当当,能够利用假期出去走走、看看,既是对孩子勤奋学习的奖励,更是对孩子的爱,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践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出 明·董其昌《画旨》“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读书、行路讲的是表象,既要才识过人,又要学以致用才是其本意,两句也是连在一起的一个整体,不能分割开来,更不能说,读万卷书重要还是行万里路重要。余秋雨大师说,路,就是书,也讲的是这个道理。余秋雨应该算是读了万卷书的大师吧,他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行数万公里考察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等文化遗址,也算是行万里路吧,他的读书与行路永远是同时进行的,因为读了万卷书,肚里有货,学识过人,才能在行万里路中顺利畅通。路就是书,读书就是行路,这才造就了伟大的大师,才写出了厚重的《文化苦旅》等一系列的文化巨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来说的就是一个意思,读书也好、实践也好,怎能截然分开,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总是想探究二者的关系呢?反观社会上各种打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旗号的价格高昂的研学班、微留学课程,都装了家长想给孩子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长空间的空子。路,就是书,读好书,行好路就是最好的教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这是我碰到最多的问题。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
    良青良青阅读 8,854评论 2 5
  • 今天小子在图书馆补作业的时候,突然又想起那个貌似荒诞不经却又偏偏让我们头疼不已的问题:我们读这么多书,究竟有什么卵...
    小子说阅读 5,496评论 0 2
  • 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的,是你走过的路与读过的书。—题记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
    别久不成悲H阅读 3,169评论 0 3
  • 不知为何,坐在戏院里,听着锣鼓喧天中抑扬顿挫的川剧唱腔,欣赏着活灵活现的木偶戏演绎,富有特色的手影戏表演,逗人捧腹...
    素心若雪may阅读 3,671评论 0 6
  • 似乎很累,但还是乐此不疲的坚持着 这应该是我最大的动力,像小学生期盼周末一样,期待着周日的到来 两个小棉袄同样期待...
    吐蕊绽放阅读 3,32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