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有个世界……


一本非常经典的心理学著作《心智探奇》,副标题是“人类心智的起源与进化”。本书大约59万字,分两期来解读这本书。本书的精髓:人类心智运行的原理类似于计算机系统,这个系统是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来的,心智不单单是大脑,而是大脑所做的事情。

心智这个词汇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在营销里就经常提到要抢占用户的心智;经常有人在评价别人的时候,说这个人心智不太成熟;我们还会经常听到一个词叫心智模型。那心智到底是什么?心智能够做些什么?

关于心智,科学家和哲学家已经研究了几个世纪,不断地设想和论证为什么我们人类有着和其他物种不一样的思维和文明。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有一句名言是“我思故我在”,他认为心智与身体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实体。而之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心智确实能和身体发生相互作用。在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后,人们关于心智的解读,也逐步从哲学领域的思辨问题转化成了一个科学问题。

本书的作者史蒂芬·平克,就在这本书里,把“心智”这个哲学和科学都在讨论的概念,为我们全面解读了一番。说起平克,他可以说是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领域的一位当之无愧的大牛,他是哈佛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TED 演讲人。曾经连续两年被《外交政策》《前景》两本杂志评为全球百大公众知识分子,还连续两次被《时代》杂志评为前100个对世界有最大影响的人。

这本书是史蒂芬·平克的“人性四部曲”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有《语言本能》《思想本质》和《白板》三本书。这是他的一系列巨著,我们每天听本书栏目也会陆续上线。

在这本书里,作者会一一为你解答心智的起源、心智运行的原理和心智带给我们的能力。它最早在1997年出版,那一年,IBM 的人工智能“深蓝”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在20年后,这本书再版,这时的人工智能 AlphaGo 已经打败了世界顶级围棋棋手李世石。在这本书中,作者也提到了机器计算、人工智能等理论观点,虽然最初成书于1997年,但对于我们现在这个人工智能的时代,仍然有着很大的启发。

这本书的信息量和内容十分庞大,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虽然这是一本大部头的经典书,观点很多内容庞杂,但是整体脉络非常清晰,作者首先为我们介绍了关于“心智计算”的两个理论,为我们解释了到底什么是心智,然后为我们展示了心智所具有的4个能力。

本期音频我们先来说一说心智到底是什么,还有关于心智的两个理论,这两个理论为我们解释了心智是如何产生和运行的。

上半部分

地球上的生命,可以说经历了三次革命。第一次是在35亿年前,微生物开始出现,代表着多样性的物种开始出现;第二次是大约在5亿年前,这时出现了多细胞生物,生物的种类大幅度增加,地球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第三次就是在最近250万年内的某个时候,人类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然界。这个时候,我们的心智就开始真正地起作用了。

有人可能觉得心智就是大脑,因为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负责我们的思维;也有人觉得心智就是我们的各种思维活动,因为推理、判断、观察这些活动都是由心智操控的;还有人觉得心智是我们的情绪情感,因为情绪稳定、有自省能力的人会被我们认为是心智成熟的人。

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完整,作者在书里给出了定义,他说,心智就是由自然选择设计的器官组成的系统,它会帮助我们祖先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听起来可能有点绕口,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心智不单单是大脑,而是大脑所做的事情。有了心智我们才能进行推理思考、胜任工作、谈情说爱,在一个充满复杂关系的社会中生活下去。

既然心智包含了上面这么多的活动,那我们的心智到底是怎么来的?它们都是怎样工作的?在这里,作者就说,心智的运行原理就类似于计算机系统,这个系统是通过我们的进化而来的。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要内容:心智起源和进化的两个理论,分别是心智计算理论和自然选择理论。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理论,心智计算理论。心智到底是什么?最早很多人认为我们的智慧是神的恩赐,心智就是我们的灵魂,所以讨论心智问题,一般都是在哲学和神学的领域里。到了20世纪中叶出现了计算机革命,才为心智是什么提供了新的答案。

心智计算理论是认知科学中具有代表性的核心理论,也是哲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这种理论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算法系统,人的心智现象就是这些算法的其中之一。

这个理论中有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计算机隐喻”,简单来说就是把人脑当成一台计算机。人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活动就是一种“计算”活动。计算机通过芯片、内存条来保存数据,我们的心智就主要依靠大脑的神经元来接受刺激、加工信息并做出反应。

那心智计算理论为什么可以用来解释心智呢?有一个强有力的证据就是人工智能的设计。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心智和计算机的计算原则是一样的,人类心智的复杂结构和运作过程,可以用计算机的智能形式来表现。通过这种倒推和类比,就能够建立和解释人类心智活动的模型。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我们的心智就像是计算机一样,都是由信息输入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结果输出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心智面对不同的信息,就相当于计算机面对不同的指令,然后启动不同的软件和程序进行处理,所有的这些软件、程序组合起来,就是我们的心智系统。

要让计算机像人那样进行思维活动,计算机的程序就应当符合人类认知活动的机制,反过来也成立,计算机有了智能算法,也可以实现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除了脑科学、认知科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心智计算。人工智能的设计原理,其实就是给机器植入外部感知器和设定好内部算法。比如说那个下赢了人类围棋高手的人工智能 AlphaGo,它就是成熟的感知计算和初级的心智计算的结合体,它根据之前所有棋手的比赛数据形成记忆,再通过算法进行高效的推理,去破解对手的局。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打败了世界高手的 AlphaGo,实际是算法的胜利。

我们的心智也有可计算性,人脑和其他的器官就像是人工智能的必要硬件,我们的信息加工能力,就相当于人工智能的算法。人工智能就是在面对阻碍时,根据理性规则,或者是遵循事实做出决策,从而达到目标的能力,我们的心智也是这样的一个套路。

可以说,心智计算理论开启了我们的计算机革命,让我们摆脱了从神学、宗教的角度来解释心智,而转向了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我们可以把这些抽象的情绪、情感、信念、想象都变成了具体的信息,把心智研究纳入到了神经科学,让这个原本很虚幻的东西能在可测量和可研究的范围内。

那按照这个理论,我们的心智模型到底是怎么样运转的呢?答案就是,心智把接收到的信息,用不同的表征方式在大脑中进行加工,然后做出反应,进行输出。“表征”就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举个例子,比如说当我们听到“大象”这个词,就想到它们是体型巨大,有着长鼻子大耳朵的哺乳动物,这些概念就是我们头脑中对大象的不同表征。

书中有一个实验,说明我们可以将接收到的信息,根据一定规则作出相应的反应。这是个注意力与快速反应的实验。被研究者坐在一个屏幕前面,看到一堆字母迅速地一闪而过,实验者要求他们在看到相同的两个字母时,按其中一个键,看到两个不同的字母时按另一个键。这些相同的字母中包含着大小写,比如说大写的 A 和小写的 a ,都算是相同的字母。

结果就发现,当字母的外形一模一样的时候,人们按键的速度和准确性要比两个字母外形不同的时候更高,哪怕是同一个字母的大小写,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字母出现时的正确率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实验人员就推断,人们在实验中,并没有把这些字母按照本身的意义划分,而是把它们当做了一张张图片,根据它们不同的形状来进行匹配。当一个字母是大写的 A,而另外一个是小写 a 的时候,人们需要把它们先转化为同一个格式,比如说都把它们看成小写的字母,来保证外形的一致。

这就是我们心智表征的一个代表现象,我们大脑就是这么运转的。作者说,我们的大脑至少有4种主要格式的表征,我们来挨个看看。

比如说,视觉影像表征,就像我们刚刚说的实验,就是一个我们通过眼睛对信息过滤筛选的过程。眼睛从外界接收到了信息之后,抛弃掉其中的一部分,结合自己已经有的经验,重新组合成新的认知。作者说,这其实也是因为心智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认知框架,就像一个“滤镜”,会影响我们所“看见”的事物。有不同心智模式的人在观察同一事物时,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或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就像我们每个人看不同的美术作品的时候,每个人对于作品的关注点和解读都可能是不一样的。

再比如语音表征,它在我们心智中就像是播放器一样,我们除了通过上面的视觉影像表征之外,还经常通过语音输入来学习。这个表征是我们短期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我们查一个电话号码的时候,都会默念或者直接念几遍,这样就有一个短期的语音记忆,能够持续1到5秒,记住4到7个记忆组块,让我们可以在短时间里记下这个电话。这里说的“组块”就是短时记忆的单位,比如说11位的电话号码,我们会把它分成三部分,每部分3到4个数字,这三个部分,其实就是我们的记忆组块。我们在学习时就会经常用到语音表征,比如说课堂上听讲,学习英语听力,这些都是通过语音这种方式来接收外界的信息,然后通过心智做出反馈的。

还有语法表征,其实就是我们说话的一个规则系统。我们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会觉得很不习惯,就是因为语法不同,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也认为,我们的大脑都有固定的语法规则,比如说中文和英文就是不一样的,我们能听懂自己的语言,就是因为语法在起作用。

最后一种表征是心理语言,这是一种思维的语言,心智通过心理语言进行信息交流,让我们能在心里描述出我们所看到的,想象出来我们所听到的信息,还能对复杂的信息进行提炼等等。比方说我们读完了一本书,可能书里哪一页的哪个句子、具体内容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一般都能够记得住,心理语言就能帮我们抓住这些核心要素和关键信息。

这就是心智的四个表征,分别是视觉影像、语音表征、语法表征和心理语言。它们的作用就是帮我们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外界的材料、解读信息。我们刚刚不是说,心智就像是计算机吗?这四种表征就是给计算机输入的不同指令,根据这些指令,我们就可以调动心智中不同的模块进行计算加工,最后输出对指令不同的反应。

简单总结一下,“心智计算理论”就是用计算机的原理来类比人的心智,认为我们心智的组成部分是就像计算机的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是经过精密设计的,有着自己的算法。那我们从动物进化成人的漫长过程中,这些模块是怎样形成的呢?作者说了,这些模块是由我们的基因图谱决定的,而我们的基因是经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另外一个解释心智的理论,自然选择理论。

自然选择理论也就是进化心理学,这个理论的核心观点就是,人类的心智是基因进化的结果,通过进化,我们的心智逐步完善,现在我们形成的心智就是千百年来自然选择的结果。

那我们的基因有什么特点呢?本书的作者和《自私的基因》这本书的作者理查德·道金斯的观点是一样的。他们都认为,人类的基因有着自我复制的本能,基因创造了心智,反过来说,心智进化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复制更多的基因。

人类其实就是基因的生存机器,我们通过基因复制,淘汰掉不好的基因,留下对自己繁殖有帮助的基因。这样,我们的身体进化得越来越强壮,我们的大脑越来越聪明。经历数百万年的进化,基因渐渐发展出了一套复杂的“技术和技巧”来确保它们在生存竞争中能得以延续。在一些看来稀松平常的人类心智活动的背后,都有着漫长的基因进化过程和很精妙的复杂设计。

说白了就是基因在控制我们的心智,那就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了,基因只是在机械地复制自己,他们是没有智慧的,那为什么我们人类就有了高级而又复杂的心智呢?大家都觉得人类是万物之灵,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在每一个方面都比动物厉害。比如说人类的平均智商是100左右,泥鳅的智商是4,虽然我们比泥鳅高了那么多,但是我们也很难不借用工具直接就能抓到泥鳅。我们也没有豹子跑得快,没有袋鼠跳得高,但是我们依然依靠着心智活在了生物链的最顶端,这是为什么?

在这里,作者设想了4个因素,这4个因素和我们祖先的生活环境有特别大的关系,也正是这些因素,才让我们逐渐进化出了心智,创造出现代文明。

面对复杂的生活环境,让心智进化出来的第一个因素是视觉。我们主要依靠两只眼睛来认识、感知外部世界。有一个关于恒河猴的实验就发现,它们的大脑,视觉的使用占了大脑的一半的带宽。我们人类更多,感知世界90%的信息都是来自于视觉。

视觉比其他的听觉、触觉、嗅觉等感知途径有利的地方在于,它帮我们建立了立体视觉,让我们能够目测目标的距离,立体视觉可以帮助我们能在树上灵活地移动而不会掉下来,能让我们准确计算出自己和猎物之间的距离。同时,对色彩的视觉,可以帮助我们辨别食物,比如说果子成熟的时候颜色一般都很鲜艳,腐烂变质的东西是黑灰色的,我们就可以通过食物的外貌来判断能不能吃。

如果没有视觉这个因素,我们对于外界的感知就会非常的迟钝,有了视觉感知,我们才能快速了解、分辨外界环境,帮助我们的心智获得更准确的生存信息,并为下一步的信息处理提供基础。

视觉感知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信息处理,那么我们大部分的信息是从哪里获取的?这就是我们要说的,让人类能进化出心智第二个因素,群居生活。绝大多数的灵长类动物都过着群居生活,这种生活方式的好处很明显。它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因为落单的动物在被天敌发现之后更危险,群居还可以提高觅食的效率,大家可以通过分工合作获得更多的食物。在这些食物吃不完的时候,群居的动物们还能共同保护好这些多余的食物,避免被别的敌人抢走。同时,群居的动物,获得的信息会更多,大家可以交换信息,比如说哪里有食物,哪里有敌人,大家都可以相互通知。

在这个群体中,谁知道哪里的食物多,谁能准确预测天敌就要来了,谁就在这个群体中能获得最高的地位。群体中的地位差异出现之后,就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群体内开始出现竞争、掠夺、抢占资源等现象。比如说在一群猴子里,猴王才有交配的权力,它还会杀死不属于自己的孩子,再比如一群蜜蜂中,工蜂就必须辛辛苦苦采花蜜一直到死去。

在群居生活里是遵循成王败寇的规则的,那在这种生存环境里,我们的祖先有时候就得去动用一些歪心思给自己争取更多的资源。有一个实验就表明,黑猩猩会坑队友,如果在它面前放两个盒子,让它看到一个盒子里面装的是食物,另一个盒子装的是一条蛇,它会故意把同伴带到有蛇的盒子前面,等自己的同伴被吓跑之后,自己就可以独自享用一整盒的食物了。

黑猩猩还会对自己的同类进行屠杀,其实这也是它们进化的一种策略。科学大刊《自然》杂志上有一篇文章,来自世界各地的30位动物学家、人类学家对非洲各地的18个黑猩猩群体进行了50多年的跟踪研究。以前有观点认为,黑猩猩这么残暴是因为人类把它们的生存环境破坏掉了,它们为了争夺资源才会相互残杀,但是这个研究就发现,黑猩猩发生暴力的地方,一般都是不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地方,人类生活频繁的地方反而很少发生。这些黑猩猩的杀戮行为中,雄性多于雌性,被杀死的猩猩大部分也都是雄性,袭击者常杀死的是没断奶的幼仔,它们经常会群殴另一个群体的成员,平均是5只猩猩一起袭击另外一个受害者。作者认为,这种残杀同类行为是一种适应性策略,从进化的角度就是一种重要的繁殖优势,胜利的大多都是强壮的成年猩猩,它们就将自己强壮的基因遗传给后代。

群居生活让我们的祖先演化出了合作、竞争等社会行为,这些行为让我们发展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心智。

灵长类动物最早生活在树上,就必须要用手来抓紧树枝,黑猩猩会用简单的工具,比如用石头砸开坚果,用树枝从洞里掏出来白蚁。有化石就记录,手引领着我们智能的进化,这也是帮助我们实现心智进化的第三个因素。

那我们手的进化是为了什么?除了变得更加灵活,可以做更多的精细化工作之外,还有一个研究表明,人类手的进化,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用拳头打架。美国犹他州大学生物学教授带着自己团队做了个实验,让几个年龄在22到50岁之间的实验者,用拳头和巴掌分别去打一个沙袋,仪器检测出来,这两种方式的用力是一样大的,但拳头让沙包接收到的最大力量值是巴掌的1.7到3倍,更容易对别人造成伤害,因为拳头在击打时能够释放出更大的压力。所以,打架的时候一般都用拳头,是为了给对手造成最大的身体伤害。

手还帮助我们进化出直立行走。从四肢行走到直立行走,改变了人类的骨骼系统,大部分的哺乳动物都是身体平行于地面的四肢驱动状态,多亏了猩猩经常依靠手在树枝上来回活动,它们的身体随着胳膊向上伸,于是就慢慢地把胳膊和腿区分开来了。人类学会了直立行走,既扩大了视野,也更容易实现迁徙,我们就不用像老虎、狮子那样用嘴叼着自己的孩子,一只手牵着就足够了,还能用另一只手拿着行李和食物,我们的生活范围就急速扩大了。

手的进化让我们能实现越来越复杂的操作,同时还帮助我们实现了直立行走,复杂的动作也让我们和其他物种的区分越来越明显。达尔文就曾经说过,狩猎、使用工具和双脚行走是促使人类进化的重要条件。狩猎也促进我们进化出了“社会性智能”,这种社会性智能和力量、武器一样重要。这也是我们要说的,让心智进化出来的第四个的因素,狩猎。

狩猎可以让我们在条件更差的地方生存下来,狩猎剩余的东西可以让我们供养后代。在原始生活中,肉类在人的食物比例中占很高的比例。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一是还没有掌握加工食物的技巧,不会做豆腐、面条这些食物,二是肉类比蔬菜能直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营养。

那么,哪些雄性拥有了更多的剩余食物,也意味着在生存竞争中更有利,他可以用这些肉去交换,和更多的女性交配。而女性因为力量不如男人,为了保障自己的后代顺利存活,就会选择和竞争能力强的男人交配生孩子,来保证自己基因的延续。可以说,这个就是最早的资源交换了。在下期音频中,我们也会单独说到女性和男性的婚恋关系。

你看,狩猎最初的目的是生存,但就在这个过程中,经过我们心智的作用,逐渐形成了固定的社会关系。

虽然现在还没有证据能证明,这4个因素就是直接促进我们心智进化的因素,但作者认为,因为没有其他生物同时具备了这4个因素,这才让我们的祖先从5000万个物种中脱颖而出,走上了智能之路。

总结

总结一下这期音频的内容,心智就是由自然选择设计的计算器官系统,用来解决我们生存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关于心智的起源和演化,可以用心智计算理论和自然选择理论。心智计算理论认为人的心智就是一种计算活动,我们的心智就像计算机的芯片一样接受信息,按照算法对信息进行加工。自然选择理论认为心智由基因组成,最终目的是为了自我复制。本书的作者认为,人类之所以能进化出心智,是因为视觉感知、群居生活、手的进化和狩猎活动四个因素共同促成的。

下半部分

我接着为你解读《心智探奇》这本书的下半部分,大约用23分钟时间来为你解读这本书的精髓:心智有视觉感知、推理、情感和社会关系四个能力,也正是这四个能力,让我们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在上部分中,我为你介绍了什么是心智,以及解读心智的心智计算理论和自然选择理论两大学派。心智就是由自然选择设计的计算器官组成的系统,用来解决我们生存中遇到的一切问题。知道了心智的存在和发展的原理之后,我们来看一下心智都有哪些能力,它们都是如何工作的?

在上部分里,我们也提到了关于视觉的内容,作者这么强调视觉,因为我们对外界事情的反应,都建立在看到的真实世界之上。我们的心智是一个输入、计算、输出的系统,视觉感知,就是我们信息输入最重要的渠道。所以在这里,作者把视觉感知作为心智的第一大能力。作者说,我们通过四大感官来感知世界,分别是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其中视觉感知获取的信息量是我们感知信息总量的80%。所以就有了“所见即所得”“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些话。

那视觉和我们的心智有什么关系呢?有研究发现,大脑的视觉功能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感知和思维过程:视觉器官先接受外界信息的刺激,然后大脑对这些刺激经过复杂的处理和解释,再把这些信息传达到我们的大脑中。每一次视觉活动,人类的大脑皮层内至少有32个区域参与,可以说视觉感知一直伴随着心智的计算。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我们不只能看到来来往往的人,还能根据街上行人的服装、表情、动作推测他们是什么职业。

但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看到的那些行人都是三维的,但是视网膜上面投映的信息都是二维的平面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我们是怎样通过视觉感受到外界的三维世界呢?

作者说,这就要靠我们的立体视觉。立体视觉就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对三维空间中所看到物体的远近、高低、前后的感知和判断。作者认为,我们之所以感知到的世界是三维的,是因为我们有双眼视差,同时能借助从物体上观察到的线索,通过心智加工,最终才形成了立体视觉。听起来有点复杂,我们拆开来说说。

双眼视差的意思是说,我们的双眼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看到同一个目标在两个视网膜中的成像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左眼看到物体的左侧多,右眼看到物体的右侧多。所以你看很多画家在画图的时候,经常就会闭着一只眼睛,拿着铅笔去比划要画的物体,他肯定不会睁着两只眼睛去定位。

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双手分别拿一支笔,中间保持60厘米左右的距离,然后把笔尖对在一起,这个很简单,大家肯定都没有问题,但当我们闭上一只眼睛之后,再想把两支笔对在一起就非常困难。这就是因为,平时我们是通过两只眼睛视线交叉,对目标物体进行定位的,当闭上一只眼睛后,就做不到精确定位了。

我们再来看造成立体视觉的两个线索,比如说物体的图形线索,就是我们视觉根据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看到的不同状态,像我们都知道远大近小的原理,还有观察角度的不同,物体可能就是不同的。像杨桃,从侧面看是椭圆形的,要是从两头来看,就是五角星形状的。绘画中的透视原理就是利用了图形线索。

再比如物体的阴影线索。这个我们经常用到,画素描画的时候,会用颜色的深浅来让图画变得立体;女孩子化妆的时候,会在鼻梁上抹点亮白色的化妆品,让脸部更有立体感。这些都是利用了物体的阴影,实现立体效果。

有了双眼视差和这些线索之后,我们才能把投射到视网膜上的二维图片,转化为三维的立体视觉。但是,这种视觉并不是我们出生就有的,大概三四个月之后才开始出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3个月前的小婴儿不会翻身,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他们还没有特别多的立体视觉经验。这个时候,你拿着立体的图片在他们眼前晃,他们是没什么反应的。等到3个月之后,大部分的小孩子会开始对立体的东西感兴趣,这个时候他们的立体视觉才慢慢形成。

那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些视觉能力呢?作者认为,这是因为个体要适应生态环境中特定的选择压力,这就需要用到我们上期说到的自然选择理论了。

我们知道,很多食草动物的眼睛都是分布在头部两侧的,比如说马、兔、牛,这样的眼睛,能让它们的视野更大,在遇到危险的时候立马做出反应,但是它们视觉的精准度比较差,它们是看不清楚正前方、近距离的东西的。而我们人类和食肉目的动物,比如说老虎、豹子的眼睛都是朝向前面的,虽然视野范围小了一点,但是可以产生立体视觉,帮助我们精准地定位到猎物。那我们牺牲的视觉范围怎么弥补?答案就是我们有脖子,来帮助扩大视野范围。

作者认为,正是因为心智的视觉感知能力,帮我们更好地捕捉猎物、制作工具、生产商品,让我们做到了很多其他动物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说穿针引线,开车、打球、做手术等需要精密动作的行为。

这就是我们心智的第一个能力,视觉感知。我们每一次的视觉活动,大脑皮层内至少有32个区域会参与进来,所以视觉感知是心智特别重要的一个能力。我们能看到三维立体的世界,是因为我们有双眼视差,还能从物体上找出图形线索和阴影线索。知道了人类如何感知这个世界之后,再来看我们是怎样理解看到的世界的,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个心智能力:推理。

推理就是从已知的或者是假设的事实中,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作者说,推理的出发点是分类,你会分类,才可能会推理。分类的能力就好像你能把不同的事情放在不同的盒子里,然后给每个盒子贴一个标签,当我们遇到不同的问题时,就可以根据标签,迅速从不同的盒子里找出答案。

虽然我们不能清晰地了解每个物体的具体特性,但是我们可以观察到它们的明显特征,总结出共同点,把它们进行归类,当我们的分类越来越细化,以后再见到一个新事物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进行推理了。其实,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分类的能力,比如说小朋友就会根据一个女性的外貌、穿衣打扮,来判断应该叫她姐姐还是阿姨。

除了简单的分类之外,我们还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进行推理呢?作者和我们说了三个能应用在任何领域的智力工具,分别是逻辑、算术和概率。

先来看逻辑。这个大家都熟悉,但是逻辑思维其实并不是随着我们年龄才发展出来的。研究已经发现,我们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有了逻辑思维能力。

麻省理工有一项研究证明,在同样的条件下,婴儿会根据之前发生的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决策。

这个实验是这样的,有两名实验员,一个小婴儿和他的妈妈,还有两个玩具。第一次实验,两名实验员同时按几次玩具,其中一个实验员每次都能把玩具按出声音,但另一个实验员的玩具怎么按都不出声音。其实,这个玩具本身不会发出声音,声音是其他人配的音。然后他们把玩具递给小婴儿,当婴儿发现按不出声音的时候,他就会把玩具给旁边的妈妈,让妈妈试一下。从婴儿的反应,科学就能推断出,婴儿这么做,是因为他觉得,玩具能不能发出声音,和玩玩具的人有关,所以他自己失败之后,会把玩具给妈妈。

而第二次实验,两个实验员按玩具的时候,玩具出声音的概率是随机的,不一定哪次就出声音了,之后再请小婴儿试一试。这次婴儿不会再把玩具给妈妈了,而是继续尝试,这个玩具一直不出声音,他还会换个玩具试试。在这次实验中,因为每个实验员都失败过,所以婴儿可以推断出,玩具发不出声音和人没关系,而和玩具本身有关系,所以他就会去尝试另外的玩具。

你看,这就是婴儿的简单逻辑能力。

推理的第二个工具就是算术,也就是数学。作者说,其实我们天生对算术是很敏感的,心理学家凯伦·维恩有一个“米奇老鼠数学”实验。在这个实验里,实验者给一个5个月大的婴儿面前放一只米老鼠,然后用屏风遮住。接下来,实验者又拿出来1只米老鼠,当着婴儿的面,把它也放在屏风的后面。如果这时候拿走屏风,婴儿看到了两只米老鼠,他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但是如果实验者做了点手脚,比如拿走屏风后,婴儿看到了五只米老鼠,他就会盯着米老鼠看很久,好像在思考什么。这个实验的结果就证明,5个月的婴儿,可能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计数能力。

我们再来看一下推理的第三个工具,概率。因为我们非常善于利用信息进行推理,于是就慢慢进化出来了关于概率的直觉。但是,概率这个事情很多时候是会骗人的。

概率最常被错误使用的地方就是彩票和赌博,作者就把那些怀着赌博心理买的彩票叫“智商税”,因为长期来看,买彩票的收益一定是亏损的。彩票抽奖属于典型的独立随机事件,这一次的结果和上一次没有任何关系。但是现在彩票市场就有很多推理,一般有两种套路,一种是说这段时间的中奖号码会集中在某些范围之内,另一种是根据以往中奖号码的分布,来推测未来的中奖趋势。比如说6这个号码这期出现过了,之后的几期就不会有之类的。

很多人都容易混淆这个独立概率。其实这个就和抛硬币一样,每次都是独立的概率,所以任何时候都和上次的没有关系。推理能力能帮助我们的心智更准确地把握外界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以上就是心智的第二个能力,推理。作者在这里给我们介绍了三个推理要用到的工具,分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算术和概率。推理能让我们理性地思考,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都会受情感的影响。这个情感,就是我们心智的第三个能力。

视觉感知和推理能帮我们更好地认识、处理信息,那情感的作用是什么?作者说,情感就是和理智共存的、设计精良的心智模块。情感不仅让我们生活更加丰富,社会关系更加复杂,还为了更好地复制自己的基因奠定了基础。可能有人觉得奇怪,情感它不能直接让我们拥有强壮的身体,也不能让我们智商变高,那它怎么能帮我们进行基因复制呢?答案就是,情感主要通过偏好的设置,帮我们选择更好的环境,避开风险。

就拿“喜欢”这种感情来说,和我们的进化有很大的关系。作者在这里说的可不是人和人之间的喜欢,而是人和风景之间的。每个物种都有适合自己的栖息地,人类当然也一样。在经过了之前漫长的游牧生活之后,我们的祖先逐步开始在各个地方定居,这些地方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肥沃的土地,温和的气候,开阔的视野,古往今来,大城市、大部落都产生在这种地方。动物也是这个样子,大雁冬天会去温暖的南方,非洲的动物会随着植物的生长变化,然后迁徙到不同的地区。我们都之所以喜欢舒适的外部环境,这个就是因为我们的基因里就有这种偏好。

有一个关于人类住所的偏好实验,实验人员让美国的儿童和成人观看不同风景图片,问他们更喜欢住在哪里或者是更想去哪里旅游。这些小孩子都选择了草原,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去过真实的草原,他们选择草原就是凭一种直觉。大人们除了喜欢草原之外,他们还喜欢温带森林地区的图片,这些图片和美国大部分人的生活环境是相似的,所以受到被实验者的喜欢。在实验里,没有人选择热带雨林或沙漠,我们就可以从这个实验里看出来,孩子们对于环境的喜好可以说是我们天生就有的本能,成人的喜好既有本能的偏好,也会偏好他们熟悉的日常环境。

就包括我们现在,不管是买房子还是租房子的时候,南北通透的房子都是卖点,朝南的卧室要比朝北的卧室贵不少钱,周边设施配备和安全都是大家考虑的重点。这些偏好都可以追溯到我们的本能,这个本能就是我们对舒适环境的偏爱。

不仅是生活的环境,我们还会喜欢很多对复制基因有帮助的东西。比如说很多人喜欢鲜花,这可不仅仅是因为花好看、有香气,其实是因为开花的植物跟别的植物相比更有价值。因为花是植物传粉授粉的生殖器官,开花就代表着这个植物会有更高的概率结出果子。果实和青草比起来,那肯定是果实好吃。所以,对于花的情感,也是我们进化过程中的心智选择。

接下来再看几个让我们不太舒服的情感。这里作者强调了“恶心”这种情感,他认为恶心是进化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一种情感,可以帮助我们过滤掉一些不必要的危险。

恶心的来源主要是动物,比如说蛇、毛毛虫、蝙蝠、蜘蛛,还有一些腐败的东西,比如说尸体、粪便、呕吐物这些都让我们觉得很恶心。为什么我们会对这些东西感觉到恶心呢?因为这些东西一般都携带大量的细菌、寄生虫和有害微生物,要是接触了这些东西,或者把这些东西吃进去了之后,就很容易让我们生病,所以在千百年的进化过程中,就从生理上对这些物质产生了恶心的感觉。

同时,我们这种恶心的感觉还会扩散,比如说苍蝇、蟑螂爬过的食物也会让我们觉得很恶心,看到那些黑作坊,他们做出来的东西我们也不会去吃。我们的心智会认为,这些东西被那些恶心的动物身上所带有的细菌给传染了。

恶心这种感觉的完善,不仅是先天的进化,还有后天学习的结果。在这里,作者引用了美国滨州大学教授保罗·罗辛的观点。罗辛教授有一个外号叫“恶心博士”,专门进行恶心的研究。他认为婴儿对于恶心的感觉既有原始的本能,也有后天的学习。婴儿虽然不会排斥我们觉得恶心的东西,假如面前有一堆大便,他们也许会用手去摸,通常这个时候家长们都会教育他们不能去碰这些东西。但是婴儿也有一些自然排斥的东西,比如说苦的、辣的食物,如果他们吃了这些东西都会选择吐出来。

所以我们恶心的感觉就是先天后天相互作用,让我们远离这些可能存在的危险,同时将这种概念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还有一种常见的情绪就是恐惧,现在很多人会说自己有密集恐惧症、深海恐惧症、恐高症等等。我们恐惧的对象也有好多,既有真实存在的比如说血液、尸体、野兽,也有一些根本没有实体的东西,比如说鬼魂、妖怪等等。我们在进化中出现了这样的心智,其实也是为了进行自我保护。

人类和动物感受恐惧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大脑内一个叫作杏仁核的结构。有一个实验是这样的,科学家把小鼠大脑中的杏仁核切除掉,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无畏鼠”,就是无所畏惧、啥也不怕的老鼠。把这些老鼠和猫放在一起,它们不会逃跑,反而还敢跑到猫的面前挑衅。实验人员又把一只正常的小老鼠和一只无畏鼠放在了野外的模拟试验场,那只正常的小老鼠花了一周的时间,才把周围几米的地方探究清楚,但是无畏鼠呢,第一天就把整个试验场跑了一大圈,根本不担心附近是不是有潜藏的危险。结果,第二天这个无畏鼠就从实验场的假山上掉下来摔死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人类没有了恐惧的情感,可能就会无法预测危险。

这就是我们心智的第三个能力,情感。你看,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情感,都是我们在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的适应手段,所以一些消极的情绪并不是没用的,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也没必要刻意地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那么,既然自然选择注定了我们的本能是趋利避害,那为什么拥有了“自私基因”的我们,却会出现合作、利他的行为呢?作者说,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就是人类心智的第四个能力。

社会关系有很多种,比如说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和朋友关系。我们的生活环境是需要竞争的,人们之间发生冲突的动机天然存在,我们要争夺地盘、食物、伴侣。但是现实生活中没有这么残酷,我们也会对他人有利他行为,那我们自私的基因和利他行为是如何平衡的呢?我们的心智是如何在这么多复杂的关系中运作的?我们来通过几对关系了解一下。

婚恋关系是最常见的一种关系,我们人类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繁殖下一代。对于婚恋关系来说,在爱情中,也包含了最初的基因本能。男性为了基因的延续,会尽可能找多个人散播自己的基因,因为男性只要交配一次就可能会留下孩子,所以多交配就是最佳的策略;女性不管交配多少次,最多一年也只能有一个孩子,她们又没有健壮的体魄,还要承担怀胎10个月的痛苦,为了保证基因的延续,她们就要找实力雄厚的对象,保障后代的顺利成长。

男性的冒险行为能够帮助他获得更多资源和性伴侣。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冒险行为,代表着这个男人更强壮有力量,可以给女性更多的保护,也就更加能吸引到异性。相反,如果一个男生唯唯诺诺,遇到事情比女生逃得都快,那肯定是要受到大家的鄙视的。女生都喜欢英俊、高大、聪明的男性,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说,具备这些特质的男性往往更容易成功,就会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在古代,这种人的狩猎能力会更出色,能给自己和孩子更多的保障,所以女性就慢慢形成了对这种男性资源的偏好。

为了平衡这种原始的基因,在文明社会的我们就创立了一些规则,比如一夫一妻制、婚姻法,虽然现在人类的两性关系和动物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完全摆脱了交配系统的法则。

等男女双方结婚之后,他们的恋爱关系就变成了亲属关系,接下来,他们就要面对另外一种新的关系,就是亲子关系。

从基因进化的角度来说,最大化基因的策略就是父母尽可能生更多的孩子。但是人类和其他的动物还不太一样,我们的成熟期太长了,大部分孩子要到18岁才算是完全成人。所以父母必定就要在孩子身上花费大量的精力,随着年长的孩子越来越大,独立性增强了之后,父母通常就会把精力、食物、照看的重点放在年纪更小的孩子身上。但是年纪大的孩子可不会体谅父母的苦心,他们还是想要更多的爱和关注,这个时候就产生了一种紧张的状态,叫做“父母——子女”冲突。

这种冲突其实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对抗,父母一般都会留一部分资源给未来可能出生的孩子。这种冲突就是一个孩子和自己未出生的弟弟或妹妹之间的竞争,来相互争夺父母的养育资源。

断奶也是父母——子女冲突的典型代表,母亲如果一直喂自己孩子奶水的话,就没有办法进行新一轮的生育,因为哺乳会抑制女性的排卵。为什么断奶时期的孩子会大哭大闹,一直缠着妈妈撒娇想多吃奶,其实这个就是在用哭闹这种方法来争取养育的资源,让母亲尽可能久地喂养自己,还能防止未来弟弟妹妹的出生。

这个理论的存在,不是为了让我们进行道德判断,只是对当前情况进行假设、分析和推断。父母——子女冲突,说明了孩子们想从父母那里获得的资源,要比父母本身想给他们的资源要多。

而且不仅兄弟姐妹之间会有冲突,孕期的母亲和胎儿,在子宫内也发生着一场营养争夺战。哈佛大学的一位科学家戴维·黑格就提出了一个观点:胎儿会增加母亲的血压,强行获得更多的营养。最极端的一种表现就是母亲遭遇子痫,这是孕期高血压的一种。他假设子痫是胎儿争夺资源的一种极端策略,胎儿通过某一种物质让母亲的血压升高,以便于让更多的血液进入到血压较低的胎盘里。后来,哈弗医学院的研究者证明了,在发生子痫的孕妇体内有一种蛋白质增高,正是这种蛋白质,影响了母体的血压。所以说子女对于父母资源的索取,从胚胎状态就已经开始了。

既然这些基因是自私的,是在不断地争夺更多资源,那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有着利他行为、舍己为人这些优良品质?这就要归功于我们社会制度和文明教化,我们创造了契约、法庭、法律、宽容等社会规则,让我们摆脱了野蛮生长,建立起文明而复杂的社会关系。

总结

回顾一下,本期音频为你讲述了心智的4个能力,分别是视觉感知、推理、情感和社会关系。视觉感知是我们接触外界的主要通道,立体视觉可以帮助我们捕获猎物,接受和处理信息。推理是我们心智理解的基础,它的出发点是分类,它有三个工具分别是逻辑、算术和概率。情感是和理智共存的、设计良好的心智模块,情感其实是在帮助我们趋利避害,保证基因的复制。社会关系中,男性为了基因复制会去找更多女性,女性为了保证基因复制会找实力雄厚的男性做伴侣,人的资源冲突是天然存在的,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有着竞争的关系,但由于社会制度的完善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也出现了利他行为。这四个能力构成了心智的主要功能。

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说到了,对心智的研究还在不断发展中,这本书的观点在将来也许会被迭代。在我们探索心智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未知的领域。因为我们心智进化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活下来,而不是为了寻找什么真理。这种豁达的态度,也是作者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9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54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775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6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7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7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93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09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5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0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52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65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76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0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5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5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