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鬼节,民间有祭祖的习俗。传说七月十五夏秋交替,是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阳气盛极而衰,阴气显现。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鬼魂,所以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而中元节则是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中元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2010年5月,文化部将“中元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岳母姓聂,1938年出生于铁岭大甸子镇大甸子村,排行老二,现在北京定居。上有一个姐姐一直生活在大甸子,2011年去世。下有一个妹妹现生活在南宁。今年,年满80的岳母和在南宁的妹妹相约在中元节一起回老家祭祖。
据大甸子的小辈们说,他们一年四次祭祖,分别是除夕、清明、中元和农历十月初一(或许是重阳节吧)。
祭祖一般是上午去。首先是清扫墓地、锄草、培土,然后是烧纸、贡祭品,最后是跪拜,并送上对故人的话语。
中元节的前一天,路边的商铺几乎都在出售各种祭祖的物品,我本想事先买好,明天一早就直接带上山去。大姐的儿子阳子告诉我说,祭祀的物品不能放进屋里,一般是当天用当天买,直接带上山去。真不知道,原来还有这个习俗。
第二天吃罢早饭,去买祭祀的物品。按当地的习俗,祭品只能自己掏钱买,若让别人代买,一定要把钱付给代买的人。
祭祀的果品一般要买三样,如果是苹果、桃子之类的则每种要买五个,若是葡萄之类的则买一串即可。纸钱是必不可少的,还有金元宝、鲜花、香烛等物品。
买好祭品,我们向北跨过凡河,沿乡间小路继续向北3、4公里就来到了聂家的坟冢。
从路边看去,在空旷的大地上,有一块隆起的圆形小山丘,不太高,但形状非常规整,这个山丘就是聂家莹地。
莹地坐北朝南,面前案山、帽山和印山齐全;南面一条机耕路通往莹地,路东西两侧各立着一块七眼透龙大石碑,宛如看山的门神一般。
在墓碑、苍松、青山、白云的烘托下,你会不由自主地会发出赞叹:真乃是一块风水宝地啊!
东边的石碑,刻于民国十年(1921年)。碑通高420厘米、碑首高83厘米、厚27厘米,碑身高273厘米、宽60厘米。碑座高64厘米,为须弥座。碑阳额题“毓秀钟灵”4字,碑阳直书楷体聂氏世传记。碑文大意是铁岭聂姓先祖聂九公乃莱州掖县迁移之民,清雍正年间离开掖县……。其原文如下:
粵稽本音系河東氏,原籍山東萊州掖縣,數世傳流從無事記。迨至清初頓思變計,跨海而來嵎夷勝地,始至奉天北境,轉向鐵嶺東隅,人隸旗籍,地居鄉僻,先寓汎河上游,後移本村大甸。田園依南水之隈,廬墓佔北山之麓。左隣宗室先塋,右繞峰巒餘脉,後托前照層次分明,水聚沙環,穴場端正,人丁資其蕃盛,財氣籍以綿延,遵禮經云,別子為祖九公是也,繼別爲宗成榮是也。積德累仁,克昌厥後,力耕課讀,永建乃家,迄今二百餘年,凡後世之發祥勿替者皆先人之遺澤孔長也。懿歟休哉!春露秋霜宜盡蒸嘗儀物禮,左昭右穆勿忘世代孝思情,爰述顛末,昭示來茲,勒諸瑱珉用垂不朽雲爾
前清光緒己丑恩貢生聶鴻興撰文
薦任職 任用趙麟書書丹
中華民國十年四榖旦
石碑阴额题有:追溯渊源,下部刻有从山东迁徙等等事。
西边的石碑立于康德岁次即1935年,阴额题有追远纪念,下部刻有铁岭聂氏排行诗:谨将先世选择历代继续宗支排定二十字勒碑刻铭列左:九成得继良登自宗永鸿,景玉思常广宜文兆世荣。聂氏阖族各支人等熏沐敬立。
阳额题有光前裕后,下部刻有:盖闻亢宗之道有三。曰存世系致显荣崇礼祀典我聂氏自山东迁徙以来数世于兹……
前清光绪已亥年生员二区模范校长张荟挥撰文
铁岭县第二区区农会副会长李毓科书丹
满洲康德岁次已亥四月即夏历三月榖旦
抚摸着“追远纪念”七眼透龙碑,仿佛已经和祖辈对上了话,似乎看到了当年聂家祖先一路艰难行走闯关东的队伍。
中元节下着小雨,祭祀的人们踩着泥泞的小路,带着祭祀的物品慢慢前行。
穿过七眼透龙碑,我们来到了岳母家的坟冢。
岳母家的莹地现有四个墓穴,最北边的是岳母太爷,下面是岳母的爷爷和二爷,再下面是岳母的父亲母亲墓穴。下面的照片是从北向南拍摄的,照片最下方便是岳母太爷的墓。2017年岳母重修了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的墓,四周建起了围栏。
爷爷聂景振奶奶聂陈氏,爷爷奶奶其碑曰:本分做人一世老实做事一生。勤俭持家,朴素爱国。庇佑后人,安康常在。言行榜样,后人永记,万古流芳。
父亲聂玉高母亲董雅尊。碑文曰:父生于1910年,病故于1940年,享年31岁,母生于1905年,病故于1989年,享年84岁。母亲为人善良朴实,性格开朗坚强,乐于助人。婚前在娘家操持家务,独当一面。婚后,生活美满,生有三女。人生莫测,父英年早逝,孀妇母亲历经战乱灾荒,生活坎坷,独担重负,侍奉公婆养老送终。抚育仨女长大成人。年迈之时,仍为儿女们奔波南北,人间亲情山海之恩,一言难尽。特立此碑,以示后人,铭记千古。1989年2月首立,2017年8月再立 女儿 聂思玲/梅/环。
清扫墓地
摆上祭品
然起柱香
洒上金条
送上纸钱
跪拜
二爷墓前也拜拜
姐妹俩回忆往昔
合影
如今的农村和城里没多大区别,大甸子的亲戚们都过得挺好,不愁吃不愁穿,生活过得更好更美啦。
这次中元节陪岳母祭祖,尽管形式上比较随意,但是一旦你刻意去体味、感受,从种种细节中还是能发现深深根植于国人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自己的母亲没有念过书,从小我就听她讲乡下的各种风俗习惯,尤其是过节时的各种忌禁,为人处世的道理,中国传统文化在她们中间一直都是口口相传的,她们不需要读书,却践行和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祖祖辈辈都遵守着中国人的传统道德,其中绝大多数都包含着亘古不变做人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在科学技术为主流的现代文明冲击下,物质极大丰富,精神却极度匮乏。回归初心,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正当其时。
顺便说一句,现在皇家努尔哈赤之孙噶布喇的墓地是大甸子的重要文物之一,一般去参观噶布喇墓地的人,都会顺路到聂家墓地也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