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学生的书写问题,一直是一个头疼问题。特别是家庭作业作业要么潦草胡差事,要么正确率极低。
我一贯的做法有三:
1、啰嗦
苦口婆心地讲述写的一手漂亮的字是多么多么重要,举例一二三。不惜自毁形象,述说自己因为书写问题而产生的一些遗憾,在公开场合不敢签字等等。
2、惩罚
罚重写,罚多写几遍,罚下课不许出去玩,多扣除卷面分……
3、激励
每周一次写字比赛,颁发奖状。写的特别好的可以少写作业,制定计划,一起约定每日练字……
但都收效甚微。可能当时听了大家热血沸腾,有几天的行动,但最后都没有最后了。又回到原样。
这才开学几天,大家的书写就开始不认真起来了,让批改作业的我着实生气。但不想再浪费口舌用这些没用的办法了。就想着用思维导图来试试,听听他们的意见,看法。
想起师傅教我的黄金圈法则——WHY. WHAT . HOW。就想从这三个方面来跟孩子们达成一个共识。于是话题的切入从“你觉得书写重不重要”开始,一致认为“重要”。那就好办,开始“挖WHY”了,挖到最后的结果让我很惊讶,孩子们自己也很惊讶。由最浅层次的,别人会夸我啊,老师开心啊,考试会加分啊,到最后发现原来这些都是因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继续挖,挖到了人品。这可就多了,认真,专注,有毅力,爱干净等等等等。挖了整整一节半课。发现其实最根本的还是自己!
最难的why搞定,下面的what和how就相对简单了。什么样的书写是好的书写:正确、整洁、美观、速度。
关于how,大家有一个共识。然后具体的还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虽然花了两节课来讨论这个问题,但我认为这个时间花的很值。真的很喜欢深挖Why的这个过程。
后面让每个同学在what层面给自的己选择目标,然后制定出相应的计划。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华明和若兰的分享。
华明(一向不爱在课堂上发言的孩子,尽管这次也是我点名的,但说了。)我请他说说第一次写字书得优,那时候书写是什么情况?心情?他说他那一次书写得到优,就是感觉写的时候已经忘记在干什么了。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哦,原来,专注、忘我可以让我们书写更好。
若兰说。她只关注到当下写的那个字,不知不觉就写完了,很吃惊。哦原来,还是专注。
虽然还没有看到实际效果怎么样,但我想孩子们可能会拒绝老师一次次的叮嘱,警告,但他自己的切身感受他一定不会拒绝。这次帮助他们看到了深挖后的自己,我想结果也一定不会太差。我期待着。
这是我第一次用思维导图跟孩子们讨论解决这样的问题,再一次让我见识到了它的魅力,也让我看到了原来孩子们自己也能想到这么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