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最近是刷足存在感,被广大网友们一边倒的评价为国产良心好剧。影片讲述了一个原本以卖男性保健品为生的商贩,为了生计也为了自己父亲的疾病阴差阳错的成为了抗癌神药“格列宁”走私药贩的故事。在中国内陆没有列入医保范围的“格列宁”要两万一瓶,而找药贩子买的走私药只要五百块钱,为此许多患者不惜冒着违法的风险而买走私药。
在影片中被所有“慢粒”患者视为神药的“格列宁”到底是什么药物呢?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功效吗?
相信所有“慢粒”患者看到“格列宁”的时候都不会感到陌生,在现实生活里就是大家一直在关注的格列卫。格列卫是药品的商品名,其主要临床通用名为甲磺酸伊马替尼,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晚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简称CML),并且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不错的疗效。除了治疗CML以外,胃肠道间质肿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黑色素瘤的国内外治疗指南或共识当中都有提到格列卫的大名。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增生的血液系统的疾病,虽然其发病原因至今还没哟得到非常完美的解释,但已经明确的发病原因都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染色体的变异。在几乎所有CML患者的体内都可以找到一种t(9;22)的异常染色体,因为首先被美国费城的医生发现,所以这种染色体被命名为费城染色体。费城染色体可以形成融合基因BCR-ABL,这种融合基因可以编码大量的酪氨酸激酶蛋白质,而这种蛋白质就是正常细胞癌变所必需的关键酶。
如果想要从源头上治疗CML改变患者体内所有的异常染色体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CML的致病过程就像是一个需要层层审批的“癌症项目”,如果在这个审批的过程当中,某一个领导说了“不”,那么这个项目也是不能成立的。也就是说,如果在CML发病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上阻断其进展,那么对于CML患者来说无异于是可以救命的好事情。格列卫就是这样一个对癌症项目说“不”的领导。格列卫本质上就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可以让酪氨酸激酶失去活性。没有了癌变的必备条件酪氨酸激酶,CML再也不能“兴风作浪”。
可以说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出现,给了无数患者及无数家庭以生活的色彩和希望,尤其是对羟基脲、阿糖胞苷和干扰素的联合治疗都无效的CML患者,甲磺酸伊马替尼可以说是上帝的恩赐了。
甲磺酸伊马替尼可以治疗CML是没错,但是“格列卫”或者“格列宁”对于广大的CML患者就一定是恩赐了吗?不一定,也有可能是陷阱。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类开始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到2001年诺华公司正式向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甲磺酸伊马替尼生产上市的申请,历经十年风雨甲磺酸伊马替尼才从实验室中走出来和躺在床上的患者们见面。即便是在上市以后,对于这个药品的研究和适用范围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准确的说,任何一类新型药物的大面积临床使用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从国外引进药品不仅要考虑审批引进流程,更要考虑是否对我国患者有效,这些都需要时间。
有些患者为了活下去而买走私药,这其中是有很大风险的。违法乱纪只是一方面,走私药品是否合格、其中有效成分是否足量、有无明显服用禁忌症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买走私药物的隐形成本,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海豹宝宝”事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有的时候你以为是在求生,但可能是在向死。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CML病人,他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普通农民,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对于这个世界所有的认知除了生病以前的工地,就是生病以后的医院。每次去病房探望他的时候,都能看见虚弱无比的他拉着妻子的手说着安慰的话,反反复复也就是“你放心,我只要白细胞下来了就能多活一阵子”或者“我不疼,你不用着急上火的”这几句话。看见我来了,他就会支起皮包骨头的身体勉强的说一句“张大夫,你不用着急。白血病就是这种消耗性疾病,发热、体重下降、消化不好都是正常的。”我很惊讶他对CML疾病的了解和所用的专业术语,问他:“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他说着说着嘴角就流出血来,随手擦了擦就好像发生的不是什么大事一样,继续和我对话:“我得了病以后就找人借书,上网查资料自己学习。自己的身体得自己负责啊!”
你永远不知道为了活着,人们可以绞尽脑汁的做出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来,而有些人却天真的以为生是天时地利的权利。多少科研工作者不眠不休的研究着新一代的“格列卫”,多少医务工作者夜以继日的照顾着病患,多少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人像一个孤军奋战的勇士一样与疾病顽强拼搏。所以,请你千万不要放弃“活着”这件事情,请你千万不要放弃生命这种义务,即便是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药神的存在,只要你活着,你就是自己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