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卷四
第十七篇 脉要精微论篇(第1段)(2019.9.19.周四早)
脉要精微论
【原文】【1】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
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①。
切qiè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急、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②/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③/裹朱,不欲/如赭zhě;
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注释】
1,故/乃可诊/有过之脉:有过之脉:即有病之脉。
2,浑浑/革至/如涌泉:浑浑:滚滚之义,指脉象混乱。
3,赤欲/如白/裹朱:白通“帛”,是丝织品的总称。
【译文】
黄帝问道:诊脉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诊脉通常是以清晨的时间为最好,此时人还没有劳于事,阴气未被扰动,阳气尚未耗散,饮食也未曾进过,经脉之气尚未充盛,络脉之气也很匀静,气血未受到扰乱,因而可以诊察出有病的脉象。在诊察脉搏动静变化的同时,还应观察目之精明,以候神气,诊察五色的变化,以审脏腑之强弱虚实及形体的盛衰,相互参合比较,以判断疾病的吉凶转归。
脉是血液汇聚的所在。长脉为气血流畅和平,故为气治;
短脉为气不足,故为气病;数脉为热,热则心烦;
大脉为邪气方张,病势正在向前发展;上部脉盛,为邪壅于上,可见呼吸急促,喘满之症;下部脉盛,是邪滞于下,可见胀满之病;代脉为元气衰弱;细脉,为正气衰少;涩脉为血少气滞,主心痛之症。脉来大而急速如泉水上涌者,为病势正在进展,且有危险;脉来隐约不现,微细无力,或如弓弦猝然断绝而去,为气血已绝,生机已断,故主死。
精明见于目,五色现于面,这都是内脏的精气所表现出来的光华。赤色应该像帛裹朱砂一样,红润而不显露,不应该像赭zhě石那样,色赤带紫,没有光泽;白色应该像鹅的羽毛,白而光泽,不应该像盐那样白而带灰暗色;青色应该青而明润如璧玉,不应该像蓝色那样青而带沉暗色;黄色应该像丝包着雄黄一样,黄而明润,不应该像黄土那样,枯暗无华;黑色应该像重漆之色,光彩而润,不应该像地苍那样,枯暗如尘。假如五脏真色暴露于外,这是真气外脱的现象,人的寿命也就不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