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寄杨邃庵阁老书》,说“诚”。诚字意味着修身,也意味着见道。在《寄杨邃庵阁老书》里,阳明先生重点还是讨论如果“诚”之一字在掌权的时候的应用,所以给了很多具体的方法。其一,“植之善类,以多其辅,示之以无不容之量,以安其情;”意思就是用一颗至诚之心,厚德载物,善交有品德的人,他们就能够很好地辅助自己。用宽广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下属,也就是有一定容错率,要允许大家犯错,这样自然可以稳定众人的情绪,大家也就愿意反过来拥护你。其二,“扩之以无所竞之心,以平其气”;用一颗不争不抢的心,消除众人心中的怨气,也就是说绝对不存在贪功占用下属的功劳等卑劣的事情发生。在职场中,若能遇到一位不仅不抢功还愿意拉你一把的领导,可真是太难得可贵了;若真遇上了,都愿意付出全部来报答知遇之恩。其三,“昭之以不可夺之节,以端其向”; 上行下效,领导者用一份坚定气节为人处事,自然可以端正众人心态,不至于走了歪路。这在家庭教育中尤为明显,大人想让孩子专心吃饭而不是看电视或玩游戏啥的,比起说教或者训斥,不如自己先放下手机以身作则。榜样才能带来行之有效的力量。其四,“神之以不可测之机,以摄其奸”; 必要的时候,领导者还需要用一副深不可测的威严面貌示人,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震慑心中藏奸之人。最后,“形之以必可赖之智,以收其望。”最后也要能够用一份冷静镇定的智慧,来树立威望。毕竟一位惊慌失措的领导是很难获得信赖的。以上五个策略都是阳明先生深思熟虑后献给杨邃庵阁老的,可以说放到现代的政府治理或者企业管理中都是非常奏效的,因为就像前文提到过的人性都是一通百通的。
阳明先生在书信的结尾谦逊地说自己蒙受了杨阁老的知遇之恩,不能贡献出有价值的意见来报答他,只有一点微不足道的想法献给他,只希望阁老能体会自己的真诚,而原谅自己的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