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上午,按照惯例打开了学生的随笔,夹在本子里的一封信,让我的视线停了下来:
“我一直认为你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你生动的讲课常使我陶醉其中。可是,通过这次家长会,我对你很失望。开学时,你说你从不在家长面前说孩子的是非,简直就是狗屁!你可能认为班主任和家长沟通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可是你那些含沙射影的话让我遭到一顿打骂。我爸妈刚进家门,就揣了我一脚,我不是因为被打才这样说你,因为我毕竟经常被他们打骂,都习以为常了。我跟他们是讲不通道理的。我真正失望的是你,我以为你不会和其他老师那样庸俗。你对我爸说我玩心很重,经常和一些女同学甚至男同学一下课就讲话,我不认为这样有什么不对。拜托,老师,我们才十七八岁,我们有我们的想法。而且,每个人都自私地想自己的学习,那你所谓那些团队精神和班级荣誉感也就没什么好谈的了。
你们都应该学过心理学,那你应该知道越是家里管的严的孩子事情越多,反叛心理越强。我认为你能理解,可你却选择了最为龌龊的方法——和家长谈论事事非非。你可能会说让家长知道小孩的情况,本来就是应该的,可你有没有想过,就是你的那些话,会使我们身体上,心理上受到多大的创伤,我知道这不是你的初衷,可事实就是如此。
……
我一直觉得你的话很有道理,但细细想来,你的一部分看法太主观,太片面,太武断。我知道你很想把我们这个乱班带好,你也十分尽力。但当我被我爸妈打的时候,我哭了(一般被他们打是不哭的),因为我想不通你为什么要对我爸说那样的话,本来我以为你不会讲这些话的……
总之,想说的话太多,一时也说不清楚。可能有些话说的比较过分,还愿老师海涵。还有,我不希望看完文章后找我谈话,因为这没什么好谈的,越说越说不清楚,说到最后总是你们有道理。当然,请勿打电话和我父母‘沟通’,因为那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沟通’这个词对我来说已经是太讽刺了,有些事你不了解,当然我现在已不指望你能了解了”
第一遍看完我很尴尬,她的语气和措辞刺痛了我。
第二遍看完我开始冷静了,我知道自己无意间做的事情刺痛了一个学生的心,而且我相信信里讲的都是真心话。
这封信在我心里放了很久,也想了许多:我不经意间为什么给一个很喜欢我的学生如此大的伤害?我错了吗?错在哪里?
恰逢作了半辈子思想工作的母亲在身边,我也给她看了信,她反问我:老师做久了,是不是觉得教育别人是自己的权利,连你在家里说话都充满说教味道,是该反思一下了!
“反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那次家长会即将结束时,我把几个女同学的家长留下了,原因是这几个女同学都比较聪明,但都很贪玩,经常结伴同行,有点像个小团伙。有时玩得很疯,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也影响了班级的团结。我希望和他们的家长沟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家长也很熟悉,原来过去的班主任也经常和他们座谈同样的问题,所以,当我一提出这个问题,他们就开始七嘴八舌,甚至开始互相埋怨。看到这种情况,为了挽回局面,我把原本要说的话咽了下去。讲了许多这些孩子的优点,这些表扬一直坚持到结束,说这些自己原本没有准备说的话时,我自己的心里也吃惊,仔细想想这些女同学竟然有如此多的可爱之处。家长们也开始讲自己孩子的优点,气氛变的温暖了,一直到结束。家长会结束后我心里很兴奋,自认为是又一次成功。这种兴奋一直延续到看到那封信。
我用了很长时间来过滤自己的思路,问题终于找到了:我为什么和原来的老师一样偏偏把他们几个留下来?是不是在我的潜意识里认为他们是坏孩子?而这种思想和自己接任班主任时的承诺是相互矛盾的。我刚接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就知道这是一个成绩差,班风乱的所谓差班。但我非常讨厌用成绩来判断一个人,一个班级。我走进教室告诉他们的第一句话是:永远不要看低自己,永远要自信。我们共同想办法,从培养好习惯开始,从卫生,纪律这些小事作起,重塑自己的尊严。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班级容貌,学生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难得一见的表扬也开始常常光临我们班级。班风正了,我就开始抓典型,塑榜样,找问题,开始逐渐端正学习风气。开家长会也是举措之一。当然,在我的心里,希望这几个孩子成为一种典型,成为自己成功转化后进生的典型,这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思索才敢于承认的。
自己的确是真心付出了,为什么还得不到理解?
看来需要换位思考了。从信中可以看出,这个学生已经感觉到了班主任的改变和付出,她已经开始接受我的那些说教了,甚至已经情不自禁地喜欢老师了,仔细想想,她的确也在努力的改变自己,还是贪玩,但是玩的少了,开始关心班级了,而且还担任了班级的语文课代表。但长期以来养成的许多坏习惯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改掉,她确实需要一个过程。她不想再在老师眼里还是过去的那个她了。而我做了什么呢?急于求成,急于证明自己的教育魅力,急于用他们的变化作为自己成功教育其他捣蛋鬼的佐证,急于让他们成为我们意识中的好孩子。
我们要承认,我们的教育行为有时是随意的,这种随意的教育行为往往是在功利目的引导下诞生的,我们急于想培养出优秀的才,却往往忽略了人的成长,忽略了人的成长需要一个空间,更需要一段时间。
不知为什么,想起了《想做好孩子》一书中的一句话:“没有人可以制约住一只飞速惹事的队伍,不如就随他们去,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和体会,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成长,毕竟做好孩子多不容易啊。”。
我却在这个关键时刻,又把他们归纳到一起,把她粗暴的推回了过去,特别是在本来就关系紧张的父母眼里,她还是原来的样子。我伤了她的自尊心。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成效不佳,有遗传因素,有环境因素,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正是要弥补这些不足的因素,让学生能够有最大可能的发展,这才是教育所代表的真正意义。看来,这一点我们绝不能忽视。
我无法判断这件事情过去了没有,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挽救它,按照她的要求我给了彼此一个不短的冷静期,我决定放弃教师的姿态走近他们,和他们一起分享下课的十分钟,我发现他们并没有谈论什么离经叛道的事情,我也了解到长期的学业失败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勇气,我知道他们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一丝的不甘和无奈。我又明白他们表现出的成熟甚至叛逆,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脆弱和孤独,他们有时感到高中的老师似乎渊博但离他们太远。我甚至发现我们不必在他们面前过于理性,他们对生活的看法甚至超过了我们,他们对痛苦和孤独的承受力足以让我们感慨,他们对父母,对老师,对成人世界的了解远远超过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当我们还在为他们的迷茫和现状担忧时,他们却也在为了我们的付出打折着自己的热情,甚至压抑着自己的个性。
我们的确应该反思,我们是不是高估了教育的作用?我们是不是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十二年的学校生活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接受教育的空间,还是一个成长的空间?
这又让我想到了婚姻,许多婚姻中人都想把对方改变成自己理想中的伴侣,但往往结局是令人失望,甚至可悲的。由于彼此的隔阂而产生的失败教育值得我们深思。当一个母亲声泪俱下地诉说着自己养育儿女的辛劳时,儿女却一脸茫然。其实,这并不表明他们冷酷,只是他们厌倦了这种表白,他们想知道自己的诞生是否也带给了父母许多快乐,他们想得到一句话:我们爱你,无论你学习好坏,无论你聪明与否,我们都陪伴着你的成长,你们每一个对我们而言都是唯一的。
带着这种顿悟,再次读这封来信,我知道她在表示着对我的期待,孩子们的世界是简单的,虽然是即将成年的孩子。
我始终相信“爱使灵魂更高尚”。从走进这个职业的第一天,就始终要求自己要学会爱自己的学生,我相信付出的爱一定会有回报。教师的称呼让我们大多数人都牢记这一点。但我却从没有去深入挖掘这样做的动机。如今在这封信的刺激下我逼迫自己去思考。我们真的已经到了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境界吗?不是这样,我们求,甚至是时时在渴求,求成绩,求理解,求改变。我们许多时候如夸父般奔波得很累,我们在用自己的努力去追逐一种梦想,我们放大着自己的能量,期望着一个个高尚的灵魂在自己的视线中冉冉升起。这种想法没有错,但过于理想化。的确,“过犹不及”,这种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更是不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我们是教师,我们必须高尚,但不必伟大。我们应该学会伴随学生,辅助学生,鼓励学生,和学生一起品味成长中该发生,可能发生的一切。这,与学生有益,与我们自身不是更有益吗?
我们现在早已成为了朋友,她也已经开始了高三的冲刺,我们已经不能在同一间教室奋斗了,但每次在走廊相遇,彼此都送去一个灿烂的微笑。
那封信被她要走又被我要了回来,我把它放在书桌前。因为这件事让我明白,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颗颗鲜活的心,他们盼望着从我们这里获取养分,每一颗心又都是脆弱的,需要我们百般的呵护。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正在成长的人,他们盼望着我们给予更多的支持,让他们在过程中能有摔倒了再爬起来的勇气。
这,就是一封学生来信引起的反思。
【后记】
文章记录的是一段自己真实的心路历程,写下来只是希望提醒自己,因为我们还要面对更多的孩子。
又想起一个教育专家的话: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是呈螺旋状的,也要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家长也是如此。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都会留下许多遗憾,而恰恰是宽容的学生们原谅着我们,支持着我们,才不至于让那些失误绊住我们的脚步。想到这些,我发自内心的想说:谢谢你们,我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