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求、向前看、向阳生

凡事向外求,十年如一日;

凡事向内求,日日如新生。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只有不断地向内探索,我们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向内求,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

曾国藩仕途起步晚,在30岁的时候还在翰林院担任七品检讨,这是一个相对较低的官职。凡事向内求的作风,是帮助曾国藩成为晚清中兴名臣的不二心法。

曾国藩的内求能力并非天生而成,而是经过长期磨练而形成的。这与他的家学渊源、个人经历和儒家思想熏陶密不可分。

① 儒家熏陶:曾国藩出身于耕读之家,自幼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思想强调“慎独”和“改过”,这为曾国藩反省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② 挫折经历:曾国藩早年仕途坎坷,多次遭遇挫折。这些挫折让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促使他更加注重自我反省。

曾国藩的内求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自身找原因: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犯错,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怪罪他人或客观环境。他曾说过:“凡事皆吾由心作,我心不改,则事不改。”

敢于否定自己: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讳言自己的缺点。在写过《日课》的过程中,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并记录下来。

及时改正错误:不仅敢于承认错误,而且还能及时改正错误。他一生致力于自我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


我们不要和孩子讨论成绩,而是要讨论未来。因为人们只有把目光落向远方,才能更坚定、才能更有信心、才能更笃定。

就像我们经常看马云马老师的演讲,他几乎很少讨论当下,更多都是在说未来5年、10年以及20年以后会发生什么,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为未来提前做好准备。没进阿里工作之前以为他是在“吹牛”,进入阿里之后,你就会清晰的看到,他不仅仅是说,而是真的在做。

为什么如此笃定?因为人总要向前看,看清未来,才能笃定当下。


苏轼一生经历了多次贬谪,但他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进而才有了后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豁达和快意人生。

之于个人,每个年龄有每个年龄的烦恼;累了,不要着急放弃,而是应该休息,坐下来,喘口气,找对路,再继续走。

我们从3个维度来开启向阳而生:

1.摆脱负面情绪

我之前在做中层管理的时候,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来自上级、下属、客户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烦躁、失落等负面情绪。承上启下,很容易受夹板气。如果不能及时摆脱这些负面情绪,就会影响自身的判断力和决策力,进而影响团队的整体绩效。

因此,我能做的是唯有改变自己,从摆脱负面情绪开始。

我当时是这样来调节自己情绪的:

① 积极运动:每周至少打两场篮球。运动可以释放压力,改善心情。

② 倾诉心声:找信赖的朋友或家人倾诉,寻求支持和鼓励。

③ 学习放松技巧:如冥想、瑜伽等,可以帮助放松身心。每天早上20分钟时间,放一些轻音乐,双目微闭,思想放空。

④ 保持乐观心态:多关注积极的事物,保持乐观的心态。把心情都浪费在美好的人事物上。

2.不要精神内耗

当时的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晋升,或者更大突破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自己高不成、低不就,会陷入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思考自己的工作到底有什么价值,或意义。这种思考虽然可以帮助个人成长,但如果过度沉溺其中,就会容易形成精神内耗,影响工作效率和决策力。

因此,不论我们今天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都不要去过度思考人生的意义。想要更大的提升或者跃迁,不要过度怀疑,不再追求意义,而是把每件小事做好、做极致,该来的自然回来。

3.2025应该远离烂人烂事。远离烂人烂事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① 学会拒绝: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和请求。

② 划清界限:与烂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被他们影响。

③ 专注于重要的事情:将时间和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不要浪费在烂人烂事上。


向内求:改变他人很难,改变自己容易,所以我们选择向内求,因为向内求是基础。

向前看:不被困难打倒,一路向前,追光的人终将光芒万丈。因为向前看是方向。

向阳生:人生,唯有做难而正确的事,才有大收获。前提是你得先要乐观,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才能成功。所以向阳生是动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