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力》这本书,其实并没有专栏作者给我推荐。只是瞥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就决定买下来。而恢复阅读第二本就是《一言力》。这三个字对我似乎有一种魔力,可能是因为很契合我的价值观。结果并没有令我失望,对我来说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所谓一言力,就是用一句话概括所有事物的能力。这与日本的文化有关,日本人善做减法。先来看看欧美人起的书名《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一个叫欧维的人决定去死》,再看看日本人的书名《阿米巴经营》《断舍离》《罗生门》。又比如日本人的书大多不长,之前有人说某位日本人每天看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其实都是这么短的书我也可以做到。
一言力的内涵,最基础的精神其实就是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我相信大家都有过这种体验——领导捧着演讲稿在台上念半天,员工们在台下磨的屁股疼。最后什么信息都没有传达下去。不知道这是不是我国特色,反正作者认为一言力应该是领导给下属做的培训。而我却觉得我国领导们应该读一下这本书学习精神。
而一言力的高阶技巧,可以创造出扭转乾坤的奇迹,书中就举了不少总统大选的例子——我个人认为川普是其中佼佼者,一句FAKENEWS怼天怼地。作者把一言力的技巧分为七种,分别是:概括力、断言力、提问力、短答力、命名力、比喻力和口号力。由于这本书本来就非常精炼,而我又想记录的详细一些作为以后翻阅,所以字数可能写的长一些。
首先,是一言蔽之的概括力。概括力普遍运用于工作中,一般更强调的场景是下属对领导。虽然我们当下属的很讨厌领导念半天稿子,其实做领导的更讨厌说话絮絮叨叨没有重点的员工。毕竟领导的时间可是要比下属宝贵的多。而汇报工作的诀窍,就是金字塔原理。你需要先给出一个概括的结论,然后再简述一二三条来解释大意,之后再说整个长篇大论,最后把结论重复一遍。金字塔原理是人脑接受信息最舒服的方式。我想了想,这不就是公务员考试的综合分析题型吗?之前觉得公务员考试尽考一些没用的,现在倒是觉得这些是职场必备的技能。
而概括的训练方法,YAHOO是典范。YAHOO新闻走的并不是标题党路线。而是尽量用简短的内容概括整个大意。比如我刚才搜了下,就是“加息惹祸,特朗普拟抄鲍威尔”。诀窍就是把标题控制在15个字以内,因为不转动眼球只可以读15个字。然后下面用小字简介了其中内容,控制在100个字之内。如果长文,那尽量用1.2.3.总结成100字。做减法的过程中,尽量剔除多余的修饰词。如果口头概括,尽量缩短成15秒,大概60个字左右。相当于一条电视广告长度。甚至对方思路不清,还可以帮对方概括:你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
第二,是坚定信念的断言力。断言力也是工作中普遍运用的一种能力,不过却是上级对下级的沟通。断言力的作用是让对方无后顾之忧,因为断言本来就是一种承担风险的方式。多大的职级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很多时候员工只是等着领导的一句命令。比如棒球场上,教练可以说,你下次要打本垒打。也可以说,你下次挥击直球。前者其实毫无意义,因为风险还是在球员那里。后者则可以激起人的信心,因为教练把风险揽到自己身上。当然不止在这种担风险的时刻。做领导的始终要有一种说一不二的气场。比如“我们可以开会了。”和“我们可以开会了吧。”气场完全不同。
甚至断言力可以适用于竞争场合。拿林肯大选的例子,当时有人质疑林肯以貌取人。林肯的回答是:“男人在40岁后需要对自己的脸负责”,化解了危机。而用日式思维,则可以更简练:“男人的脸是一份简历”,非常有力度。
第三,是引人入胜的提问力。提问力普遍存在于演讲过程中。演讲模型中的坡道-发现-甜点中的坡道,很多时候是用提问的方式实现的。把听众吸引入自己制造好的话题中。甚至很多书名都是以问句的方法出现的,比如《如何让你爱上的人爱上你》《如何有效的阅读一本书》《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人天生就有求知的欲望。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小时候的那套经典《十万个为什么》。小时候什么都想问,而长大了那些直击人心的问题恰恰是自己的恐慌。比如“你的爱情休息了多少年?”“你喜欢漂亮的姐姐吗?”或者让对方忍不住回答是“肚子上的脂肪是不是让你很在意?”。
打动人心的问题,其实代表着极致的同理心。这里举一个里根总统竞选的例子。
“当大家前往投票点投票的时候,请问问自己:我们的生活质量比4年前有所提高吗?失业率比4年前降低了吗?4年后的今天,我们真的变强了吗?......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如果你不希望接下来的4年重蹈覆辙的话,那么我想告诉你,你还可以有别的选择。”
第四,是妙语连珠的短答力。短答力适用于公众场合的即兴发言。很多人都有被别人要求说两句的经历。但大多人都抖抖索索说不出话来。能幽默风趣得体有内涵的回答真是不多。书中用了很多运动员在讲台上的例子。用我国运动员来替代的话,大概就是傅慧园的“我已经使出洪荒之力了”。其实短答力最厉害的那批人,是主持人。比如汪涵,比如蔡康永,蔡康永还写了《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作者关于这种即兴能力,还列了两类技巧。分别是“视角有趣”和“表达有趣”,其实还蛮实用。比如使视角有趣中的移情法:如果我是XXX(人)(动物)(植物)的话。。。(从别人的角度引述)。和擅长领域比较法:运动员:如果放在我们体育界的话。。。又比如表达有趣的反复强调法:我一直认为微信群里那位说“对的。对的。”的妹纸很萌。
如果实在学不会,还可以用打太极法。1.“反问回去”法2.“甩给别人”法3.“我不是很清楚”法。一边拖时间一边想词。
第五,是朗朗上口的命名力。俗话有说“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口彩排在长相和敬神前面。一个好的公司名字可以帮公司快速积累起影响力。比如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名字经常变来变去。而演艺圈改名也司空见惯,比如郭德纲原名叫做“郭大刚”。周迅的原名叫“周米卡”。而商品改名最多的就是饭店里的菜名,直接可以提升销量,比如下图“男人靠得住”。
甚至起个绰号也很有用,川普竞选时就管同样身为竞争对手的小布什弟弟叫“低能量杰布”。这个绰号直接让杰布出局了。关于这点我有心里阴影,因为我的名字用上海话起绰号很难听。
不过遗憾的是,命名的学问太高深了,我完全理解不了。只能给出书中的五个标准“眼嘴耳脑心”。也就是看着顺眼,念着顺口,听着顺耳,容易记住,和内涵相符。
第六,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比喻力。比喻力贯穿其他六种一言力。比喻可以减少长篇大论,因为无论如何直叙都好比盲人摸象,而比喻就好比一面反射的镜子。其实最常用的比喻力就是成语。比如杯弓蛇影,直接用四个字比喻了一个故事。作者很推崇中国的成语体系,可惜的是很多成语已经在中国的语境中不怎么出现了。这次公务员考试倒是让我觉得自己成语实在积累的太差,就算写作我也是野路子啊。
书中虽然有很多关于比喻的例子,不过都是日式的。虽然阅读起来十分有趣,不过放在中文语境还是差一些。值得一提的是,比喻这种东西其实需要对方的思维层次不低于自己的人才有可能传达到位。比如松下幸之助的“水坝式经营”,在几十人的演讲中也就只有稻盛和夫才能领会其中要义。可以算是“以心传心”了。
以下这段稻盛和夫的话我一定要贴出来,因为每次看到都觉得很感概。
“如果总觉得自己是小企业,老是指望别人告诉你成功的捷径,是一辈子不可能把大坝建起来的。首先要有的是,“我要建一座大坝”这种强烈的念头。抱着这种强烈的愿望每天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去努力的话。几年后一定可以成功,松下先生想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最后,是众志成城的口号力。口号力是行动的指南针,放在企业里就是企业使命。每个总统候选人都有自己的一句口号,比如奥巴马的“YES,WE CAN”。我们还是回到中文语境说说口号力。之前看了六神磊磊的一篇文章,说的是郭靖为什么是“郭巨侠”。王重阳也干郭靖一样的事,江湖地位为什么就是没有郭靖高。原因在于王重阳的口号是“行侠仗义,匡扶济世”(书中原文)。而郭靖的口号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完全不是一个位面的口号。
我党的笔杆子以前是很犀利的,现在舆论战输成这样实在是遗憾。最早的提出的口号是“全世界的无产主义者,联合起来”。而“科学发展观”在气势上就逊好多啊。再比如谷歌的“DONT BE EVIL”。不管他实际行动是怎么样,这种口号国内的企业也差好多。
总的来说,一言力是一种交流,是一种服务,更是一种厚积薄发。表面上是一句话,平时不知道要做多少的积累。甚至有的日本人有这么一种习惯,走在路上,突然灵光一闪,马上掏出一个小本本记录下来。反正我看很多爱好演讲的人有这种习惯。一句话有时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用郭冬临的相声作为收尾吧。
“你看你,一句话的事儿,一句话能成事儿,一句话能坏事儿,一句话都能产生一个和谐的社会。”
之后准备读一些宗教的书籍。准备先读朋霍费尔的《狱中书简》《团契生活》《做门徒的代价》,还有奈保尔的《不止信仰》和《信徒的国度》。前者可能没有水平写读书笔记,后者可能不敢写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