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七章-十九章学习心得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犹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智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xiàn)素抱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

感悟:

老子给了治国的四种境界:最好的是百姓只是知道有你,第二好的是百姓喜欢你赞叹你;第三层级就是百姓畏惧你;第四层是百姓辱骂你。联想到自己教育孩子,追求的目标是第二好的,希望孩子亲近喜欢我们,亲子关系好。难道还有一种更好的关系,更接近道的方式,孩子只是知道有我这个父母,然后就保持他的本心,全然地做自己?这是需要我慢慢去思考的。

因为没有了道,才需要仁义;想着自己从小就被教育要做个有道德的人,竟然不是最好的状态,而是因为人类社会实际已经远离道了?

这几章的内容非常好懂,却和原来的已有认知有冲突,觉得自己还没有很好地领悟。

人类社会能发展到今天,在一定程度上是被欲望推动着去创造的。但欲望太多,却很难真的满足幸福吧。少私而寡欲,才能绝学无忧。

近几年一直在践行中医养生,欲望确实越来越低,杂念也随之减少,最近工作强度虽然大,却感觉自己精神饱满,状态不错,为自己点赞。

一小步计划:

内观,且引导孩子去内观。经常问孩子:你的内心感觉如何?你的身体感觉如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