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中小学的孩子们都在紧张地参加期末考试。朋友圈中有很多人发来一些有趣搞笑的段子。记得印象最深的一个取其名叫《宽容大度》。
孩子拿回成绩单。
老爸看着:数学0分,语文1分。
孩子点点头,颤抖中……
空气凝结,气氛无比恐怖,感觉大事不妙……
老爸深吸一口烟,说道:孩子,你有点偏文科哟!
下面写到:献给所有做父母的人
再过几天就领通知书咯
愿所有为人父母的都能如此大度。
看过这个段子的人一定都会开怀大笑,感叹这位爸爸胸怀宽广。可是笑话终究是笑话,有哪个孩子会考出这样的成绩?又有哪位父母能做到这样的淡定?
每个孩子大约从三岁起就开始离开父母,走进学校去接受知识的洗礼。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受教育是孩子的权利也是义务,九年义务教育也由此而来。再加上幼儿园与四年大学,我们的孩子们正常在学校要度过19个春秋。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道不尽十年寒窗苦。我们的孩子每天披星戴月、点灯熬油,19年的学习也不比他们轻松,个中滋味也只有那些学子们自己知道。
19年不知道要参加多少次大大小小的考试,不说身经百战,也是久经沙场。考好了老师开心、父母开心、孩子也有了自信,明白了付出总有回报,继续努力学习;考不好老师惩罚,家长批评,孩子们也更伤心,久而久之失去信心,或许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我有一位朋友,家里有一个儿子,上初中。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忙于做生意,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成绩。
每次孩子考好了就采取物质的奖励,考不好就批评处罚,甚至动手打一顿。从来都没有去分析试卷,孩子为什么考不好,问题出在哪里?是太粗心,还是知识没掌握好?鼓励的话更是很少说。
孩子一直不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没有理想,没有自我。上小学的时候成绩还能处在中等位置,进入初中后,随着功课的增多,知识难度的增大,孩子成绩一落千丈,一度成为班级的倒数。
孩子每天要面对老师的批评与惩罚,同学们的嘲讽与讥笑,生活在这种水深火热之中,父母不但不理解,还经常在他的伤口上撒盐。
孩子终于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经常逃课,上一段时间竟然出现了一次离家出走的现象。父母这时候才开始紧张起来,一边埋怨孩子不争气,一边四处寻医问路。
另一个朋友,她对孩子的教育就比较上心,从幼儿园开始就注重关心孩子的内心想法,经常和孩子沟通聊天,告诉孩子学习是她自己的事情,引导孩子从小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并努力为之奋斗。
小学时,每次考试后,不管考的好与不好,首先都加以肯定。即使考得不好,也不指责批评,而是分析试卷,找出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她一直告诉孩子,每次错误并没有什么可怕的,都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
孩子自信乐观,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进入中学后,更是慢慢地形成一套了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向上,学习从不让父母操心。后来如愿的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找到了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
有人说,太关注孩子成绩的父母,其实都是虚荣心使然,为的是在人前提起孩子的成绩时,脸上有面子。我承认,这种人确实存在。但是,真正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是不会这样想的。
他们更关注的是孩子自我价值的实现。疏通心情,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轻松愉快的度过学生时代,养成自信、乐观、坚强、努力拼搏的好品质,不至于对学习抱着一种煎熬的态度。
知识的丰富与好品质的养成自然能助他走好以后的人生路,父母们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等孩子成绩发下来的时候,不管孩子考得怎么样?父母们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鼓励孩子,肯定他(她)的努力,给他(她)一个大大的拥抱,请他(她)吃一顿丰盛的美餐,毕竟孩子辛苦了一个学期。
其次,千万不要和其他孩子比成绩,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孩子对这一点是很敏感的,因为他们也有自尊心。
最后,如果考不好,一定要认真地分析试卷,利用好这个寒假,哪里不会补哪里。只要方法对,付出总会有回报。
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烟火,都是上苍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天下没有不优秀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这句话,值得所有的为人父母们去深刻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