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浏览朋友圈,无意间发现了好资源。正在视频号直播的幼儿园课程专题讲座《完善和保障幼儿园课程实施》。
(一)课程的实施
课程的实施需要一定时空、信息、人力资源的保障。每一所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不同,且资源是有限的,课程管理应关注资源在课程实施中得到有效运用,必须通过整体的课程分析和资源规划保障课程实施的质量。
首先要保障基础性课程,满足儿童的基本需求。
资源规划要有明晰的判断,首先要保障儿童健康生活、基础性课程活动的需要,处理好全面和特色的关系。体现课程的普惠性和根本价值。
其次要保障课程创新实践。
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和推进,经常会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当幼儿园对课程某些方面提出改变要求时,必须通过配套的制度和资源予以保障。
比如:运动。打破班级界限进行自主区域运动时,需要场地、器材、教师管理的改变。
再如,个别的活动需要场地资源的保障,公共区域:两班三教室。
第三,为日常课程的实施提供有效的资源平台。比如,专用活动室的创建要体现教育意义和资源效能,建立丰富的课程资源库,便利教师选择运用和创造性的实施,利用社区、家长资源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
(二)思考和明晰课程实施的价值判断
课程实施是个开放和灵活的过程,在运转中关注什么?呈现什么?追求什么?完全受之教师价值导向的抉择,并很大程度上影响课程的整体质量。
要引导教师确立“幼儿发展位于课程和新的理念”,是课程实施的出发和归宿,是价值观的考量依据。因此,在课程实施中判断要不要做?如何做?做的好不好?都要分析是不是儿童的真实需要,是不是利于儿童的发展。
1.基于儿童,提炼核心经验,体现育人目标和儿童的需要。
2.基于儿童,对课程内容的删选。从知识体系,关注儿童的实际水平。
3.基于儿童,解读和识别。以儿童的视角理解儿童,理解儿童的经验逻辑,关注学习能力。
(三)建构和完善课程实施的对话系统
很大一部分教师面临新课程实施深感压力和挑战,教师的独立自主的实施课程并不等同孤军作战。我们需要建立强大的开放的专业对话体系,让教师在对话的过程中汲取营养引发思考,有底气地投入到课程创生的过程中,提升专业和课程实施质量。
1.园长和教师的对话---在现场
在实践现场和问题情境中的观察和交流。日常观察:对课程组织实施基本情况的介入对话。聚焦重点:对突出问题或者重点项目的介入对话。关注个体:对教师专业未来的期待。发现教师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发现真问题、发现教师的独特潜质,激励教师的专业自信和内驱发展的愿望。
2.教师和教师的对话---重教研。
园本教研从统一培训到差异研讨(针对性)
园本教研从理论逻辑到实践逻辑(真实性)
园本教研从接受学习到研讨主体(自主性)
从正式对话到非正式对话(专业自觉)
倡导教师的非正式对话和敏感捕捉了解教师的真实需求,将有典型意义的个体对话引入全体学习的情境之中,渲染和引导教师学习文化的浸润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