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我成为某教育机构唯一的作文老师,每周六给一到六年级小学生上写作课,尽管有机构加盟的品牌作文课件,每周上课都会读一个绘本,相较于一、二年级小朋友的明显进步,高年级孩子们对于写作依然畏惧,且总觉得无话可说。说来惭愧,读完叶圣陶和夏丏尊的《文心》,我才见识了,读与写竟然可以讲得这么有趣味!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作为一个有十多年写作经历,热爱阅读的人,我的写作热情高涨从在《广州日报》的副刊版面发表文章开始。那几年,我把带孩子的酸甜苦辣和经验思索诉诸笔端,且频频见报。欣喜之余,也造就了我的写作定位和风格--平实记述与反思自己的生活。于我,写作是种倾诉,我因这倾诉而更加平和充实。这一点倒与《文心》关于写作的描述相吻合——先有想要写的东西“内容”,后有题目,题目的主要作用在便于称说。
读这本书会不自觉羡慕书中的几位初中生主人公,有那么温和,有涵养的老师,不仅能在课堂上生动地讲解知识,还在课下与学生互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们。那个在假期去寺庙小住的语文老师王先生,那个以中国画入手教孩子们领悟宋词意境的美术老师李先生,都学养深厚、温文儒雅,他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美好的生命状态行不言之教。这值得每位为人师、为人父母的成年人深思。
找这本书来读,是因为写作遇到了瓶颈,当我不写自己那些絮絮叨叨,就力不从心了,练习固然重要,理论也不可或缺。我觉得《文心》中的这些知识点值得在今后的读写中细细领会和运用:
1、方块字,什么字什么性质,因所处地位而不同。如“梦”字,在‘做梦’中是名词,在‘梦见’中是动词,在‘说梦话’中,是形容词。
2、作文、说话,在承接和转折的地方要留心,一定要认真辨别前后的意思,挑选合适的词来用。
3、文字是心的表现,心的作用分知、情、意三种。知是知识,对一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事物的关系,是知的作用。情是情绪,对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是情的作用。意是意欲,对一事物,想把它怎样处置,是意的作用。所以文也有三种分别,知的文,情的文,意的文。情意须经知识的驾驭,避免盲目。
4、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它事。如读到此书中某句话,想到它与另一书中某处的关联;发现它能在自己生活里得到印证;认为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等。
5、喜欢的书,可重读,读出新的意味。更要在有字的书外,留心读无字的书,从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
6、小说的本质,是故事中蕴含着和一般人生有重大关系的意义。
7、读书笔记,关于读书心得的记述。阅读中可加探讨的事项很多,比如小说的开头和结尾的写法汇总;文章风格怎样才能写得雄健或柔婉的法则分析;某句诗词觉得其好的理由;阅读中的疑点等等。读书笔记以简短朴实为宜,除了论断、理由、例证,不必多说无谓的话。
8、文章与绘画都可以分习作、应用之作和创作三种。习作是法则与手腕的练习,随时可以做,每次有一定的着眼点。应用之作是对付他人和事务的东西,有时间要求,不许我们多费时间。创作全是自由的天地,可以尽自己的心力忠实地去做,做到自己满意了才放手。忠于创作就是忠于自己。
9、创作的生命在于有新鲜的意味。创作的第一步是发现有新鲜意味的题材,世间的事物都是现成的、平凡的、旧有的,能在平凡事物中看出新的意味是创作家的第一种资格。有了题材,要成为作品,必须有熟练的手腕,即基本功夫要打实在。
10、想创作,非先忠实地在习作上做功夫不可。创作是无程限的,所需要的习作根底也无程限。真正的画家,终身在写生上用功,真正的文学家,虽至头白亦手不释卷,寻求文章的秘奥。
摘录至此,突然发现,我看的不只是本关于读写的书,这书还照出了我内心的浮躁与功利。文为心言,而抒发心中所感原本是忠于自己之事,还是把根底扎牢,暂把阅读量和稿费抛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