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这两个字,不知为何,一说出来感觉似乎有些遥远了,带着一股复古泛黄的味道,也带着回忆。
像书信一样,曾经的日记都是写在本子上的,有相对精致些的本子,还带着锁头。上了锁,所有的文字就都成了秘密。
我喜欢字写在纸上写出凹凸的质感,觉得那样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写。当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听笔下发出刷刷的写字声,仿佛世界都因此停止。这时,心头会有一种浮躁社会少有的幸福感——静心的诉说。
我的日记并不多,初中时写了两个日记本,现在还躺在书柜里,这么多年没有翻看过。那时虽然年纪不大,心里却总担心日记以这样真实的一种方式存在,是不安全的,会被偷窥的,后来就选择在qq空间里,无所顾忌的写。
我有两个qq号,一个用来聊天,一个用来记录。那时的快乐就在于,写日记对我来说是一件特别痛快的事,未经任何修饰,一气呵成,所写即所想。
这样的毫无保留,可能是我日记生涯里最放肆的诉说了。与其说是写日记,不如说是倾泻,那是一种身心合一的感觉,文字真实而灵动。是在那之后的很多年里,再也写不出来的感觉。此外还很安心,就像个最真诚的朋友,在一直陪伴着我,让我有所依托,不会寂寞。
但是后来,我没有隐私了,qq空间被家人用来玩游戏,我便不得已停止了空间日记,只能写写说说了。
可是说说后来也被监视了,并时常遭到责怪。比如表达忧伤时,说我像个怨妇;积极阳光时,说我哗众取宠。
后来,我学会了低调,从不轻易表达自己,甚至会把一些优点隐藏起来。我并不需要什么赞赏,更喜欢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娱自乐,并且一直认为,优秀的人,是不需要张扬的,它像心底开出的花,无所谓被欣赏,兀自美丽,兀自欢喜。
可是,那段无处说话的日子,仍然是难过与憋闷的。之后我找了好几个地方写日记,最后都没能安定下来。寻寻觅觅,到头来只有最开始的空间才让我感觉安心。
也许我从来不习惯改变,认定了就很难再换。像从没换过的qq昵称、微信头像、手机号,很多很多。但即使现在空间已经无人监视,感觉也回不去了。就像破碎的爱情,无法修补,最后,我为空间写了一首诗。
亲爱的
请允许我这样叫你
在这一片落寞之地
至少还有你
承载着我的欢乐悲喜
已然忘了怎么动笔
害怕这毫无声息的死寂
但你一直在这里 在这里
等待着我倾吐心迹
而我却宁愿
让悲痛烂在心底
心 早已疲惫
连空气都让人觉得窒息
好想就这样一直看着你
久久的发呆 默默的哭泣
然后让这一切的一切
化成最浅淡的一声叹息
亲爱的
我不该这样叫你
因为
我已经无所依赖
直至失语
一个人的伤
一个人学着坚强
最后,我来到了简书。
初来简书时,是想练笔的,像很多人一样,希望自己的文章可以写的更好,可以得到认可。但慢慢的,就被我写成了碎碎念。大概这么多年过去,我仍然需要一个地方诉说,而不是写出什么所谓文学作品。
练习写作固然好,但太需要精力和头脑。我是一个没有那么多追求的人,只想要简单的快乐和安静的自由。
所以最终,我并没有像以前预想的那样,写些有意义的、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帮助的文字,再或者学什么拆书,倒逼输出,想要写作变现之类,我就想写日记,写心情,随心而写,想什么写什么。
在简书的500多天里,我改变了很多,也放松了很多。至少从开始的抓耳挠腮想写好文,到最后变的愿意跟自己说说话,接纳自己的止步不前了。我不再要求自己努力写文,也不再愧疚自己的“胡言乱语”。
这样不是很好吗?日记又有什么不好呢?
当然,人成长了,顾虑就多了,又有多少成年人愿意把琐碎日常和痛苦心事都赤裸裸的写下来让别人围观呢?这里所谓优秀作者那么多,能了解的有几个?
人是多面性的,情绪是多变的,大家都会选择性输出,能说真心话的并不多。但是日记,记录的都该是真实的——真实的事,真实的人,真实的感受。毕竟,这是记录,是抒发,是感慨,不是创作。
我有自己的专属私密空间,虽然灰暗了些,但也是另一面真实的反应,这让我的日常记录变得更加的完整,也让我的情绪有了家。我找到了写文的意义,以及文字对我的价值感。
我确实不喜欢动脑子写作——至少现在这个时期是。也许很多人看不惯这一点,但我只想让自己感觉舒服,身体不好,精力不足,我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
所以,我如今在简书里写的——叫日记也好,碎碎念也罢,甚至称抱怨也未尝不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写下去。写在本上,写在网上,用心用真,一直写下去。
这次又写的随心所欲了,权当是发泄,别人喜欢或者不喜欢,我都觉得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