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群里,某人说:“着急死了,公司外欠的债款收不回来,都影响公司运作了。”大家七嘴八舌:“你还缺钱啊。”“迟早会还你的,有人欠挺好啊,我是欠别人的。”“我们组个团去帮你要,你管吃管住哦。”
嘻嘻哈哈一阵议论,大家又转移到别的话题了。其实,没人真正在意他的钱要的回来要不回来。在这个群里,只有他自己在意。
有人在朋友圈说,最近又忙工作又更文,累病了。下面的留言是:“辛苦了,抱抱。”“多喝水。”“保重身体最要紧啊。”
其实大家对她的关心,也就在留言的那几秒钟内,包括我自己也是。留完言,大家又开始该干嘛干嘛,再没有一秒钟的时间想到她。
不恐高的人,不明白恐高的为什么会膝盖发软面色苍白呼吸紧促。那个时候,恐惧就像一张大网,紧紧地攫住你,感觉自己是在百米高空走钢丝,心跳骤减行动变慢几乎不能正常思考。
不晕车的人,永远也不知道晕车晕船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那种大汗淋漓内心翻江倒海甚至头痛欲裂的痛楚,谁能体会得到?早上出门还是活蹦乱跳的一个人,坐个车就死去活来,简直难以想象。
健康的,不能体会患病者的痛苦;不同行业,永远不能真正了解另一个行业的艰辛;有钱人,不会理解穷人为什么要那么锱铢必较。
感同身受这件事,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在最亲的人之间。最常见的,是父母对子女。
《芈月传》里,芈月的母亲向氏,得知王后想要加害她的两个孩子,心痛之余,她用自尽的方式,舍弃了自己的性命,以保孩子周全。
每一对父母,生活里基本都出现过这样的场景。
睡到半夜,孩子推开门,奶声奶气的跟你们说,她的卧室有蚊子。父母的反应一定是一骨碌爬起来,一边检查她被叮到没有,温柔地给她抹上药水,一边安慰她别担心,有爸爸妈妈在,你安心地闭上眼睛睡吧。安顿好孩子,你们开始手忙脚乱地打蚊子,不消灭了,坚决不肯罢休。
孩子生病了,父母总是又着急又心疼,恨不得病是生在自己身上。你们第一时间带他看医生,打针的时候,仿佛医生的针头扎在了你们的心脏。病好了以后,急着给孩子补充营养,买新玩具以便在精神上安慰他。而你们自己生病的时候,却总是一拖再拖。
闺蜜跟我说,她原来最看不上的,就是那些追着娃娃屁股后面给娃喂饭的妈妈了。她总是想,真傻,饿一顿或打一顿就能解决的问题,干嘛搞得这么费劲。 喂一顿饭,伤了一天的精气神。她想:等我以后有了娃,一定不会这样迷失自己。
后来,她也有了娃了。未能免俗,她也成了追着娃喂饭的、自己曾经鄙视的那群人。“没办法,想到娃没吃饱,会饿,就心疼。别说让她饿一顿了,就是少吃了一勺饭,我都揪心啊。”
不仅仅是吃饭问题,她其实彻底沦落成了娃奴。“她在幼儿园,我担心她冻着热着。她只要放学的时候有点闷闷不乐,我就害怕是她受到了老师的打击或是其他小朋友的排挤。我知道不对,可是,她不开心,我就开心不起来。”
我们对孩子是这样,我们的父母对我们,又何尝不是一样。
一次我喝多了酒,半个脑袋尖锐地痛。我昏昏乎乎睡过去,又疼醒过来。如此反复几次。等我终于沉沉睡去,再醒来的时候,发现我妈一直在给我揉着那疼痛的半个脑袋。她看我醒过来,急急地问我好点没有。见我点头,她才欣慰地停下来。
之前我在感情中遇到不顺,我妈曾成夜成夜地睡不着。她说:“我知道自己女儿的性格,眼中揉不得沙子。想着她现在的失望心情,我怎么能不难过。”我妈明知道,我一向是自己做主,大事小事,她劝也没用。她不说什么,却急我之所急想我之所想。
真正感同身受的,只能是自己最亲的人。除了父母兄妹,少数亲密的爱人之间和闺蜜之间也有可能。除此以外,绝大多数情况下,别人非但不在意你的窘境,甚至还可能有落井下石、心中窃喜的,也未可知。
因而,我们有什么烦心事,找朋友唠叨几句,喝个酒解个闷是可以的,但千万别指望别人真的能帮上你。有人给你支招,我们充满感激;没人买账,也不要失望。现在的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都忙。
对于独自在外打拼的我们,也要学会报喜不报忧,不给父母添堵。
色诺芬说:我们有谁看到从别人处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从父母处所受的恩惠更多呢?
知恩图报,而相对于金钱物质上的回报,父母更在意的,是我们能不能照顾好自己,是我们过得好不好。
父母年纪大了,有些事对他们说了,只是给他们徒增些心理负担,让他们干着急,却帮不上忙,这对老年人的健康非常不利。与其这样,倒不如适当隐瞒。
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是成长的第一步。你的困惑或伤痛,除了父母,只有有同样困惑或伤痛的人,才能真正理解。省下抱怨和诉苦的时间,走在踏实寻求出口的路上,才是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