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忘养儿初心
作者说:绝大多数父母,在孩子刚出生时,几乎都怀有同样一颗热乎乎的“初心”:唯愿这个小生命一生平安、幸福、健康、快乐,至于其他一切,似乎都可以当做“浮云”;
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初心就渐渐变成了“妄心”,浮云也成了“乌云”,比如: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会叫妈妈了,会走路了,可是自己的宝贝还在咿咿呀呀、摇摇晃晃,别人家的孩子会背唐诗了、跳舞获奖了,但是自己的宝贝还躲在妈妈身后,即使参加演出也只能当观众......
于是,爸爸妈妈就会越来越不淡然,养儿的方向也开始摇摆不定,越来越焦虑:我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差距越来越大,现在都不优秀,以后怎么办?
不管是孩子的成长路径,还是爸爸妈妈的育儿过程,其实都不是天生就有一个现成的罗盘,也就是说,孩子和爸爸妈妈本身就是航行之人,当事人自己是否有安全感,取决于他们对自己选择的起点和终点是否无怨无悔;
所以,减少人生路径不安的方法之一就是澄清自己的人生假设;
假设不同,路径不同;如果你的人生假设是人必须有钱才幸福,那么,你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无形就会按照这个方向去努力;
你的育儿初心又是什么呢?
2、缺乏安全感和惧足安全感的父母常有的人生假设
缺乏安全感的父母常有的人生假设:
人必须有钱;
人必须有用;
人必须优秀;
人必须强势;
人必须完美;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惧足安全感的父母常有的人生假设:
天塌下来有长汉子顶着;
儿孙自有儿孙福;
那又怎样呢?
示弱是一种美德;
试错是天赋人权;
一切皆如我愿,有些还会更好......
缺乏安全感的各种假设,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惧足安全感的假设,却不一定人人都有机会听到;
读到这里,我们不妨对号入座一下:你自己是哪种类型的父母呢?
说实话,我自己就是第一种“缺乏安全感”的妈妈,这也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需要先培养自己内在的安全感,然后才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比如:“儿孙自有儿孙福”——成人的树,不必敲敲打打,树已长成,敲敲打打只会让树本身更歪;
再比如:“那又怎样呢?”有些事情已经发生了,无法改变了,那又怎样呢?这不是自我放纵,也不是一味懊悔,而是告诉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允许自己试错,我不完美,但我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还是那句话——想是问题,做是答案,行动才会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