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16年1月24日,19:30-21:30,2小时;
阅读书本:《失控》,作者:【美】凯文·凯利;新星出版社;P189-P322;
阅读目标:通过阅读本书,了解未来可能的趋势?拓宽视野
阅读笔记:
第7章:控制的兴起
本章通过对第一个人工自我、机械的成熟、套套逻辑的原型、自我能动派等的讲述,来展示了自动控制的三个步骤:即对能量、对物质、对信息的控制。
从瓦特的飞球调控器开始了万能的自我控制之路,自动马力本身冰是知识革命的第一阶段。所以说,把世界拖入信息时代的,是那些粗糙的蒸汽机,而不是那些微小的芯片。在发展的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了电的本性是两面的,电的技术可分为强电与弱电。对弱电的利用又开启了人类对整个社会的重新构想,在电话交换网络的通道里,第一个电学意义上的自我诞生了。之后,诺伯特·维纳的作品《控制论》令[反馈]的观念渗透进了技术文化的各个方面,于是物质的精准性得以控制。递归循环的概念动摇了逻辑哲学。令人们明白圆圈的完整性就是自我的自我控制。
第8章:封闭系统
海洋科学家开启了微生物生态环境的复制,从中发现了如果复杂系统能够在一段时间的互相迁就之后获得共同的平衡,那么之后就再没有什么能够让它脱离轨道了。还得出了是微生物进行了最大量的呼吸,产生了空气,最终供养了地球上无穷的可见生物这样的结论。上世纪末开始就已经可以邮购盖亚,一种封闭的生态自生存环境,这个生态盖亚的球越大,达到的稳定所需的时间就越长,破坏它也就越困难。只要处于正常状态,一个活系统的集体代谢过程就会扎下根,然后一直持续下去。
有意思的是,科学不断地尝试探索人造生态环境。科学家通过人与绿藻在封闭环境中的互给存活来证明环境中不同物种之间紧密关联。NASA启动了面包板计划来实验太空存活,不过NASA的方式似乎是较技术地组合生存的要素(受控的)。而“生物圈2号”的实验则采用了纯生物的系统(失控的),他们在密封的非常非常巨大的玻璃圆顶房内添置生物系统—植物、动物、昆虫、鱼还有微生物,然后,依靠初始系统的自我稳定倾向自行组织出一个生物圈的大气,采用的是【合成生态学的原则】将“控制权”交出去。虽然这个实验最终在两年后失败了,但两年间8个人以及大部分物种的生存无疑是具有巨大的参考经验的!
第9章:【冒出】的生态圈
本章讲述的是“生物圈2号”的进展令失控生物学有了它自己的位置。通过这个实验了解了封闭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还获得了在封闭的生态系统中维持人类生存和生态平衡的知识与经验,在这个实验中的核心是人类的存在。通过对这个微缩的盖亚进行人工的干预,加快地质变化、或进化所需条件来观察各个物种、生态之间互相影响的作用。也许这些人为干预正是系统最终未能长久成功的原因之一?当系统一旦“冒出”,其自立、自稳定的程度就更高,也就不再需要初创时所需的人为扶持。以此类推,假如人类利用足够的复杂性和灵活性来制造机器和机械系统,它们也会“冒出”?可能吧。
“生物圈2号”证明了:生命就是技术,生命是终级技术。因此,机器技术将替代所有生物物种。说实话,对此,我有点难以想象。但是似乎又真是那么回事。
第10章:工业生态学
本章所讲述的场景大部分已在生活中实现,在对未来的预言中,KK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前瞻者。比如书中所说的“家域网”,与我们现在所说的“物联网”是一回事,只不过名称不同罢了,基本已可实现。而且从对提高效率的迫切性来说,工作环境会更早实现家域网。
另外有个概念:磨损。它分布得越广,其价值就越高。人类渴求隐私,但事实上,我们的社会性胜过独立性。这个概念的应用,我的理解在现代就是“分享”经济的兴起。而且它正方兴未艾。
作者预言,下个纪元的特色是新生物而不是仿生学。
第11章:网络经济学
信息工厂:分布式、去中心化、协作以及可适应性。
运输、批发、零售、通讯、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制造、仓储—之间的界线都消失在无限的网络之中。这个预言好准啊,目前正轰轰烈烈地上演着。我们在这个潮流中无所适从。想要很好地应对唯一的办法就是顺着潮流行走。
书中说,自然通过牺牲简洁性来换取可靠性。我理解是,自然并不介意物种、新事物的增加,因为它可以通过优胜劣汰来选择适合的。
网络经济将盛行。对于这项预言,当然,它已应验。联通所有的一切。
阅读感想:神秘的大自然,不仅可供参考,我们的未来还将会是将技术逻辑融入生物,生物逻辑亦正在融入机械。做好准备吧!在物竞天择的环境中,我们所能做的是适者生存。
我在参加文魁大脑读书会2016年阅读年挑战计划,本年度我要阅读书籍70-100本,请大家监督。每周没有完成的,发微信红包150元,一年没有达标70本的,再发微信红包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