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16年1月21日,20:30-22:00,1.5小时;
阅读书本:《失控》,作者:【美】凯文·凯利;新星出版社;P1-P60;
阅读目标:通过阅读本书,了解未来可能的趋势?拓宽视野
阅读笔记:
第一章:人造与天生
机器,正在生物化;而生物,正在工程化。
理解:新生物文明,生物化与工程化两者交融、联姻。
1.2生物逻辑的胜利
作者将这些人造或天然的系统统称为“活系统”。
感悟:所谓生物工程就是技术逻辑植入生物,并生长出来,使之进行定向人工进化;而基因工程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定向人工进化。
关于律神的理解:即生存(自我维持)与发展(自我完善)遵循的基本原则。
1.3学会向我们的创造物低头
理解:人类的创造力有两种:华丽绚烂的类型,缓慢而宽广的创造力(时时刻刻拥有)
人造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具有自治力、适应力以及创造力,也随之失去我们的控制。
感受:有点恐怖。
第二章:蜂群思维
2.1分布式管理
昆虫群体都不仅仅是类似于有机体,它就是一个有机体。
理解蜜蜂如何选定蜂巢之家:侦察蜂跳舞表达所侦察的地点合适,第2只蜂去察看并回来跳舞表达合适,第3只蜂去察看并回来跳舞表达合适,第4只……第n只蜂去察看并回来跳舞表达合适。当这个n达到足够大时,地点意愿起到了指数级的表达,最后形成了一致的决定。
2.2群氓的集体智慧
克雷格·雷诺兹发现了群体规律。它是自适应的技巧,适用于分布式的活系统,包括有机的与人造的。
2.3非匀质的看不见的手
理解:当集群的数量成倍增多,并且交流,复杂程度成倍提高,则涌现现象发生了,即从量变转为质变。而个体的属性中本就蕴涵了集群。
又有什么潜藏在人类个体中没有涌现出来?
感悟:此处为抛砖引玉,关于未来的思考
2.4认知行为的分散记忆
不同的大脑区域分管不同的功能。
猜测记忆在某种程度上是与时间和空间捆绑在一起的。
感知的行为和记忆的行为是相同的。两者都是将许多分布的碎片组合成一个自然涌现出的整体。
稀疏分布记忆,一种能够将思维所拥有的任何感知存入有限记忆机制的方法。--卡内尔瓦
2.5从量变到质变
理解:数目增加—作用指数级增长—足够大—群体的动态特性,从量变到质变
2.6群集的利与弊
理解:有两种途径可以产生“更多”,即技术与自然(群集模型)。
这两种极端组织方式都只存在于理论之中,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所有系统都是这两种极端的混合物。
感悟与比喻:关于群集模型,我将之比喻为人身体的自愈系统,可妥?
蜂群、电脑网络、大脑神经元网络、动物的食物链、以及代理群集
对应各自的名称:网络、复杂自适应系统、群系统、活系统、或群集系统。
这些自治成员之间彼此高度连接。但并非连到一个中央枢纽上。它们组成了一个对等网络。由于没有控制中心,它们是去中心化分布在系统中的。
无论在哪里,只要有“涌现”的字眼出现,人类的控制就消失了。
科学已经解决了所有简单任务—都是些清晰而简明的信号。现在它所面对的只剩下噪音;它必须直面生命的杂乱。
2.7网络是二十一世纪的图标
无数的个体思维聚在一直民,形成了无可逆转的社会性。它所表达的既包含了计算机的逻辑,又包含了大自然的逻辑。
理解:即复合逻辑。
艾伦·凯说,个人拥有的图书是文艺复兴时期个人意识的主要塑造者之一,而广泛使用的联网计算机将来会成为人类主要塑造者。
感悟:预言相当准确!
理解:我们仅仅作为身处网络中的神经元,是意料不到、无法理解、控制不了这些作为群体涌现的东西。
第3章:有心智的机器
3.1取悦有身体的机器
感悟:美国表演艺术家马克·波林,用废弃与半借半偷来的机器制造的低成本的机器人,非常疯狂,仿佛是有生命的。怪不得很多美国的科幻片中就有这样类似机器人与人类争夺控制权的情节,看来在未来如果赋予机器人思想、自治集群模型,这种事情也是可能发生的。想起这个有点不寒而栗。
3.2快速、廉价、失控
布鲁克斯的设想在一个叫“成吉思”的机巧装置上成形。所有十二个电机和二十一个传感器分布在没有中央处理器的可解耦网络上。然而这十二个充当肌肉的电机和二十一个传感器之间的交互作用居然产生了令人惊叹的复杂性和类似生命体的行为。
我的理解: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并给每个部件以简单的规则自运行,且各个部件之间彼此联结、彼此独立规则运作,形成简单的群集模型。
复杂性就是这样依靠叠加而不是改变其基本结构而累积起来的。最底层的行为并不会被扰乱。
布鲁克斯为机器人设计的分布式控制结构后来被称作“包容架构”。
阅读感想:整本书有707页,今天花了1.5个小时,才看了60页,不知道要花多少天才能看完?尽管如此,这本书还是非常吸引我。因为它带领我进入一个未知的神奇的未来设想。
我在参加文魁大脑读书会2016年阅读年挑战计划,本年度我要阅读书籍70-100本,请大家监督。每周没有完成的,发微信红包150元,一年没有达标70本的,再发微信红包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