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来到国外之后才真正意识到规律运动的重要。
国外的人似乎更注重运动生活,因为几乎是随时随地,都都能看到一身专业装备的男人女人,沿着河流,沿着马路,一边大步迈开,一边调整呼吸,目视前方,汗流浃背。
走在街上,随处可见外国的年轻姑娘们,同时惊奇于她们的好身材——哪怕穿着简单的衬衫马裤,却也能穿出走T台的气场风格,满满别具一格的个人特色,望尘莫及,惹人艳羡。
不由得想起,曾经认识的一些女友们,容貌姣好,身材纤纤,穿着裁剪精致的衣服,却总让人有一种行走的空荡衣架之感,几分苍白无味,几分了无生气。
不像是“穿”了衣服,更像是被衣服“穿”。
后来逐渐发现了关于洋妞们的一个秘密。那就是我们曾信奉的“骨瘦如柴”,其实并不是美;体重降下三位数,也不真得值得多么自豪。
至上美感的象征,不是“瘦”,不是那种天生体质中的羸弱,更不是那种强制节食后的病怏。
而是一种线条感。
是一种不失力量的纤细;
是一种活力四射的干练;
是一种需要依靠毅力和自律坚持的日积月累;
是在习惯尽情流淌汗水,心率达到定值的状态之后,长期以往自然而然形成的体态,是在将体内多余糖分和脂肪一点点分解掉消耗的同时,排掉体内毒素,如同重获新生的心态。
要想达到这种状态,也只有运动能给予。
2
大概从前年开始,我坚持跑步;
后来发现跑步虽好,却有损膝盖,便改成了游泳。
方式不同,作用却相同。
初衷自然是为了减肥。
因为增了重,于是便心惊胆战地开始跑步;
后来在不知不觉,竟然养成了一种习惯。
每天或是短到半个小时,或是长到两个钟头的运动时间,成了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
运动的时候,你可以什么都想,天马行空,光怪陆离;
却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冥想沉寂,四下皆空。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在运动前会感到烦躁不安的事情,在运动之后便会烟消云散;
在运动前只觉得无从下手的难题,在运动之后便会迎刃而解。
运动,其实不只是一种只会让人流汗的过程。
它是一种能与自我对话的修行。
孤独,却有益。
一个人的一天中,耳畔杂音不断,脑际信息爆炸,马不停蹄,高速运转,熄灯之时,你会发觉你每一天留给自己的时间,其实少之又少。
唯有在运动的时候,你的世界只有自己,你的眼中只唯一: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双目直盯跑步机上的公里数,泳道尽头的计数表,在这段时间里,你会觉得人生不过如此,它复杂却不该忙乱,它平庸却不该沉闷,人生中的每一天,就该如同你此时在经历的这一场直奔终点的同自己的“比赛”一般,你只需思考速度,倾听心跳,脚下发力,手中攥紧,拼尽全力去奔向视线所及的终点。
哪怕孤独一人,哪怕无人观战,你的挑战极限无人可知,你的咬牙坚韧无人可懂,可是你依旧在这漫长却短暂的修炼中,成就了自身。
这就是运动的意义。
3
我曾经在读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的时候,我谈些什么》里,划出了一句这样的话:
“持之以恒,不乱节奏,对于长期作业实在至为重要。
一旦节奏得以设定,其余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然后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确无误地旋转起来,对待持之以恒,何等小心翼翼亦不为过。”
村上口中的“节奏”,便是一种运动的习惯。
或者说,是一种生活的规律。
因为眼观当下,越来越多的职业的主要内容,俨然都是需要长期伏案的工作。
人们谈起“运动”,或是不以为意,或是借口多多:没有时间,精力不足,没有资源……信手拈来,无可厚非。
可越是这样,越是需要养成一种真正能够让自身保持健康状态的习惯。
这种习惯,不是抽烟,不是游戏,不是睡眠……因为对抗疲劳,需要的不是心理上的休憩,而是身体上的疲惫。
家中长辈经常说,休息,就是变换疲劳的方式。
深以为然。
只有运动,只有运动,只有运动。
身边的朋友总是和我说,平日里已经累得不行,根本没有力气锻炼。
我们潜意识里,总觉得“运动”会让我们更疲惫。
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疲惫”,其实只是头脑上的困乏倦怠;每每这时,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给大脑一段放松的时间,让身体代替我们的大脑“疲惫”一会儿。
村上口中的“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确无误地旋转起来”,便指的就是这种能让头脑和身体交替疲惫的规律。找到这种规律的人,从来不会觉得生活忙碌难以招架,他们如同手持精妙工具的匠人,将生活托于手心,精准切割,熟稔掌控,将人生过出一种忙而不庸,匆而不燥的节奏感来。
运动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节省时间。
4
运动是自始至终孤独一人的燃烧和蜕变。
它枯燥,乏味,庸碌,疲惫,堪称一种自我折磨。
可就是在这卑微、沉默的坚持中,我们重塑了内心,挑战着极限,寻找着平凡生活中,能让自己无怨无悔的真谛。
生活这么艰难,我们已经不能流泪,
那么,就流汗吧。
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