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临近春节,我们就会像候鸟一样,从城市迁往农村,从工作地方迁往老家。
如果没有这样一种迁徙经历,似乎就不算过年,而只是一次七天的假期。
似乎在我们的意识里,已经把过年,与老家紧紧联系到了一起。
春节过后的初七、初八、初九,是从农村迁往城市,从老家迁往工作地的高峰期。
我猜,你大概已经回城了,或是正在回城的路上。
闹轰轰地春节,就此落下帷幕。
鞭炮声远去,家人欢聚一堂的笑声淡去。
农村的老家,归于往常的平静。
留下门口红色的对联、神台上的红蜡和残存的香签;
或许,灶台里还冒着丝炊烟,锅里还留下丝丝温热。
屋里放着一些过年礼尚往来的礼盒,还有过节时做的糍粑、粽子等美食。
这些,就像春节后的余温,给人以回味与些许安慰。
今年的春节来得比较早,才过大寒节气,就要过年了,再过一阵,才是立春。
即使天害地冻,也丝毫不减节日暧烘烘的感觉。
就要回城了,回到工作岗位了。
我狠你的车后备箱,一定装满了家人的爱:萝卜、青菜、土鸡……种种美食。
亲人还驻留在村口,看着你的车缓缓离开,然后挥挥手。
家乡在车窗的后视镜里越来越远。
而城市离你却越来越近。
回到城里,把车停车在楼下,把大包小包把东西提进家门。这些带着乡土气的家乡味道,与你明亮、宽敞、现代的屋子形成一种反差。
你立刻清醒:已经回到日常了,要开启新一年的忙碌了。
家里的布局,家里的桌子、沙发、餐具、床、柜子……仍旧是年前的样子,一点也没有变。明天要去上班的地方没有变,工作内容没有变、要接触地人没有变。
春节就像一场梦般,让你恍然如隔世。
春节的魅力,也许就在于,我们有了一个逃离日常轨道束缚,到另一个轨道去经历一番的机会。
今年的春节,似乎比以往来得浓烈些。
网上说这是一种“报复性”,我想说,这是在”狠狠地生活“。把那些麻木的神经,用这节日的欢快,使劲的唤醒。如酒后的那阵哭泣般,有点面面悲壮,有点几年辛酸,有种今朝有酒今朝醉地尽兴。
毕竟,2023年太不容易。我们刚刚从新冠第一次冲击中恢复过来,生活不易、健康可贵,所以春节必须“狠狠地过”,狠狠地放鞭炮、放烟花、狠狠地准备一桌桌美味,狠狠地要相聚在一起。
春节,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共振动,只要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你就无法忽视的存在。
在春节前一个月,城市与乡村的各个角落就已经慢慢,弥散着一种节日的氛围,越是接近春节,这股气息就越是浓烈。
这股气息,化作处处可见的一片片中国红,化作超市里各种富有浓浓地年味的礼盒包装,化作屏幕上的年画与各种年味广告,化作批发市场越来越忙碌的身影、化作水果市场精彩纷呈的礼盒,化作街边挥笔写下的一副副春联,化作村头陆陆继继归来的人群。
这种气息触动着你的神经,勾起你儿时,所有关于春节的美好回忆,你的内心生起了满满地期望。
过节到底是什么?
就是要准备很多年货:
就是要打扫房子、贴春联、贴吧窗花、放鞭炮、拜神祭祖宗:
就是要做很多好吃的:豆腐、糍粑、粽子……吃不吃不重要,反正一定要有:
就是要与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放开门炮。
就是要走亲访友,相互加深情感与联系;
就是要发红包、领红包、恭喜祝福;
就是要看看春晚,有那些人上春晚啦,主持人是谁啊,有什么节日啊,重点是要看有没有令人发笑、引起强烈共鸣的小品。
就是要看贺岁片,哇!好惊艳的国产剧,《满江红》、《流浪地球2》……还要看看有什么亲子档的电影。
就是要去人群蜂拥地方,看人山人海,吃街边小摊;
就是要看孩童的嬉吵闹、成年人成堆地“农门阵”(聚众聊天)……
就是要在手机上发祝福,看朋友圈、视频里别人的春节。
突然明白,原来,大家其实都在过着大致一样的春节。
在春节里每个人都可以暂时放下日常的人设,有那么一点童真童趣,有那么一点任性,有那么一些例外。
春节,给生活以例外与宽容。很多事情会变得不一样。
首先,时间不一样了,不再受制定于闹铃,时间突然变慢了,慢到,有耐心坐下来,好好聊聊天,好好做一份美食。
其次,吃饭的形式变了,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而是为和团圆,为了完成节日的一个环节而吃饭;为了新朋好友聚一聚而吃饭。
还有,人对事物的心态更豁达了,大过年的,很多事情都容易放下;很多平时舍不得花的钱,现在可以大方出手;很多平时要严格要求的事,现在可以宽容了。
2023年的春节已经收尾了,写下这些文字,给它画个像,记录下来。
明年的春节,会是怎样?
用文字记录的东西,和用视频相片记录的东西,在将来回头再看的时候,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不要浪费生命里的点滴感悟,也许是对时光最好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