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语音版:http://t.cn/RqkBBdp
图/yee
(敏感、奇异、极简、碎片化,她说她画的是她自己。)
最近,我在思考,社群是个怎样的东西。它可以在你无聊的时候,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有时,也会烦,一打开,上千条的信息,感觉绑架了时间。
昨天,刚好在群里,看到一小伙伴发出了一个二维码。是一个微信群二维码,群名是“石岐《百鸟朝凤》”观影团。
《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的遗作,延续了其一贯的现实主义风格。讲民间艺术传承的叙事并不复杂:少年游天鸣在父亲强迫下去了唢呐匠焦三爷那拜师学艺、成为传人。等他长大出师后,却面临传统文化难以为继的现实。
价值传递也朴素简单:吹唢呐等传统技艺在时代变迁中日渐式微,仍有“匠人”明知市场前景迷茫,却在“原地”守候。这部分人带着对匠心精神与文化基因的传承使命,对文化自觉、艺术定力的坚持,对公允伦理观与价值观的坚守,借焦三爷之口说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执的态度。
其实,一直都有一些导演默默地坚守着文艺片这一领域。“唯票房论”的时代,文艺片叫好不叫座,使其前路茫茫。
是啊,互联网时代,文艺就和屎一样,又臭,又不值钱。
我默默地打开了Unimor的微信公众平台后台。一页一页地翻看着发布过的内容,很多作者也写着写着就没写下去了。Unimor的呼喊是:您平凡故事的留声机。很多人不想写自己的故事,是怕被别人看穿,因为人最内心的感情是脆弱的;很多人不想写别人的故事,怕伤害到别人,因为很多故事会触发伤心。但,我依旧坚持做下去,没有故事,就写写杂文,我想,在浮躁的世界里,我们需要有一点坚持,来补给和滋养干涸的心灵,来替钢铁森林里匆忙的人们停下来,聆听生活的声音。
有人觉得,Unimor是个很文艺的平台,但文艺又是什么呢?是风花雪月的不羁,还是琴棋书画的诗意?坐在咖啡馆靠窗位置静静地看书、音乐节上跟着呼啸与光源声嘶力竭,还是凌晨三点半掐灭最后一支烟头枕着孤独入眠?森女系,小清新,忧郁范,还是浓郁的复古文化情怀浮夸作祟?拿着微单或专业单反,走过的残墙断垣?从阿尔卑斯到夏威夷的背包流浪,那些隐藏在北京胡同深处以手工和自我打造出的个性店铺,还是在丽江大水车下抱着木吉他不肯离去的白衣少年?
其实,我们的大多数人都在文艺术地过着。
文艺不是年轻人的专利,爱跳广场舞的大妈笑起来同样灿若油画。文艺不是小姑娘的乌托邦,程序员欧巴们深情起来码出的产品到处藏有表白机关。文艺更不是非要站在多大的舞台一览众山小,街头上那些快闪的人们,面对着选秀节目的万人瞩目,他们可以把周杰伦的唱歌精神悄然有力渗透在空气里。甚至可以说,你通过爱好,融入于社群,看着社群的小伙伴聊着你可以畅想的事,也是文艺。每一个在生活夹缝中热爱呼吸的人,本身都很文艺,只是你不自知罢了。
除却死亡,文艺是人类历史上最公平的信仰。
Unimor,坚持将您平凡的故事保存下来,直至微信消失。我们的故事,或许永远都不会引发成热文,但这是我们码出的美好,相信终有温存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