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一出,肯定会有很大一部分家长自信地说 “我肯定能一碗水端平……”
但反过来问“你觉得你爸妈偏心不?”
一般情况下的答案(20多岁人群)都会是“我觉得是有的,不过现在慢慢也能理解一点了,就是放在自己身上没那么好受。”
这就是爱与被爱的感觉并没有相通
人性会促使你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好的一面投射给家里那个比较乖巧懂事、聪慧的孩子;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投射给那个相对调皮、不爱学习,方方面面不符合自己的某些标准的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对其中一个孩子更关注一些,对另一个孩子更冷淡一些。
而每个家庭的情况又是不一样的
或许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因,父亲会对女儿格外宠一点,母亲会对儿子格外包容一些。
小的会比大的更受照顾和偏爱一些,因为大人的潜意识里会觉得小的相对会弱一点,会吃亏,所以就格外的袒护,吵闹时总对大的斥责多一些。
所以,客观来说,种种因素会导致你很难真正做到 “一碗水端平”。
都是父母十月怀胎生下的孩子,只不过一个大、一个小,大的就得让着小的,否则就是不懂事。
父母会因为忙碌于生活中,而认为家庭中小孩子的事都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孩子的心小呀,再小的事,处理不好,在他们心里都是天大的事。娘胎里都是有记忆的,更何况是有思辨能力的小孩子了呢!
1、妈妈的手机是我买的,弟弟的手机是妈妈买的……
这句话描述的行为很符合大众的逻辑,没有什么值得争议的。
但,如果那个“我”是你呢?
都是孩子,谁不想拥有父母同等的爱呢,大的物质上无法保证平等,但最起码日常生活中琐碎的爱,希望是互相付出与给予的。
2、你弟弟借你的钱我替他还给你……
那我借弟弟的钱谁替我还呢?
3、等妹妹吃完了你再吃,别跟她抢,一会儿把她噎着了……
妈妈洗了一碗葡萄放茶几上,妹妹兴奋地吃着爸爸剥好了皮的,眼睛盯着碗里,看到哥哥伸手了之后,她急着开始自己去扒拉,手和嘴都很急切。
见状,爸爸和妈妈不约而同地对着哥哥说,“你别跟小女抢,等她一会不吃了你再……”
这时来串门的姐姐顺手把碗推到了妹妹面前,妹妹开心地吃着,当姐姐的余光落到弟弟身上时,眼神落寞但并没有再去争抢的弟弟格外让人心疼,作为姐姐的“我”也瞬时懊悔自己刚才下意识偏袒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也曾在自己身上发生过,自己明白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但,爸爸妈妈习以为常。
爱很容易被捕到并感受到,也很容易因捕不到而失望。
所以
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是被认可的,感受到自己在父母眼里是很棒的,是很重要的,是很独特的,能欣赏孩子优点的同时也能接纳他们的缺点,在孩子成长的行囊中存入很多很多的爱,这每一份爱,都将是他们今后孤单旅途中饿了渴了时的食粮。
这一切也都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