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生死,还有爱
——我的班主任成长故事
尊敬的专家、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
抽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原打算讲讲面对死亡的问题,但难得有机会跟大家交流,悲伤的东西还是自己消化掉好。也曾打算模仿那些感情充沛的优秀班主任来讲讲“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但殷浩说,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我的立场是,别把自己放在救世主的位置谈教育。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个瘦条的男孩子,他一米八多,体重却未过110斤,小脸尖尖的,校服宽松而邋遢,头发常常可以遮住眼睛,经常请假不上体育课,交上来的病历说他心脏有先天疾病,曾经做过大型手术,而且会有复发的可能。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真没怎么当回事,也就觉得他娇贵一些而已,但他很聪颖,理科成绩很不错,虽然有时精神状态不好,但写的文章却有自己的思考。
准备成人礼的时候,按理每个家长都会给孩子写一封家书的,可是他的家长没有准时交上来,也没有给我回短信,成人礼那天我只好随手写了一张字装进信封备用。果然,他家长没有来参加成人礼,之后的那个星期他整个人都萎靡不振,上课怎么都叫不起来,说他一下就焦急、狂躁。
我只好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等到我忙完手头的事情,然后陪我在操场上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我一步步地引诱他谈谈人生,终于知道他这段时间为什么情绪那么不对劲了——原来,他妈妈给他生了一个小弟弟。我一听,不错呀,正好可以写那篇给2035的18岁啊!等我昂着头看他时,才发现他的眼角挂着泪珠,一米八的男孩梨花带雨,都不知道怎么形容那一幕。原来,他怀疑父母以为他马上要死了,所以赶紧生一个弟弟来取代他,现在有了小弟弟,他的死活不再有人理了。
我一听,顿时不知道怎样回答他好,只能开玩笑地跟他说,绕圈可以把人生的路延长。在绕圈的时候,我跟他说起我妈教育我的话——人活着嘛,就是为了传宗接代。刚开始我还觉得我妈太俗了,越往后越觉得有道理,世上多少人的奋斗不都是为了后代活得更好呢?
于是,我就跟他说,反正现在也高三了,再过半年高考结束后,赶紧找个女朋友,大学去结婚了怎样啊。他使命地摇头,怕是自己都活不长了,还是别害人家姑娘了,万一生个娃,自己又挂掉了,那孩子又要跟别人的姓,我妈现在要带我弟,可怜的孩子。
好吧,我决定不再逗他了。我跟他讲弗洛姆《爱的艺术》和《逃避自由》里的观点。我想告诉他什么是爱,自爱不等于自恋,更不等于自私,爱自己就意味着追求生命、幸福、自由和发展,爱一个人就意味着爱这样的人,有爱的人是活在很多人心里的,有很多人惦记着你,你的生命就丰富而充实了……讲了很多道理,也讲了自己小时候面对的生死问题,也介绍他去读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等等……
生命教育当然不是简单的说教,可作为语文老师,除了说教还能做什么?语文课上通常要遇到死亡这个话题,动不动就是“英年早逝”、“红颜薄命”,每次刚要出口,看他眼神不对,就硬生生地咽下去了。我没办法总是带着心理负担来上课,忍无可忍,我只好单独再跟他谈谈了——你不是红颜吧,也不是天才哦……他很快领会了我的意思,他说写了一些读书笔记,可以给我看看,从他的笔记中,我读出来一线生机,原来他的弟弟已经满月了,小宝宝的笑容是那么的迷人……
他跟我说,他决定好好读书,准备考中大医学院,要把生命的问题弄得更加明白。
其实,我挺感激他的,小时候的经历让我对生死的话题有着非同寻常的执念,虽然这几年读了不少貌似哲学的书,但始终在噩梦中悲痛,在笔记本上悄悄写下了不少开导自己的话。今天,我重温弗洛姆的话——爱并非一种“情感”,而是一种积极的驱动力和内在的相连状态,其目的是对象的幸福、发展与自由。我和他一样,需要这样一种积极的驱动力和内在相连状态,我必须承认——有些矛盾永远无法调和。
班主任的工作,还可以见证生命,见证成长,谢谢这一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