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获奖片《小丑》中的心理学彩蛋也这么优秀!

很多影评都从外部环境来理解电影《小丑》中主人公亚瑟人格分裂的过程。

但这部电影里看到了创作者在表现“成为小丑”的心理过程上也很精彩,层次丰富。说《小丑》是一部心理学教科书级的作品也不为过。当然在很多美国经典电影中,都可以看到心理学在其电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小丑》中亚瑟对身份认同的转变,似乎外在刺激更明显,几件事就把他刺激分裂了。其实他内在也有一个转变的曲折过程,说一句令诸位有些意外的结论:亚瑟一直在挣扎着不成为小丑,但这样的内在冲突之所以揪心,是因为相对于小丑这一人格来说,亚瑟太势单力薄了。

亚瑟的社会功能与电影中“枪”的出现

若要建议一个人去做心理咨询,依据之一是此人是否因为目前的情绪或困惑,妨碍了日常工作生活及人际关系,比如无法完成工作,家庭生活冲突频发,回避社交等等。这些都可以理解为个体的社会功能因为心境问题受到了干扰而受损,如果自己调节不好,持续下去的话,就需要咨询的干预了。

从社会现实层面来论,小丑在是亚瑟的时候,他的社会功能是可以的:有工作,善待好同事,照顾母亲,还有成为喜剧演员的理想,这些都是适应性社会功能的体现。

亚瑟甚至喜欢自己的工作。在医院给儿童跳舞的那一段,观众可以感受到亚瑟表演投入,也很享受,而孩子们的回应给亚瑟对于自己职业身份的认同,带来了正强化,是积极的。

同时,亚瑟在实现理想方面是身体力行的,他习惯记录自己的段子,并报名去参加喜剧演出。相比现实中很多人只幻想成功而不去实践,他已经可以说是榜样了。

在看到亚瑟的社会功能时,便能感受到他想被社会接纳。他在哥谭市这个糟糕的环境中,寻求价值感的努力程度,真的很赞。

直到亚瑟枪掉出来。

从电影的意象来说,枪这个符号,在我目前看到诸多公众号内容里都未提及,影评人可能忽视了枪的符号意义。但从心理角度来看,枪的符号意义是未被亚瑟察觉的潜意识。

大众对潜意识有一个误解,比如很多人会说我潜意识里想……但我实际上如何……其实潜意识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是完全不能被人觉察的意识,但如果潜意识里有冲突,则会以情绪冲突、感受冲突或者行为冲突的方式体现出来。也就是说,你无法知道你潜意识想什么,但你的潜意识可能以情绪、感受或行为的方式在你的生活中刷存在感,让你莫名陷入某种困境,或一直处在某个适应不良的生活模式中。

枪的出现和推动人物行为发展是很有层次的,亚瑟释放出小丑(深度创伤导致的人格分裂症状)的内在过程不是突发的,这符合心境转化的逻辑。

枪第一次出现,是亚瑟在工作场合,这个场合象征着他仍然拥有的社会功能,风雨飘摇中那个唯一稳定的点,但即便如此,生活境遇也让潜意识要强行冒头了。

第二次出现枪,是在家里。亚瑟一个人玩儿枪,很放松,枪走火了,此时还有一个同一种潜意识表现的镜头(拿枪对准母亲的沙发),会在后面讲。在“家”这个场景中,母亲是失功能的,家庭边界也非常扭曲,这是个充满绝望的环境。枪的走火体现了这个环境对潜意识行为的激发性。我们也可以理解在家这个情感单向流动(亚瑟给予母亲)且病态的环境里,潜意识是更想爆发的。

第三次枪的出现,是在病院和小朋友在一起,最开始枪一直是隐藏的,此时意识还在努力把那些原始的破坏性渴望隐藏起来。

可是它很突兀地就掉出来了,让亚瑟适应性的社会功能走向终结。和小朋友工作带着枪,这是缺心眼儿吗?不是,这是潜意识直接导致的冒险行为。他人格中的反社会性,已经越来越占上风了。

直到第四次,他真的开枪了,那个分裂的人格,精神病性的症状集合——小丑,从内心带着理直气壮的姿态走向行为和躯体,心境的转变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此时亚瑟还没有真正变成小丑,最终的人格转换以及身份认同的完成是在电影结束。

而以枪作为符号来表达潜意识,这个潜意识里的冲突强度和暴力程度则可见一斑。

防御性自我的失控及小丑的成人礼

心理防御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一种功能,适应良好的防御会让我们更好成长发展、与他人相处。心理防御可以理解为一道道天然的内在感受防火墙,即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会采取一些特定的行动以避免自己感到痛苦。

比如某人是留守儿童,成长经历很孤独缺乏关注,父母是忽视和照顾不足的,随着他的长大,经济独立,他却表现得比其他孩子更孝顺,对父母照顾非常周到,这可以说是一种良好的“反向形成”的心理防御机制,即把自己儿时被忽视的悲伤和遗憾,转化成对父母的爱的付出,这个行为可以让孩子避免体会到和父母在一起时内心的怨恨和不满。而这些行为都是他出于自我保护无意识的反应。

但当防御一旦失控,就会造成生活的阻碍。

亚瑟其实也在使用“反向形成”的防御。他儿时被虐打被忽视的记忆,电影中表现得好像都被遗忘了。但现实生活中,这种忘记是一种强行的压抑,记忆被压箱底了,但关于记忆的感受则通过行为和情绪一直跟随着亚瑟,包括后面要说的亚瑟困扰的“存在感”。

所以社会功能不错的亚瑟,能如此照顾、顺从母亲,是用“反向形成”的防御机制,通过对母亲的照料来感受到爱和温暖,用来避免感受到对母亲的愤怒,以及对丧失母爱的恐惧。

观众也从洗澡的一幕,看到亚瑟和母亲作为两个成年人没有人伦的边界。所以从一开始影片就暗示了亚瑟的母亲,比亚瑟本人病得更重。

亚瑟是和现实世界有接触的,而母亲则足不出户,生活在妄想中,最开始亚瑟还是比母亲有现实感的,甚至劝母亲说写信给韦恩大财主没有意义。现实感也是评估一个人适应性是否良好的指标。

我理解这个人伦边界给亚瑟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他一方面知道对错,一方面又怕失去母亲的爱而一味地顺从母亲的病态。

所以可以想见,亚瑟的两个自我,一个是儿时极其需要母亲温暖照顾与重视的小男孩,一个是成年的想要摆脱母亲病态压力的男人。

眼尖的人会发现,亚瑟在家里玩儿枪走火的那段,亚瑟最初拿起枪,对准的是母亲常坐的沙发。那时就已经显现出成年男人的那个自我,小丑,是多么想摆脱自己母亲。那个举枪的动作,就是他对母亲的真实感情却无意识的部分。

但是个人都不会弑母(用极端的方式摆脱控制),想想都可怕,所以为了避免让自己感到愧疚,避免对母亲愤怒的感觉带来的痛苦,已经是成年人的亚瑟,却像个孩子一样依恋母亲,比常人更关注母亲。

想要理解这一痛苦的内心冲突,可以捋一下北大学生吴谢宇弑母案。他在杀害母亲之前,表现最突出的也是对母亲高浓度的爱与依恋。

亚瑟还有企图使用另一种成熟的防御机制,将自己拉回到正常人的世界。那就是幽默。亚瑟从小的理想便是当单口相声演员。影片中他也一直为这个理想的职业努力。

幽默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升华”这一防御的一个亚型,也就是人们可以把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提升到文艺创作的层次,通过把它们创作为内容而避免自己直接体会真实的痛苦。所以美国脱口秀演员的笑料除了讽刺政客,就是讲自己或家人的糗事。

这样的心理防御机制,让很多童年经历痛苦的孩子,成长为作家、画家、演员(很多是喜剧演员)。比如伍迪·艾伦从小非常自卑,紧张,适应不良,于是他一直都在试图用幽默来化解自己与生俱来的紧张感。比如《纸牌屋》主演凯文·史派西,原生家庭充斥着暴力行为,经历父亲性侵哥哥母亲坐视不管的童年,他只有在演绎的角色中才能避免自己去体会原生家庭的创伤。

但幽默这种成熟的心理防御,亚瑟的人格水平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他对欢笑与喜剧的理解,在电影中就表现得很扭曲。

在精神病院看到母亲档案的那一刻,亚瑟所有成为正常人的努力全部瓦解了。对曾经经历的愤怒,以及努力平衡却再也无能为力的失败感,通过杀死母亲,切断内在小孩对爱的最后一丝渴望,成为更真实的成年人——小丑。

这是和原生家庭分离最极端的方式,一次血腥的成人礼。

存在感与对镜起舞的小丑

亚瑟的童年经历,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一定会产生“自己是否存在”的疑问,而他自己在电影中也表达过,从小到大都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存在。

这是一个很难理解的体验,但“存在感”这种婴儿早期的体验对其一生的身心健康都至关重要。存在对“自我”来说,是最基础的体验维度。

新生婴儿啼哭时的焦虑是很原始的生存焦虑,他要吃要被回应才能活下去,如果没有这些他则直接体验到生存危机甚至濒死状态。若新生婴儿的每一次啼哭需求都被理解且回应到,他就会慢慢地体会到自我存在于当下,和外部世界建立联结。这种存在感的确定,也让他会更加有安全感。

在长大的过程中,母亲的关注或回应频率都可能因为儿童自身能力的增加而减少,但出生最初两年的存在感和安全感的确定,让孩子建立了对母亲和世界稳定的信任,并继续健康地成长。

可如果这期间婴幼儿常常体验到的是怎么哭都没有安抚,怀抱或食物,那么他将感到自己可能总是处于危及生命的状态,并因为生存焦虑得不到缓解而积累很多内在原始的恐惧。成长中内在感受、情绪、对外部世界的理解都是模糊、不确定的,甚至到成年后也分不清哪些是自己的想法,哪些是世界的现实。

所以精神分析的理论很重视儿童早年的生活经历,心理创伤发生得越早,越原始,成年后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就越高,症状也越严重。很多心理学实验也证实了这个理论,早年创伤可以持续影响人一生的身心健康,甚至生活质量与寿命。

可以推断婴儿时期,小丑已经住进了亚瑟的身心。亚瑟的母亲对他的虐待可能始于刚出生。在亚瑟母亲首次进精神病院前,他都一直在体验一个拒绝、没有共情、长期忽视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一生都注定是痛苦的。

而根据心理学家科胡特对一个人自我(自体)最初由三个部分构成的理论来看,一个成年人能有稳定且完整的自我体验,源于儿时这三个自体部分(三极)都被照顾到了。

这三部分分别是,夸大的自体,即对回应的需要,也是让儿童感到自己是重要的、被特别关注的;第二个则是理想化的自体,即他人能为儿童提供安全、稳定、平静和力量,让孩子能通过这种方式学会缓解焦虑,获得平静的能力;第三部分,被称为“孪生自体”,即儿童需要感到他和关系亲近的人有相似的感觉。

所以当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逐渐体会到完整的、稳定的、存在的自己,是因为他从小被满足了这三个部分的需要,在他自我体验的维度中,内容是充实的,他与他人的关系从小就像镜子一样,镜映出他是可爱的,有价值的,被人珍惜的,而这样一个“镜中人”会让孩子拥有持续一生的自尊与自爱的体验。

可是亚瑟在镜子里,永远看到的是小丑。如果大家留意会发现,每次亚瑟坐在镜子前,镜中小丑的样子都在逐渐变得完整,直到最后他去参加电视节目,在那个镜子中终于出现了一个全然的笃定的小丑形象,比真实还真实。

这个过程也反映出,早年有严重创伤的亚瑟,一直没有完整的自我概念,直到成年人的那个小丑出现,所有内心的黑暗力量相聚融合了之后,他才在“自我体验”的镜子中最终看到了那个“我”。

这么说来,亚瑟真的很可怜,从小生活经历中,没有一个“重要的他人”给过他一点点良性的关系体验,让他能在关系的镜像中看到一个快乐的、被爱着的、自尊的自己。最后他只能通过成年的自己,通过看到小丑,来完成“我是谁”这一人生使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17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46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78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299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09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67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76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62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99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9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67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2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99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87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28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5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