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课上总是我讲得多些,生怕自己拓展不够,总想着熏陶感染学生,喜欢语文,自己会好过一点,轻松一点。这两天,我换了方法,课文讲解,我们只选准课文里的一两个点去讲,就给学生这样单一的知识,反倒产生了效果。
我们学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生概括事件的时候,却有六件,这一下可不了得,题目和内容不符,错了,选人课本的东西也有错?学生的热情来了。我们一讨论,原来这六件事是可以归类的,一类是待人厚的事,另一类是律己严的事,这样就符合题目的要求了。
后来重点学了叶老提倡写文重在简洁一事,从哪些方面写,始终做到话题一致,从概念到应用,再到现象,分析得入情入理,学生终于体会到人家写作的高明之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作文时所犯的毛病。然后我们利用十分钟进行了仿写练习。起先,学生们还觉得没话可说,后来我说,咱们作文的时候,老师说的最多的是什么,学生有的说注重真情实感,有的说重在主旨的表达,渐渐的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学生进入了写作状态,看来尝试的还不错。
不要低估了学生的能力,给他们时间,方法,教导,引领,他们行的。你播下一棵种子,总会生根,发芽,只要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