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界限,还是要共生?【Day 828】2025-01-14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一定会伴随着大量的波折。整个过程中,很多人都会为了各自的利益去伤害别人,给被伤害的人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随着被伤害的次数变多,心也就慢慢硬了。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不会再对外人开放,而是会留给自己最在乎的人。

时间久了,与外人的处理方式会变得异常简单,那就是「利益」。这时,如果有人再用情感裹挟,比如人情、理想、情怀、面子等等,以此来达到获取私利的目的,其实这条路早已被彻底堵死了。

没有了情感的裹挟,整个世界就会安静下来。这时,重新看待之前因为情感裹挟而受伤的经历,你会发现自己的不在乎,并不是因为原谅了这些人,而是原谅了曾经那个懵懂无知的自己。

不再执着于曾经的情感逻辑,而是承认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尊重不同的声音和各自的想法,划清自己与这些声音想法的边界,不用自己的想法去套别人,也不用别人的想法来套自己。不匹配的现象彻底消失,自然也就落得了清净。

这时的情感并不是消失了,而是收紧了开放的范围。表面上看,这是没有共情别人的感受,是情商低的表现,其实并不是。这种共情是有强烈的选择性的,并不意味着毫无条件的共情。

比如在生意场上,你的客户需要你共情,因为你要为他们提供服务。而这种服务的底层逻辑是「互惠交易」,这时,客户的定义就变成「已经给钱的人」;而好客户的定义,则是「始终坚持按时付款的人」。

因为关系的基础是「互惠」,所以客户不是上帝,也不应该是上帝。你不必花精力刻意讨好尚未付款的潜在客户,这样你的付费客户就得不到你的照顾了,不值得。即便是付费客户,你为他提供的服务也是有边界的,你可以在服务的边界内尽可能地对客户好,但这种好并不是没底线的。

这种界限意识的对立面,是共生。共生,意思是我的事也是你的事,你的事也是我的事,一切都是我们的事。

这种感觉,类似你来到我家,怎么就像主人一样呢?我的东西你怎么就拿走了呢?当有人入侵了我的世界和空间,本质就是剥削。

共生关系中有两组心理矛盾:付出与剥削;控制与服从。即,谁剥削,谁被剥削;谁说了算,而谁只能听话。婴儿需要这种感觉:我无情地在剥削妈妈,我还说了算。这样,他可以形成这种感觉~我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个世界。

从这个角度重新看那些靠情感裹挟从而达到控制目的的人,他们就是巨婴。远离巨婴,或者让他疼,他就知道边界在哪儿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