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学过了关于效率的部分:一个模型,五种方法,帮你获得启动力与执行力,形成行动的正循环。
只是我们在第一天就已经学习过:只有效率是肯定不行的,你还需要注意所做事情的价值。
所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这样一件事:通过合理规划,让时间的价值沉淀。
这节课,我们会接触一系列的时间管理工具。
我们平时是怎么做时间规划的呢
就先写时间规划表,然后再去执行呀!
比如上周五,我就给自己的周末定了两个小目标:看完一本书,写一份工作总结。
我写了一份时间规划表,设计了自己一整天的安排,张弛有度。
那……然后呢?
别提了,早上起来就犯懒,把闹铃给按了。然后再睁眼都已经九点多,没去跑步,也没梳理工作,只看了会书。
下午放弃电影写工作总结,发现有重要的文档放在公司没带回来。心情烦躁,就刷起朋友圈。
吃过晚饭,和朋友出去散步,遇见一个新开的奶茶店,就进去点一杯,多聊了会。等再回家,已经快九点。
等洗漱完再做回顾:天啊!自己好懒,什么也做不成,第二天还是别做计划了。
于是周日就睡懒觉咯,周六晚也不用早睡,不如熬夜追剧……所以最后这个周末,书只看一半,总结也没写。
哈哈,在念大学的时候我也经历过你这种情况,正好能和大家谈谈。
情景分析
我的时间管理(1)
我最开始践行时间管理是在大学时期。那是十多年前,智能手机都还没出现。时光很慢,慢到我可以毫无顾虑地躺在草坪上陪野花晒一下午的太阳。
(一)
大学时代的时间管理
在经历过这样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觉得不能就这样任时间荒度。为了让自己的每一天更加充实,我开始制定每日的时间规划。
是不是和上面周六的规划还蛮像的……你是不是也没坚持下去哈哈哈哈!
是啊。因为这种规划有着明显的缺陷,我试过好几次,一周都坚持不下去。
是什么缺陷呢?
时间表是一种我们从小用到大的时间管理工具,最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学校的课程表。以至于,当我们在做个人时间管理的时候,也会习惯性地采用这个方案。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在学校大家需要在固定的时间一起去上课,所以才不得不用时间表这种形式。而其实,时间表并不适合作为个人的时间管理工具……
时间表的缺陷
1.时间表适用于那些高度流程化和可预计的工作上,一旦有临时的增删改,就很难灵活调整。现在可预计高流程化的工作,已经越来越少了。
2.时间表的本质是:规定某段时间做某事,它关注过程但不关注结果。这件事做得怎么样不在考虑范围内,比如计划阅读1小时,结果只心不在焉看了十来页。显然,这不行。
3.如果时间表上某项任务没能如期完成,很容易让后面一系列的任务都崩盘,而且还会带来“挫败感”的消极情绪。
所以,应该怎么办才好?
(二)
《奇特的一生》给我的启发
其实答案很简单,不要再去规划时间了,去规划事项。
它背后的道理非常简单:价值并非凝结在时间之上,价值凝结在这段时间内你所做的事件上。
这是我在大二时,一本名为《奇特的一生》的书,告诉我的道理。
《奇特的一生》讲的是一个前苏联人的故事,就是上图中的这位柳比歇夫。他是位记者,也是数学家、生物学家或历史学家。总之,他有着充实而生气勃勃的一生。
但这些并不构成他的奇特,柳比歇夫的奇特是对待时间的策略前无古人。
在柳比歇夫26岁时,开始记录自己生活中每一件事花费的时间,然后做统计、分析、总结和计划,不断提升效率。他坚持了56年,直到逝世。
他这是在高精度地管理时间,做时间表并践行吗?
不。他是已经记录着,把自己当做实验对象,先做统计再优化工作:在阅读、工作、写作、科研等各个方面,自己分别做得怎么样?怎样做提高?
换个方式理解:他在量化地记录自己做不同事情时,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价值。然后,根据记录的结果不断做优化,提高自己产出单位时间内价值的能力。
滴水穿石,他必然会越来越了解自己,越来越擅长管理时间。
要求每个人都像柳比歇夫一样,日复一日高精度地做记录显然不现实。但这带给我们一个启发:
既然我们的目标是在一定时间内去创造更多的价值,那么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规划自己要创造多少价值,而非沿着一份既定的时间表往前走。
当你开始这样想,时间就不再是一种束缚,而是可以帮助你创造价值的一种宝贵资源。
(三)
改进时间管理方法
基于这样的技巧,我做了一项改进:我开始用待办事项卡这种更简单、可操作的方法来规划每天要做的事:
如果按照上面的表格来做安排,时间就会变得很灵活,即便被别的事情打扰,我们也能从容应对。
好奇一下,既然时间灵活,为什么还要写出预估时间呢?
写预估时间,是为了让我们对自己做事的效率产生精确的感知。
比如,同一本书上次1小时读了40页,这次1小时读了70页。假设全书难度相当,你就可以推出自己的效率有提高。
就这样,我在每天睡前都写好第二天的待办事件卡,第二天完成一个便打一个钩。
因为每次打钩都有很强的成就感,所以很快就养成了这个习惯,直到大学毕业。
明白了吗,这就是昨天课上说的持续形成激励感,让“自我”和“感受”走在同一条路
只是在步入职场后,这种方法就显得单薄。
为什么?感觉这个方法很好啊,简单又实用,我现在就想用起来呢。
在校园时代,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相对可预期的——比如一整个下午都在上课/泡图书馆等等。但是在职场,要做的事在数量、难度、灵活程度上都有不少变化。
此时,待办事项卡已经显得单薄。但好在,后来我又找到了方法。
情景分析
我的时间管理(2)
这种方法可能有些同学听过,叫“番茄工作法”(可参考《番茄工作法图解》)。但是,我仍然希望你能重新阅读一遍——因为此刻的你,已经对时间管理有了全新的认知,你能够抓到这个方法的真正价值内核。
番茄工作法是一种用于专注工作的时间管理方法,方法如下:
注意事项
1.番茄法仅适用于个人专注时间,不适合娱乐、外出、沟通讨论等场景;
2.使用番茄钟之前,请确认自己的时间不会被打断。
番茄工作法
1.设定一个25分钟的闹钟;
2.默念三二一(321法则),开始全身心投入工作;
3.用专注的状态高效工作25分钟,不允许走神;
4.如果做到了步骤3,就完成了1个【番茄钟】;
5.如果在25分钟内走神/被打断,则【番茄钟失败】,回到1重新开始;
6.每完成1个番茄钟就休息5-8分钟,然后用321法则开始下一个番茄钟。
番茄工作法的精髓在于,它能帮我们大脑保持专注,让每一分钟都格外有效率。
你可能会发现,全神贯注的25分钟完成的事务,平常状态也许要花1个多小时。
另外,之所以设定25分钟的时间段,是因为我们既可以短时间内保持注意力集中,又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目标,得到满足感。
可以发现,执行番茄钟也可以形成一种时间管理的【正循环】,让自我和感受走在同一条路上。
不仅如此,结合昨天的“任务分解”方法,番茄钟将更加强大!
可见,番茄钟除了可以帮我们更为细致地分解任务,以持续得到激励,还能让我们养成一种预估做事时间的思维。
所以,每个工作都可提前写下预估番茄钟个数,在实际完成后写上实际所用番茄钟个数。
当下次拿到相似的任务时,你就很清楚大概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长期下来,你甚至能知道自己每天、每周、每月,以及每年能完成多少任务。
这种对时间的感知,能帮你追求以及分解更长远的目标。
好,总结下番茄工作法的好处。
总结
1.促使我们大脑专注运转,让每一分钟都格外有效率。
2.帮我们更为细致地分解任务,以持续得到成就感激励。
3.让我们养成一种预估做事时间的思维,有助于追求和分解更长远的目标。
那新手一般一天能“吃”几个番茄呢?
一般来说,我工作饱和的时候一天能完成15个番茄钟。大家在刚开始练习这个方法的时候,建议先定一个小目标:每天完成4个。
你能非常明晰地感受到, 采用“番茄工作法”之后带来的高效,甚至迷恋上这样一种感觉。
我们知道,持之以恒是这世上最难做到的事之一。所以可能有的同学,在坚持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就将这方法束之高阁。
这没关系,你要做的是记得存在这样一种方法,当大量事务堆砌时,它能拯救你于水火。在你被救过几次之后尝到甜头,便会对这方法产生依赖,从而养成习惯。
从待办事项表,迭代到番茄工作法就结束了吗?不,番茄工作法并非我们今日终点。等日子久了,你终究会发现“番茄工作法”的局限性。
番茄工作法能帮你把当日的时间规划得高效有条理,但岁月如长河!以日为单位的价值积累,不能满足你沉淀自己的需求。它不能做长远的规划,它不能做系统的记录。
你需要一种能以“月”“年”为单位的工具,需要一个终极的系统的解决方案,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帮你做统筹,做管理,做价值沉淀的工具。它是“时间日志系统”。
随堂讲解
时间日志系统时间日志系统是我自己多年的实践,并参考了一些主流的时间管理方法,最终形成的一套系统的时间管理解决方案,和大家分享。
这套系统的雏形,是我工作两年后形成的,并在之后一直持续完善。这套系统让我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繁杂的事务,进入“快+早”的时间管理正循环。
这套系统看上去会稍显复杂,但使用后会发现其实并不难,即使是刚学习时间管理的同学,也能有明显的效果。
下面我们先介绍下要用到的工具,再介绍使用的方法。
它们的功能如下:
功能
小便利贴:用来记录待办事项
A4纸张:按照特定的规则,分类粘贴小便利贴(规则在下文,A4纸打印模版在课堂后)
打孔器:给A4纸打孔
A4活页本:把打过孔的A4纸装订成册
其中关于A4纸,我们准备了以下四个模版。
A4纸模版
A4纸-收集箱:用来收集待办事项
A4纸-今日待办:用来收集当日待办事项
A4纸-今日完成:用来记录当日完成的事项,写每日的复盘
A4纸-本周总结:用于做每周的复盘
下面,我们来挨个讲不同的A4纸扮演的角色。在这个过程里,你也会顺带掌握这个系统的使用方法。
(一)
清空大脑,把事项放进收集箱
在处理每天的大量事务时,总有许多信息堆积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难以集中足够的精力去优先解决最重要的事。
时间日志系统的第一步,是要清空大脑,将事务付诸笔端——记录进收集箱(即规划)。
在这时,你要根据我们第一天学到的知识: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对这些事项进行分类。
如果一件事,它紧急而不重要,其特征是可以在短时间(如两分钟)内完成或是授权别人完成,那就马上去做,不要多拖延。
而对于不紧急不重要的,比如“刷一会朋友圈”,这种想法就该直接丢弃掉。
如果这件事是重要的,那么我们就要把它写进便利贴,贴到A4纸-收集箱上。
“收集箱”分长期和短期两种,短期的用于存放重要又紧急事件:如本周内就要完成的事项;长期的用于存在重要不紧急事件:如未来的打算和想法。
我们来举个例子。
一位形貌俊美的单身男性编辑,他在周一的早晨,清理了自己脑袋里想要做的事情。
那么做第一个判断,这些事情重要吗?显然5和7就被筛选了出来,它们是不重要的。而12348都属于重要的事情。
再问,这些事紧急吗?显然7是紧急的,那就上班后马上去做。5是不紧急的,把这个念头掐掉。
2348是紧急的,要把它们放进短期收集箱。16是不紧急的,要把它们放进长期收集箱。
而在学习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时,我们知道对于“重要不紧急事件”要定时间去完成。所以你也需要隔阵子检查下长期收集箱,把一些放了太久的便利贴,转移进短期收集箱。
注意:写的事情应该符合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
SMART原则是指S(具体)M(可衡量)A(可实现)R(和整体目标相关)T(有时限),比如“和学妹的关系有更良性的进展”就不符合这原则,它不具体、不可衡量而且还没时限。但如果是“周五带学妹看电影”这就会好很多。
(二)
今日待办与今日完成
每天一早,我都会思考今天要做什么。把一些收集箱中的便利贴转移到A4纸-今日待办。
这时,你应该发现了一个BUG:有的事情重要又紧急,可能刚被放进短期收集箱,又要被拿出来放进今日待办。那还一定要走这样一个流程吗?
并不是。对于这类事情,你写好便利贴后,可以直接放进“今日待办”。“判定重要性紧急性”的流程在心里走一遍就够了。
注意:我不会将太多事项贴在“今日待办”,而是先贴上少量事项,等做得差不多了,再补充贴上一些事项。否则容易造成自我期待过高的被动局面。
可以看到,“今日待办”分成两栏。左边是不固定时间的区域,右边是时间轴。
我会把需要固定时间的事项贴在右边时间轴附近,例如“参与每周选题会”将在下午3点开始,我就把事项贴到时间轴对应时刻上。不固定时间的事项就放在左边。
接下来,一天的生活就开始了,固定时间的事项,我会在那个时刻完成;不固定时间的事项,我会根据3个问题来判断当下要做什么。
判断该做什么
我现在有多少时间?
我现在有多少精力?
什么事情比较重要?
根据这3个问题,我会灵活地从今日待办的事件区域中选择来完成。
每完成一件事,我都会把它从今日待办转移到“今日完成”表。
如果是用番茄工作法完成的事项,还会做上一个数字记号,来表示花费的番茄钟数量。
像这样一天下来,我就得到了一份当日记录。在晚上睡前我还会对今日情况做一些复盘,为了能在未来做得更好。
(三)
本周总结
连续完成一周的“今日完成”后,就可以开始做本周总结了。
同时,我会在周日晚上统计本周的番茄钟数量,兑换上周日和自己约定的奖励。
注:提前和自己约定奖励,可以让“自我”和“感受”更长期地走在同一条路上。我习惯于用番茄钟数量来兑换奖励。这因人而异,同学们可以设定适合自己的奖励方式,比如每天给自己打分,累计分值兑换奖励。
好,我们回顾一下这个时间日志的流程:
这个系统的好处在于:我们永远在做当下最要紧的事,且不会有疏漏;我们知道自己在每件事情上投入了多少精力,便于做优化;此去经年,这会是记录你人生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结合番茄工作法和“今日完成”,这套系统还能产生不可思议的作用。
我每月都会把这个月的“今日完成”装订成一本日志。长期下来,每两年的时间日志就能塞满一个文件夹。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的每日记录。当你翻起过往的日志,看到一件件微小的事情,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改变,你就能够对时间形成更深刻的意识。
这一生,活得明白。
正如香港作家陶杰所说: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墙,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下面,分享给大家A4纸的模版和“工具大礼包”。
工具大礼包
这里是课堂中出现过的时间管理工具以及模版。
以下是需要用到的工具:
以下是用到的模版:
需要保存模版的同学,可以先点击图片,然后长按图片保存在手机。
或者在电脑上打开这个网址下载模版附件:http://dwz.cn/77hETd
但工具本质上依然是工具,它能让已经擅长时间管理的人过得更轻松,却不能让本身自控力很差的人,秒变时间管理达人。
“时间日志系统”这种纯实践的方法,一定要执行了才能看到效果。所以,今天的挑战就是要大家亲自尝试用“时间日志系统”规划一天,然后写下自己的体会或疑问。
虽然目前有很多云笔记软件,但我还是建议大家用纸笔做规划,因为在纸上手写操作对大脑的刺激更强,也更灵活。
当然,如果你感觉有困难,可以先从最简单的形式做起,然后再慢慢升级。
例如,你可以先只用“收集箱”和“今日待办”,熟练后再加上【今日完成】,最后再加上“本周总结”。
今天的信息量比较大,但却是最重要的一课。
所以,明天将针对时间日志系统,讲解和说明更多细节,让大家能掌握得更牢固。
时间管理作为一门技能,最重要的就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