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首先,爱与非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其次,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爱,意味着心灵的不断成长和心智的不断成熟。爱在帮助别人进步和成长的同时,也会拓展自己的心灵,使自我更加成熟。换言之,我们付出的爱,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同样也能使自己获益。
第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成长。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别人。父母缺少自律,心灵不能成长,就不可能让孩子学会自律, 获得心灵成长。我们在推动他人心智成熟之时,自己的心智也不会停滞不前。我们为了他人去努力自律,与为了自己去努力自律 一样,这二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强化自身成长的力量,才能成为他人力量的源泉。我们最终会意识到,爱自己与爱他人,其实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轨道,随着时间的推进,两者不但越来越近,其界限最后甚至会模糊不清,乃至完全泯灭。
第四,爱需要付出努力。由于爱是不断扩展自己和他人自我 界限的过程,所以,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付出努力,去跨越原来的界限。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爱不能坐享其成,而要真诚付出。我们爱自己或爱某人,就要持续地努力,帮助自己和他人一起获得成长。
最后,爱是一种意愿。我之所以用“意愿”来定义爱,是为了让它与一般的“欲望”有所区别。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能够转化成行动,而只有强大到足以转化成行动的欲望,才能够称为意 愿。二者的差别就相当于说:“今晚我想去游泳”和“今晚我要去游泳”。人人都有爱他人的欲望,但很多人只把这种爱停留在想法和口头上。想爱不等于去爱,爱的想法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一种由意愿而产生的行动。爱一个人却没有付诸行动,就等于从未爱过。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付出爱的时候,在为了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贡献力量的时候,一定是出于自觉自愿的选择,即主动选择去爱,而不是一种被动的强迫。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真正的爱是潜意识与意识的目标是一致的,同时可以让人在爱中获得心智成熟和心灵成长。这意味着,爱是双向的,爱好自己和爱好他人可以同时进行,爱自己也是能够爱别人的基础。真正的爱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还要付出实际行动让对方感受到,而且你为对方做的所有都是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我和老公结婚10年,认识18年,一起走过很多,到目前感情一直很好。在婚姻里的这10年,他一直默默支持我学习成长,希望我成长,而我也确实在他的庇护下,一点点心智成熟起来。他是一个很爱自己又很会爱他人的人,懂得享受生活中的小美好,休息或者节假日总会组织家人一起吃点儿好吃的或者去海边溜达。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我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行动方面,老公做的也是非常好,比如他会把好吃的留着给我和孩子吃,还会在下雨天接我回家,甚至在生理期给我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糖水,在半夜给我和孩子盖被子……这么多年,他默默付出,从来不谈条件,不要求我为他做什么。回想起来,在如何真爱对方这方面,他真的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很庆幸,我遇到一个如此爱我的男人,余生我要像他爱我一样爱他,给他真正的爱,让他也生活在被真爱包围的幸福之中。
A2:我的应用(目标和行动)
目标:成为一个会真正爱别人的人
行动:
1.先把自己爱好,做滋养自己的事情,比如:坚持早睡早起、吃健康的食物、阅读、写作、冥想、学习……
2.再从爱老公和孩子开始,常问自己:我这样做是为对方好妈?对方可以成长吗?是不是在以爱之名达到自己的某个目的?我的爱是不是有条件的?
3.最后觉察自己与他人的相处,是否出于自愿、不求回报、带着一颗利他之心,为对方着想,希望他的生命状态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