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昕有涟漪,在辽宁沈阳向您问好!
非常高兴能和活明白平台的朋友们一起学习《弟子规》,在这里,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弟子规》入则孝中“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一段的理解和认识,我分享的主题是:最好的孝,是和父母一起成长。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信每个人对它来说都不陌生。但是真正如《弟子规》中所述,身体力行做到孝敬父母的人却非常少,当然,我也是其中一位,这也正是我决定重读《弟子规》的重要原因。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说:父母所喜好的东西,我们要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我们应该小心谨慎地戒除。简言之,就是尊重父母的喜好和抉择。
其实,孝敬父母并不需要我们做出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而是满足父母一个小小的心愿,或者改掉父母讨厌的一个不良习惯。孝,是有时间陪妈妈聊聊天;孝,是抽空陪爸爸下盘棋;孝,是在父母面前少抽的烟;孝,是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连这些小事都没有做好。每个人都很清楚,从我们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再到学业有成结婚生子,父母几乎为我们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而当我们羽翼日渐丰满,有独立的思想和意识、想自由地去更远的地方展翅翱翔时,父母往往已经两鬓微霜,或者早已白发苍苍……
这时候我们却觉得:父母怎么越来越不理解我们,他们怎么越来越爱唠叨,怎么越来越跟不上时代潮流,甚至越来越让人难以忍受了呢?当你努力节食减肥,而他们不住地往你碗里夹菜的时候;当你为工作心力憔悴,而又一次被他们追问男朋友或女朋友的时候;当你正在热火朝天和队友们打怪闯关,而被他们无心打断的时候……你,还能不能心平气和地和父母交流,而不是一句不耐烦的“哎呀,你懂什么呀”……
在我看来,孝不是虚无缥缈的大道理,更不是一个人标榜自我的工具,而是一件又一件小事,汇聚而成的暖意。
亲所好,力为具。或许崇尚自由的你做不到爱父母所爱,并为他们的喜好而努力,但至少可以对他们多一点理解,而不是一味的反抗和指责。他们当然不会明白,你为什么要减肥,因为在他们眼中你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儿;他们也不会明白升级打怪的乐趣,因为30多年前,世界上根本没有这些东西。
亲所恶,谨为去。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为父母所反对的事情,我们要小心谨慎地进行选择。因为生活中和父母三观不和的人很少,更多的时候,是在某件事情的看法上和父母的观点相左。在这方面,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面教材,起初,父母并不赞同我远嫁,但少不经事的我却认为,在交通发达的今天,只要有孝心、距离不是问题。可事实并非如此,尤其是在有了孩子以后,面对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每周一到两次的电话,就是我能给予他们最好的报答。
当然,我很清楚,父母希望我能留在他们身边,并非要得到我多少照顾,而是想、倘若有一天我遇到了挫折,他们能第一时间出现在我的身边。所以当你的意见和父母的观点发生矛盾时,不妨让自己停下来,思考一下:为什么?当你换个角度去解读父母的行为,你会发现那些你曾经厌恶的、鄙视的、甚至是为枷锁的牢笼,背后竟然是一份份沉甸甸的爱。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小故事,我的妈妈和邻居婶婶都是非常虔诚的佛教信徒,她们经常结伴而行,去庙里上香、祈求神灵保佑一家人平安。小时候我非常开心能和她们一起去,虽然那时什么都不懂,只是觉得好玩。但每次看到我有模有样的跪拜,妈妈都会很开心。记得有一次,当我兴高采烈地去邀请婶婶一起去庙里,却遭到了她婉言拒绝,原因竟然是她的儿子反对她搞封建迷信。我至今仍然记得她当时无奈的眼神。
多年以后,当我和她的儿子谈起这件事,他非常诚恳地对我说:我现在非常支持我妈拜佛,并不是我开始相信神灵了,而是我逐渐理解,一个心灵的寄托对她来说是多么重要。而且,现在如果老太太要求,我也会诚心诚意地拜一拜了呢,只要她放心、开心,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整天为生活奔波的父母,难免有些爱好和习惯是追求个性的我们难以认同的。因此,让现代人做到“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实属不易,而且,现实生活中,以爱为名的道德绑架也很多,有些父母习惯大包大揽为孩子安排一切,其实这样的做法也是有失偏颇的。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认为最好的孝,并不是一味的顺从,当然更不是忤逆和反抗,而是在平等和理解的基础上交流、沟通、共同成长。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便只剩归途。愿你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尽量去理解父母的喜好和心愿,愿你的生命里没有遗憾。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如有有缘,我们会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