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他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到底变了个啥?他将秦国改造成一台战争机器。
李斯说,用了他的方法,诸侯亲附,王安石说,今人未可非商鞅。毛爷爷说,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商鞅变法到底是怎么改变秦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各诸侯国希望通过经济增长而实现更大的话语权。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而此时秦国的井田制瓦解,经济远远落后其他诸侯国。
于是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希望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来辅佐他。秦孝公和大臣商量了很多方案。改还是不改,这在新旧贵族之间争论不休。这个时候从魏国逃来的商鞅打开了自己的PPT,讲了自己的企划方案,大致意思是“夏朝商朝灭亡,根本原因是不改革礼法。现在周朝名存实亡,诸侯们都不讲武德,我们应该赶快整,不要当躺平青年。”这个PPT把秦孝公看的直流口水,于是任商鞅为左庶长作为总经理总管变法事宜。
得到官位的商鞅并没有立刻实施,因为当时社会风气不好,诸侯之间都不守信用,更不说平民百姓。商鞅在国都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黄铜),百姓们觉得又来个骗人的官,没人搭理商鞅,商鞅把价格涨到五十两黄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手下给他五十两黄金(黄铜)。这就是立木为信的典故。
百姓渐渐开始相信官员。随后商鞅开始了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有颁布并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轻罪用重刑,这样犯罪率立刻就下来了。
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通俗的讲就是砍敌人脑袋来领赏金和爵位。砍得越多,奖励越多。从此,砍人多少是检验士兵的唯一标准。这样一来就涌现出很多草根出身的将军。劳苦大众也希望通过从军来改变命运,从军的人越来越多,兵源源源不断。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禁止游宦之民,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这样,百姓更愿意老老实实在家种地,更多的人愿意从事实体生产。产能高的人,还可以免除赋税和徭役。
这套改革方案把全国百姓改造成只有两种人,要么是农民,要么是军人。当兵的能打胜仗,务农的能高产粮食。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超越其他诸侯国。
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命商鞅征调士卒,修筑新的都城。新都城第二年就完工了。秦国国都从栎阳迁至咸阳。与此同时,商鞅开始了第二次变法,废分封改郡县。以前的官僚继续当官,但是封地不是你的了,都是国家的,谁军工大让谁管辖。废除井田制,鼓励开阡陌封疆,实行土地私有制。不毛之地你去开,谁开出来就归谁种,不想种,还可以卖。百姓迅速把所有能种的地全部种上粮食。
改革户口5家为伍,10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个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比如说禁止父子和兄弟立在一个户口本上,成年了必须单独开户,按户口征收赋税,户数越多,国家越有钱。统一度量衡,颁布度量标准器,不管是市场还是国家,都杜绝缺斤少两的事情,全国信誉风气好了起来,这就是商鞅变法的全部内容。
但在严厉执法的过程中,两个事情必须要说,太子犯了法商鞅两次处罚太子的老师,对太子的老师施以黥刑(脸上刻字),第二次施以劓刑(割鼻子),这让太子怀恨在心。
变法就是改变以前的法律法令,重新分配贵族的既得利益,特别是军功爵制,把贵族的封地和税收没收,谁有军功就奖励给谁,贵族不参军就不能世袭,别人吃着吃着的菜,突然被你端走分给其他人。这势必受到贵族的打压,恰好商鞅把太子也得罪了,失去了皇家的支持,商鞅有口难辩,只能逃亡。
最后商鞅被秦军追捕,被处以极刑。
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维新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也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便是历代改革会遭到阻力的真正原因。商鞅变法以法家思想为根本。多少会有残酷和严厉,但变法的内容得以实行下去,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和军事都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确定了法治的思想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