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亲自倡导推行的工作制度,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创新和重要法宝。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肩负着祖国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学懂弄通“四下基层”的精髓要义,掌握其中蕴含的人民立场、担当勇气和求实作风,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
完善履职必备的知识,确保党的声音“下”的“有声有色”。“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要传承弘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年轻干部首先自己要学懂弄通“四下基层”的理论“富矿”,更好学深悟透,做好深化、内化、转化文章,实现下基层后能有“的”放矢、靶向发力,体现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基层是一个“大熔炉”,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年轻干部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掌握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法律等各方面基础性知识和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储备,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只有练好“理论武装”这个基本功,才能在基层宣讲这个大舞台上更好为群众析事明理、解疑释惑,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确保调查研究“下”的“有成有策”。“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对于年轻干部来说,只有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才能真正认识基层、熟悉基层,进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年轻干部“下”基层调研,就是要诚心问政于民、真心问需于民、虚心问计于民,念好“深、实、细、准、效”五字决,不能光走“康庄大道”、看“优美盆景”,既要解剖麻雀,也要了解全局;既要听顺耳话,也要听逆耳言;既要到工作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也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解决问题,上下功夫,既用“脚力”又用“脑力”,既练“眼力”也练“耳力”,实实在在的发现真问题,实实在在的提出真办法,实实在在的解决真难题。
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确保信访接待“下”的“有心有意”。“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重要平台,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倾听群众呼声的窗口、体察群众疾苦的重要途径,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意义重大。年轻干部要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抓手,大力传承和弘扬“信访接待下基层”,把矛盾解决在基层一线、化解在萌芽状态,落实“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既“坐诊”又“出诊”,推动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就地解决,多些解决、少些“解释”。对于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要有实事求是、不回避、不遮掩的态度,要有知行合一谋破题的干劲,始终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和执着,不断摸索经验,总结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难题。
保持敢于担当的作风,确保现场办公“下”的“有为有效”。总书记强调:“当干部就要敢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现场办公就是检验干部是否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重要标尺,凡是有利于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大胆、坚决地干。要坚持用时代的眼光和发展的观点分析、思考问题,困难面前不退缩,失败面前不气馁,矛盾面前不泄气,始终用改革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研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本领,切实把工作干到点子上、忙在关键处。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勇于担当“不避事”,善于作为“破难题”,用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