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自己对“活着”的理解是父母给了我,作为本能与回报,我就必须活着,就那样平平淡淡地活着,毫无波澜。但读完余华的《活着》,我对“活着”这一词,又有了新的认知,活着竟是那么地艰难而又顽强,正如余华所说的“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在曾经年少的时候,他是城里的“少爷”,不亚于今天所谓的“富二代”,他有一个不算美满但是完整的家,但由于他的嗜赌,他的父亲在粪缸上因他输光了所以的家产被气死;他的母亲也随着父亲去了;第一个女儿凤霞得了疾病变成了哑巴;第二个儿子有庆给县长女人献血,结果医生直到抽干了他的血才拔出针筒;后来女儿找了个好老公二喜,只是她在生孩子时失血过多死了;最后总算留下了一个孙子苦根和女婿三人相依为命,后来女婿被水泥板给压死,唯一的孙子在吃青豆的时候噎死...可以说是他亲手送葬了一家人,亲人的相继离世,无疑是一个又一个的晴天霹雳,对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毫无遮蔽的鞭打。但在原文中他是这样说的“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想谁了”。这好比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他对这种常人难以承受的灾难,竟会做到如此平静的释然,我那颗悬着的心总算有了着落。
刚开始读时,真的是挺讨厌富贵的,他就是一个纨绔子弟,花花公子,败家子,现世宝……所有的贬义词用在他身上,我都觉得不为过。但随着他的遭遇一步步地恶化,那颗再硬的心也软化了下来,自己被富贵的一举一动所牵绕。文中有这么一情节:母亲病了,他拿着家中仅有的两银元去城里抓药,不幸被抓去充兵,可怜病危的母亲和妻儿苦苦盼着他的归来。好几次在梦里看到了富贵拿着药包回到了家中,温顺的妻子在为母亲煎药,但他确实没回来。当自己醒来时,枕边湿了一大片。哦!富贵没逃回来,母亲病重已去,嘴里还念叨“他一定不会去赌的”,可怜在死之前还不知道儿子身处何地。
余华的作品就是这样,娓娓道来,不用任何煽动的辞藻,但却一点一点将残酷与痛苦深入人心。在家珍生命垂危的时刻,犹如在悬崖边上的一株芦苇,是那样的脆弱,稍不留神,它可能会坠入深渊。家珍在奄奄一息前的挣扎,让我想起了一位友人,她如果还活着,也就二十来岁。正值花一般的年纪,却不幸得了胃癌,从得病到离去,仅仅只有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中,她接受了无数次的化疗,诊治,有一点时间感觉她精气神很好,真的让人以为她好了,和正常人一样了,但,错了,那是老人们所说的回光返照。我亲耳听到人们是如何讲述她的身体是怎么一点一点地变凉,直至气息的停止。听她妈妈说在她离去的前一天晚上,她说了很多的话,其中,她说:“妈妈,你知道在我走之前,最想见的人是谁吗?”妈妈哽咽地说不出话来,她微微笑了笑,说,“是我大学室友”。是啊,她的大学生活只有短短的几周,而这几周,却成了她生命的终程。有时候,生命就是这样的脆弱,活着成为了一种渴望。
活着,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继而回首,夕阳西下,一位耄耋老人的背影被日光拉的越来越长,身旁的老牛哞哞长鸣,远处传来空旷的歌声“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葬,老年做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