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完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好久没有去追读一本书了,好像再继续看《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感觉张德芬写的很好,对我来说是特别受用的。不懂情绪控制、拧不清现状,不会与身体联结、处在无线的焦虑之中,看问题极其片面,这些问题我一一在书中找到了答案。
这是一本关于灵性的书,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灵性。
当若凌第一次进入小木屋,老人问的问题就是,你是谁?
“嗯,我是谁?我…我叫李若凌。我是外企计算机公司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我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收入丰厚。我是苦命的人……”
若凌回答了很多,但一直得不到老人的肯定。
“我是身、心、灵的集合体。”若凌有些得意,心想:“这回,总算答对了吧!”
“也不全是”老人脱口而出,让若凌有点泄气。老人又一一列举,让若凌去证实。结果这个答案并不正确。
若凌其实只是想借个电话,但老人却问出一个这么奇怪的问题来了。
在若凌说出问题时,老人最后不放过她,对问题来了一个总结“所以,我是谁这个问题,从正面是很难回答的,我们目前用的都是否定法——以上皆非。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所以我说用以上皆非来表达,还比较容易懂。”
若凌急忙问“那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
“以后会慢慢告诉你”就这样老人和若凌的故事开始了。
若凌打了电话,同时老人也给了她一个功课“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
通常,若凌和志明吵架过后都是冷战,若凌会连续两三天不理志明。不过这次,若凌第二天就雨过天晴,脸色好得像朵花。
若凌和志明的故事可以用才子佳人来形容。大学同学,若凌在理工系可以说是格外出众,而志明也是高大英俊,两人在一起顺理成章。
恋爱,到结婚,都是相当平稳,只是婚后若凌一直没能怀孕,志明倒无所谓,但志明的传统家庭式不能接受的。一晃,结婚十多年,两人感情也已经淡漠得像路人了。
这次若凌又和志明发生了口角,她勃然大怒,夺门而出。也在这是想起来老人出的功课,开始思索起来。
“若凌公司并购的另一家小公司时,王总年薪加红利就有好几百万,现在并购之后,更是扶摇直上,薪资更高了。王总肯定很有钱了,但企图心还这么强那权力是他想要的。”
“业务部经理李逵两年前因肝病入院,休养一年才回到工作岗位。因此戒酒戒烟戒色,那健康肯定是他想要的。”
“除此之外,每个人都在追求爱和快乐。”
“就是嘛。财富、权力、健康、爱和快乐!这不是人人都在追求的吗?”若凌得意的笑了起来。
胸有成竹的若凌,带好答案来到小木屋来。
“我想,每个人都在追求财富、权力、健康、爱和快乐!”
“你也追求这些吗?”老人反问道。
“我当然希望有一定财富。有了财富会比较开心,不再为未来担忧。嗯,我不是特别追求权力,但如果有的话,我会特别满足。有了健康快乐很好啊!”
“好”老人一连串问题似乎要告终了,“所以,这样追究下去,我们人类所要追求的东西,也不过五个字就可以表达出来。”
“五个字?”若凌有点失望。
老人拿出一支粉笔,在石灰地上写下——爱、喜悦、和平。
若凌有点惊愕,看着老人等他解释。
“你刚才说人类追求的东西,像权力啦,财富啦,健康啦,最终目的还是在追求喜悦与内心的和平,不是吗?”
“是这样说啦,但快乐和喜悦又有什么差别呢?”若凌不懂。
“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一旦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呢,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你一旦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老人一一解释道。
若凌听得发痴,此生连真正的快乐都很少体会,更别说喜悦了。
“而这里说的爱,也不是你们一般的男欢女爱,而是真正的爱,是无条件,不求回报的……”老人继续阐释。
“就像父母对孩子的爱?”若凌在看电视、电影时,想象自己是影片中那个幸运的孩子。
“是的,有些父母的确可以表现出真爱的物质,但很多父母却是以爱为名,让孩子为他们而活,而不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生命历程。”老人此刻显得有些严肃。
若凌低下头,红了眼,她的父母视她为无物。
“好孩子。父母也是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限制。但是你要相信,在过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经尽他们所能的扮演好他们的角色。在他们所知有限,资源有限等诸多限制下,你得到的已经是他们尽力之后的结果了。”老人委婉相劝。
若凌委屈点点头。老人的话的确能安慰若凌受创的心。只是心里还有遗憾,这是永远的遗憾。在迷茫的泪水中,若凌抬起头看着老人。
“我知道你要问我什么”老人又在发挥读心术,“你要问我如何才能得到爱、喜悦与和平,是吗?”
“是的,而且,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这些,为什么几乎是人人落空?每个人强颜欢笑的后面,隐藏了多少辛酸?为什么会这样?”若凌越讲越激动,似乎代表天下人在发出不平之鸣。
“因为,”老人等她说完,简单平静地回答“你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老人最后给了一些提示:
我们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意识,那个意识在你小时候有记忆一来,就一直存在,陪着你上学、读书、结婚、工作。所以,有一个东西,在我们里面是一直没有变的,尽管我们的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一直都在改变,但是我们仍然保有一个人基本的内在真我,作为目睹一切的观察者。
这个内在真我你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以上是我基本按照书用重新理解一遍。这本书值得多读,讲得一些东西很受用,也很引起共鸣。
像最后老人的提示,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真我是不会变的。突然想到和自己的发小,小时候的家人邻居再次见面,不管变成怎样,变富还是变漂亮,依然很亲切,也可以清晰观察到她的变化,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也就是老人说的内在真我吧!还挺有趣的。
那么内在真我是不会变的,我们在结交朋友或者找对象的时候,就可以去了解他童年的经历,那些小时候善良纯朴的,长大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如果小时候就有小偷小摸或者偏激行为的,长大了要稍稍警惕。这不是带着有色眼镜,而这就是内在的真我,一般改变不了的。
除了真我,还有爱、喜悦与和平。原来,这才是我们追求的,以前真的是以为我们就是想变得有钱,想变得有权利,这就是人生追求,但用心去总结不就是这五个字吗?
我想当你把追求财富追求权力改为追求喜悦与和平,我们做事的方向做事的格局会大不同,而且收获的也应该更多。
成年后特别是婚后的我们,有时候在追求财富追求权力的路上真的力不从心,常常感到焦虑感到“前途无亮”,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我们只是在路灯下找钥匙,而不是在掉钥匙的地方找钥匙。
我会焦虑,我会压力大,但我的幸福感一直很高,读完这节,我发现我一直保有天真单纯追求美好的性格,而这也恰恰是保留了真我。
人一生兜兜转转还是会为最初美好的事物而留恋;会费劲心思去找到以前丢失的东西;会怀念充满乐趣的青春美好时光,究其本质不过就是爱、喜悦、和平。
用心生活,去追求爱、喜悦、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