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 #骑象人和大象 #感性与理性
今天我在一件小事上,有了一个小小的突破,很开心。
前段时间,因缘巧合之下接触到一款产品,让自己对目前公司产品的销售渠道上有一些新的想法。如果按照曾经的自己,这个想法多数会在近期多次出现,然后忽略,再接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遗忘在脑海的角落中,直到它消失殆尽。但今天中午,我决定向老板提出我的新想法,做出了行动,突破了自己。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个人每天平均会产生6000多个想法。有些想法我会随手记录下来,而上面提到就是我记下来的其中一点。
为什么我可以发生改变呢?我复盘了一下。
陈海贤老师在《了不起的我》这本书中提出,「改变的本质,是创造新的经验。」
很多人往往会有这种经历,我很想改变自己,比如我想减肥,我想健身,我想早起,我想每年看20本书等等。可是,往往,没坚持几天,还是打回了原样。心里是一个我,现实又是另一个我。
为什么会这样呢?
实际上,每个人身上都有两个我,一个是感性的我,一个是理性的我。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 ( Johnnathan Haidt) 曾经用过一个有趣的比喻,去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感性的我,就像一头大象,理性的我,则是一个骑象人。
一头大象行走在路上,骑象人会挥着一条缰绳去控制行走的方向。一般情况下,大象的力量比骑象人的力量要大得多,骑象人是无法拗得过大象的。所以,骑象人是如何与大象沟通的,并且让大象听得懂自己说的话,按自己的想法和指令去行动,这点非常重要。
也就意味着,如果骑象人能处理好与大象之间的关系,大象就会按自己期待的方式去行进。
那在这个过程中间,骑象人应该如何跟大象沟通呢?可以分四步走。
第一,先找到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
第二,找出那些与目标相反的行为
第三,这些与目标相反的行为,有哪些潜在的好处
第四,总结出心理有什么重大的预设
这样说比较空泛且难以理解,我们来举个例子。
Amy 是一个有想法的女孩,但是在公司开会时,往往不敢自信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当其他同事或者老板对于产品提出设计方案或建议时,即使她有不同的意见,但也总是说“对,对,对” 去附和别人。她很不喜欢这样,所以她想改变。
那么,在以上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尝试帮助Amy头脑中的骑象人跟大象进行沟通。
第一,Amy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是自信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第二,那些与目标相反的行为比如有自己心里明明有想法,但是碍于自己内心的胆怯,没有进行表达,并且在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不一样的时候,依然说“对,对,对”去附和别人。
第三,Amy做了上面与目标的相反的行为后,可以让自己有哪些好处,或者说,避免了什么糟糕局面呢?实际上,她比较担心别人说她笨,说她的想法不成熟,由此会降低别人对她的期待。相反来说,她认为只要一直都使用常用的行为模式,她就不会被别人说她蠢,或者想法不成熟,别人也不会对她有意见,而且这样别人也不会对她失望。
第四,再往深一层,原来Amy大脑中一直都认为如果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她就会引起冲突,别人就会对她不满,这样别人和她都不会开心。这是她心里的重大预设。
以上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在海贤老师的咨询过程中,发现了原来Amy有第四点的重大预设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她的生活经历。
Amy的爸爸是一位老派军人,很严厉,话很少,但总会嫌她妈妈啰嗦。有时妈妈提出一些不同意见时,爸爸便睁大眼睛瞪她。每逢这个时候,Amy心里总是默念,“妈妈别再说话了,一说话,又要大吵一架了。”
那么回过头来,我们便更能理解,为什么改变很难发生了。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并不是因为不知道方法,而是因为我们并不了解自己。
当然了,我们不能一味责怪那些无法改变的行为,责怪那个过去的自己。因为在很长时间里,那些旧的行为习惯曾经保护了那个弱小的、容易受伤的我们。
不要苛责自己,也不用跟过去的自己较劲儿,好好地拥抱过去的自己,和那个自己和解。在有机会的情况下,我们不妨用上面的四步,让自己头脑中的骑象人和大象进行一次深度的对话,对它们了解更多,对自己了解更多。
也许,改变就在此刻发生了······
······ End ····
我是伊娃Eva,平时爱思考、爱写作,并乐于探索自我。
立志做一名长期主义者,拥抱富有富足,心生自在欢喜。
独行快,众行远。在前行路上,我相信,我们并不孤独!
若文章对你有所启发和思考,“点赞”是最大的鼓励!笔芯~